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何思源在济南精心办教育
何思源(1896―1982),字仙槎,山东菏泽人。他中学时就读于山东省立六中,受山东著名教育家丛禾生先生教诲颇多;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9年9月赴美留学,10月底,注册芝加哥大学学习;1921年毕业后转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2年秋从美国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24年由德赴法,入巴黎大学深造;1926年冬学成回国,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当时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非常赏识何思源的渊博学识和人品。1928年初,蒋介石委托戴季陶在大学高级知识分子中物色山东籍人才随军入鲁,以备重用。戴季陶推荐了何思源,称其“知识渊博,懂数国语言文字,著作颇丰,人品淳朴,且为孝子……”
何思源与他的法国籍妻子何宜文
1928年2月,何思源被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并兼代理主任,5月2日随军进入济南,随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府委员。自此,何思源由一位“学人”一跃而为掌管一省教育的高级官员,他的人生辉煌就此开始。
1928年山东省政府成立之际,山东教育一片凋敝,何思源在1929年《山东省政府教育厅第一次工作报告?序》中说:“时值张逆蹿,匪兵溃扰。兼以五三事变,济南沦于日本,自济以东,弦诵中绝。西北境内,复群盗如毛,校舍残毁,学子星散。”在这种情况下,何思源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汲汲于立法选才”。
上任伊始,何思源便公布了《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教育行政纲要》,确立山东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他说:“教育为建国要图,不当仅为消极之应付,端宜进图积极之建设。”在这个《纲要》中,他确立了教育要革命化、平民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格化、纪律化、艺术化、团体化的总目标。随后规划了具体的办法,包括普及小学教育、扩充初中校数、增添师范学校、提高教育界服务人员资格、改良考试方法等。
教育纲领公布之后,何思源成立了全省教育设计委员会,网罗了一大批教育人才,其中既有鞠思敏、范明枢、丛禾生等山东资深的教育家,也有王近信、彭百川、刘次箫等留学国外的青年才俊。正是在这一大批教育人才的努力之下,山东的教育才有了日后的良好发展。
鞠思敏
范明枢
力争教育独立是何思源在山东教育厅厅长职位上所做的最值得佩服的一件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在军阀的统治之下,教育经费的独立使用极难落实。自1917年山东设立教育厅至1928年何思源当上教育厅厅长这11年间,教育厅厅长共换过9人,连教育的行政长官都被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教育还何谈独立?教育经费又何谈保证?在军阀张宗昌督鲁的三年间,教育更是“重灾区”,教育经费不但数量不足,所发之款还常用“军用票”和地方钞票顶替,这些钞票每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银元的三角左右。山东各县的教育经费“拖欠者有之,挪用者有之”,致使山东教育实在无法发展。何思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编制了一个详细的1929年全省教育经费预算书,将预算由1927年的不足140万元增至220万元。为了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他向省政府会议提交了将山东省每年221万元漕米收入作为省教育专款的提案。该提案获得通过之后,山东省的教育经费就有了初步的保障。
韩复榘入主山东之后,财政厅长和省府秘书长为排挤何思源,就以财政预算入不敷出为由,提议削减教育经费,并以不削减教育经费就得减少军费相威胁。在省府会议其他成员“全部赞成”的情况下,何思源据理力争。他抓住韩复榘急于笼络人心、稳定山东局势的心理,对韩复榘说:“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青年。主席要我干,就这样;不要我干,我就走人。”力抗之下,韩复榘终于对何思源做出了“绝不欠你教育经费”的承诺。从此,山东省的教育经费不但没被削减,而且每年还都有所增加,这就在资金上大大地保证了山东教育的良性发展。
韩复榘
欧美留学的经历使何思源对教育事业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反对中国传统的封建士大夫式的教育,立志“要把士大夫的教育改为求生的教育”。所谓“求生教育”的具体内涵是:教育不仅是为了做官,也不仅是为了读书识字,而是要“发展人民的生活能力”;“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更包括“知识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不仅要追求个人的“生活”,更要关心他人的“生活”,还要负担起引导民众过上健康美好“生活”的责任。
从“求生教育”的理念出发,何思源重视农民子弟的初等教育和民间的民众教育。针对当时教育落后的现实,他提出,乡间小学教员白天教育儿童,是儿童的老师,晚上还要担任夜校的教员,教育成人。教育成人的方法与教育儿童的方法不同,不必先教识字,可先讲应用的卫生知识、家庭常识和社会生活常识,等民众水平提高了,有了读书识字的要求,再教识字。他的这套方法把教育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面对侵华日军,韩复榘不战而逃。1938年初,韩复榘被蒋介石处决,何思源随新任山东省主席沈鸿烈返鲁。同年秋,何思源随沈鸿烈到利津,成立山东省政府鲁北行署,何思源任主任,负责领导鲁北4个专员区共27县的抗日军政事宜。
1944年11月,何思源被任命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随后到济南接收日军投降事宜。1946年10月18日,何思源辞去山东省主席之职,于11月底改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被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为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和平解放积极奔走。1月28日凌晨3点,何家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暗害,寓所被炸,何思源全家6人1死5伤,小女儿何鲁美不幸遇难。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当选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任中央委员。此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从事出版编辑工作。他精通英、法、德等国语言,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全国政协会刊编辑部等单位从事编译工作。1982年4月28日,何思源因脑血栓引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何思源是山东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担任山东教育厅厅长一职长达14年(自1928年至1942年),后又担任过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和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要职,与山东结缘甚深。更关键的是,他对山东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教育官员的典范,有人称之为“山东的蔡元培”,这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