北敦煌,南大足,大足石刻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年间,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三”,享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被誉为“东方明珠”、“国之瑰宝”。它以其巨大的体量和极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宋以后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关于大足石刻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一直都存在着诸多疑问和谜团!谁能解开大足石刻起源的“哥德巴赫猜想”?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五处石窟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大足石刻,被亿万双眼睛索寻的明珠瑰宝,每一窗视界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愚昧浅薄的人看它,不过是荒废的遗址或几尊石菩萨,而在聪明睿智的人眼里,它却是完美的艺术、镌刻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哲理的禅悟与诠释。
破解大足石刻的“哥德巴赫猜想”,我选择驾驶丰田威尔法双擎,威尔法双擎为丰田豪华MPV,宽大舒适的空间是我自驾出行的最佳伙伴。根据最近的文物普查资料,大足县现存最早的宗教石刻造像为唐高宗永徽和乾封年间(公元650年和655年)的宝山乡尖山子摩崖造像和宝山建廓村造像,共10龛80多尊造像,距今已有1340多年。
大足造像方渐大兴的第一声斧凿清音,始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唐朝末年,政局动荡,北方中原灾荒不断,四川地区还算仓廪充实,但也是藩镇割据,相互征伐。唐朝末年,韦君靖亦步亦趋,苦心经营,最终夺取了以大足为中心的古昌州的统治权就任昌州刺史,并在今天的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上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堡垒——永昌寨。之后,韦君靖便招募画师工匠在北山石湾开凿佛像,安抚流民。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至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来,便拉开了继云冈、龙门之后中国第三次大规模石刻造像的序幕。韦君靖一手屠刀一手佛珠的做法正是他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或许是对自己多年来兵戈杀戮的忏悔吧。
过了282年后,第二声更为洪亮的斧凿清音又出自南宋(公元1174年)宝顶山赵智凤之手。公元1159年,一代高僧赵智凤出生大足宝顶山贫苦家庭,小时候为母病求医于古佛岩师,母病愈后,他便落发出家,以化水治病普渡众生,弘扬佛法。清苦70多年,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中国佛教密宗史上仅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赵智凤生活的年代,是古代大足地区佛教石刻造像的高峰时期,雕刻佛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很多雕刻师来自西北地区,而且具有家族传统,他们云集到大足,竟相献技。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几次逃到四川避难,国家社会政治活动中心一再南移,北方中原佛教没落,失去了大规模开窟造像的诸多条件,而四川巴蜀之地相对来说政治稳定、仓廪充实,加之五代以后,前后蜀王极端崇佛,佛教造像便鼎盛一时。这时的蜀地造像和以往北方中原的不同,基本上不是官方主持,而是民间僧俗个人捐资开凿供养。
疑问也由此而来,宝顶山的大足石刻真的就是赵智凤通过寺庙经济和信众的捐资建起来的吗?它的建造是否与南宋王朝有关?赵智凤作为开凿宝顶山石窟如此大规模造像的僧人,其影响力应该巨大,为什么史失其载?回到宝顶山开凿的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民间把祈福作为一种信仰,而朝廷亦希望通过祈福实现帝王安康。于是,民间由僧人赵智凤发起,官方皇太子赵惇之妻李凤娘为治赵惇疯疯癫癫的精神疾病提供资金,大足石刻遂得建。
大足石刻,与南宋名臣杜孝严密不可分。嘉定十六年(1223年),杜孝严和魏了翁结伴从杭州返乡省亲,途经大足。酷爱山水,对佛学有很深造诣的杜孝严被石崖上雕造的上万尊佛像深深吸引。赵智凤当即请他在大佛湾石崖上题字。值得一提的是,杜孝严在广大宝楼阁图下部挥毫留下了楷书横题“宝顶山”三个大字,署“朝请大夫权尚书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杜孝严书”。杜孝严回皇朝向宁宗皇帝禀报赵智凤修建宝顶山佛门圣地的情况,宁宗皇帝听了十分高兴,赐封题书“圣寿寺”庙名。赵智凤制成九龙捧字黑漆烫金字挂在寺庙山门顶上,保留至今。有了宋宁宗皇帝和朝廷要员杜孝严、魏了翁的支持,宝顶石窟从最初的民间个人行为,到最后得到朝廷要员和府、州官员支持,从而最终得以扩大规模。民间也是“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宝顶山大规模的石刻造像和寺庙营建虽是在南宋赵智凤主持下修建的,但并非所有的造像和寺庙都建造于这一时期。自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凿竣。据南山宋碑记载,南宋末年,蒙军进攻四川的过程中,大足遭受极度摧残,出现了“狄难以来,存者转徙,仕者退缩”的形势。这时宝顶造像被迫中止,至元代州县俱废,石刻造像从此衰落。虽然,明代初期大足石刻曾经一度复兴,但是随之便再次衰落了。
宝顶大佛湾的最后部分是“十大明王像”,“明王”是佛、菩萨为降服妖魔而变化出来的威猛忿怒形象,其中的“大秽迹明王”雕刻得最为生动细腻,但他身下遗留的却是没有完工的斧凿痕迹,大佛湾的石刻造像至此嘎然而止,后世的人们无法切确地猜出原因,只是看着这些新鲜的斧凿痕迹,感觉到那些工匠们才刚刚离开一样,但这一走已经是1000年。
如果说韦君靖是大足石刻造像的开山鼻祖,那么赵智凤则为这两项伟业勃兴的重要推手。一个为自己弥补祈福祷寿或者为了其他,一个为他人解脱洗心安魂,际遇、心态、目的虽然不同,但韦君靖与赵智凤都对大足石刻最终成为一部百科全书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