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天,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天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天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十一月才到达蜀地。就在他上任的当天,就下命令让驻军回去,并解散守备人员,他还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由我来对付,你们就不必劳心了。”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还和以前一样庆贺新春,一直都没有什么敌寇前来入侵。很快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私下里商量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张公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眉阳人苏洵告诉百姓说道:“没有发生祸乱,还是很容易控制的;祸乱已经发生了,也还是容易治理;可是已经出现了祸乱的苗子,但是还没表现出祸乱,这种情况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马上要发生但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我们不可以出现了祸乱的苗子就急着去做,又不能因为祸乱还没出现就放松警惕了。现在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正好像是器物现在已经倾斜,可是还没有倒地的情形。只有你们的张公,还能稳稳地坐定,面色不改,慢慢地站起来扶正器皿。扶正之后,他又慢慢地坐下,没有一点骄傲的神色。为天子管理百姓,他能做到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因为张公的智慧得到了生存,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还有,张公曾对我说:'老百姓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要看官吏怎么对待他们。众人传言说,蜀地人小乱不断。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那些百姓本来就已经很害怕了,现在还用残酷的刑法对待,这样百姓才狠下心来抛弃父母妻儿,不顾性命,变成了盗贼,所以大乱常常发生。要是对他们施以礼仪教化的话,按照法律来差使他们,这里的人就变成最容易管理的了。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导致变乱发生,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叛乱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那么蜀人也会认为自己是齐鲁有教化的人了。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啊!爱惜蜀人是多么真诚啊,对待蜀人是多么厚道啊,在张公之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大家听了,一齐重新行礼说:“是。”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他的丰功伟绩,已经在史官的史册上有记录了,不需要再画像了。况且张公不想这样做,那又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不会理会这些事的。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的。就是在平时听说有人做件好事,还要问那人的姓名和他的住处,还有那人的身形、年龄大小、面容等基本情况呢;还有一些人,还要问到他的生平爱好,是为了更好地推测他的人品。这些人也是史官写入他的传记里的,主要是想让天下人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刻出现在眼前。音容在人们的眼睛中时常闪现,所以才会记得更加久远啊。因此,画像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苏洵听了,无言以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张公出生于南京,为人很高洁,有高尚的节操,很有雅量,声明传播于天下。国家有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的。在文章的末尾我作一首诗,内容如下:大宋天子坐龙廷,甲午之年日月新。忽然蜀人谣言起,边关敌寇将兴兵。朝廷良将纷如雨,文臣谋士多如云。天子赞叹说声嘻,命我张公远出征。张公方平来东方,西风猎猎大旗扬。蜀人围观睹风采,人山人海满街巷。齐道张公真坚毅,神色镇静又安详。张公开口谕蜀人:“各自还家且安顿,谣言莫传自安宁。谣言不祥且勿听,回去照常作营生。春日动手修桑枝,秋天谷场要扫清。”蜀人磕头拜张公,称他就像父与兄。公在蜀国园林居,草木繁茂郁葱葱。宴请文官与武将,击鼓作乐咚咚响。蜀人庆贺来观望,共祝公寿万年长。姑娘佳丽美婵娟,幽娴贞静闺房间。幼儿哇哇向人啼,牙牙学语已能言。当初张公不来蜀,你辈早已填沟壑。如今庄稼多茂盛,粮仓高耸堆满谷。可感我们妇与子,欢欢喜喜庆丰足。张公本是朝中臣,天子左右得力人。天子下诏命返驾,张公岂敢不允承。修起殿堂好庄严,又有廊房又有庭。公像挂在正当中,朝服冠带宛如真。蜀人纷纷来禀告,不敢放荡做懒人。张公放心回京城,像挂殿堂传美名。

注释:

  1. 张益州:即张方平,字安道,自号乐全居士,北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官至参知政事。当时任益州知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
  2.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至和,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 蜀人:四川人。寇:强盗,敌人。
  4. 边军:边防军。居人:居民。
  5. 妖言:怪诞不经的传言。流闻:流传。京师:京城,京都。指当时的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6. 毋(wú)养乱:不要酿成祸乱。毋,不要,别。
  7. 朋兴:群起。
  8. 朕(zhèn):古人自称,自秦始皇开始,专做皇帝的自称。
  9. 外乱不足:边境骚乱不能解决。外,外部,这里指边境地区。
  10. 变且中起:事变将会在内陆发生。且,将要,将会。中,内,里,这里指内陆。
  11. 文令:文教政令(感化)。
  12. 武竞:以武力与之竞争。
  13. 孰:谁,哪个。兹:这。
  14. 其:用在谓语前面,表示命令语气。抚:安抚,抚慰。
  15. 乃:于是,就。推:推举,推选。
  16. 以亲辞:用侍奉父母亲为理由来推辞。
  17. 归屯军:即“使屯军归”。归,使动用法。屯军,驻防的军队。
  18. 使谓郡县:派人对所属郡县的长官说。使谓,即“使使谓”。
  19. 无尔劳苦:不用你们辛苦。尔,你们
  20. 明年:第二年。正月朔旦:正月初一。朔,农历每月的初一。
  21. 如他日:像往年一样。他,别的,另外的。
  22. 净众寺:又名万福寺,在成都西北。
  23. 眉阳苏洵:苏洵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于:对,向。
  24. 弛(chí):放松,松懈。
  25. 欹(qī):倾侧不平。这里指倾斜将倒的状态。
  26. 惟:只有。用于句首,表示对事物的限定。
  27. 颜色:脸色,容貌。
  28. 徐:缓慢,慢慢地。正:使……正。
  29. 油然:温谨而自然的样子。退:退下,坐下来。
  30. 无矜(jīn)容:没有居功自傲自夸的表情。
  31. 牧:治理,管理。古代统治者蔑视劳动人民,把官吏统治人民比作牧人放牧牛羊。
  32. 繄(yī):是,此。一说是句首语气词。以生:即“以之生”,意思是依靠他生存。以,依靠。之,指代张公。
  33. 惟尔父母:意思是他就是你们的父母。
  34. 为:对,向。言:说。
  35. 常性:固定不变的性情。
  36. 待:对待,对付。
  37. 多变:多生变乱。
  38. 绳:原是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里用作动词,按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39. 重(chóng)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屏(bǐng)息:形容由于恐惧而不敢出大气。屏,忍住,抑制住。息,气息,出气。
  40. 以砧(zhēn)斧令:即“以砧斧令之”。用刀斧等刑具命令他们,使他们畏惧而服从。砧,古代刑具,即铡刀下面的砧板。令,役使,差遣。这里用作“命令”。
  41. 夫(fú):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约之以礼:即“以礼约之”。礼,礼教。约,约束。
  42. 驱:驱赶,驱逐。这叩指役使。
  43. 急:使……急,逼迫。这里是使动用法。
  44. 虽:即使。齐鲁:古代齐国和鲁国是教化最好的地区,号称“礼仪之邦”。这里指中原一带文明地区。然:这样,如此。
  45. 若夫:起连接上文的作用,有“至于”的意思。
  46. 齐民:齐等的民众,平民。齐,同等,齐等。
  47. 自:在。
  48. 稽(qǐ)首:叩头到地,古代的一种跪拜礼。稽,叩头至地。
  49. 则:同“乃”,表承接关系,语气比“乃”急促。何事于斯:即“于斯何事”,为何如此于,对。斯,这。
  50. 虽然:虽然这样,那么。这是两个词,和现代汉语的“虽然”不同。
  51. 释:放下。
  52. 平居:平日,在日常生活中。
  53. 诘(jié):追问,进一步深问。下文“苏洵无以诘”的“诘”,是反诘、无话可说的意思。
  54. 也: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固:牢固,不会忘记。
  55. 南京: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
  56.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
  57. 祚(zuò):皇位。
  58. 岁:岁星。古代用它来纪年。甲午:甲午年,即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
  59. 西人:西方的人,指四川人。四川在我国西部也在宋时京城汴梁之西。
  60. 垣(yuán):墙。这里指边境。
  61. 庭:通“廷”。朝廷,庙堂。
  62. 嘻(xī):叹词,表示惊叹。
  63. 东:和上文的“西”相对,指京城。
  64. 纛(dào):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舒舒:形容旗帜漫卷的样子。
  65. 于:在。涂:通“途”,道路。
  66. 暨(jì):果断刚毅的样子。
  67. 于于:行动舒缓自得的样了。
  68. 或:作语助词,无义。讹(é):谣言。
  69. 往即尔常:要去做你们平常该做的事情。
  70. 条桑:修剪桑树。条,用作动词,修剪,砍去多余的枝条。
  71. 涤(dí)场:清扫场地。涤,扫除,打扫。
  72. 公我父兄:即“公乃我父兄”。乃,是。
  73. 西囿(yòu):西园。囿,畜养禽兽的园地。
  74. 骈(pián)骈:茂盛的样子。
  75. 伐:敲打。渊渊:鼓声。
  76. 娟娟:美好的样子。
  77. 闺(guī)闼(tà):旧时指妇女居住的地方。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78. 哇哇:象声词,小儿学语声。
  79. 期:预定,设想。弃捐:抛弃,舍弃。
  80. 禾麻:泛指农作物。芃(péng)芃:植物茂密旺盛的样子。
  81. 仓庾(yǔ):粮仓。庾,露天堆谷处。崇崇:高大。
  82. 嗟(jiē):赞叹。
  83. 股肱(gōng):比喻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大臣。股,大腿。肱,手臂。
  84. 承:接受,承受。表示下级接受上级的命令或吩咐。
  85. 作:建造。严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86. 庑(wǔ):堂周的廊屋。庭:厅堂。
  87. 朝服:古时君臣朝会时所穿的衣服。这里用作动词,穿朝服。冠缨:用作动词,戴帽子系帽带。
  88. 逸荒:安逸荒废。逸,安闲,安逸。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178: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

  • 历史上难得的善良太监,擅自更改圣旨中一个字,挽救近千人性命

    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各方势力争权夺利,你方唱罢我登场,人命就如草芥一般的不值钱,随时都可能都杀戮.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依然出现了一个怀有悲天悯人之心的传奇人物,凭自己的一念之善 ...

  • 古文观止:《心术》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心术 宋代: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

  • 古文观止177:苏洵•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1.治心: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此可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2.崩:倒塌: 3.麋:似鹿而较 ...

  • 古文观止:《辨奸论》苏洵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辨奸论 宋代: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 ...

  • 古文观止176:苏洵•辨奸论

    此文宋本<嘉祐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清人李绂(fú)所著<书(辨奸论>后二则&g ...

  • 古文观止175:苏洵•管仲论

    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僖公33年(前698年),始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任国相,辅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 ...

  • 《古文观止》卷十・宋文:欧阳修10篇 苏洵4篇 苏轼5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20210922《古文观止》解读之《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 ...

  •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