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2
曰:“有之。”
【译】(齐宣王)说:“有这件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是舍不得的。(但是)我本来知道大王您是(因为)不忍心。”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为,是。爱,吝惜、舍不得。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固,本来。
词类活用:是心足以王矣(名作动,称王)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译】(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所以用羊来替换它啊。”
齐国虽褊小:褊小,狭小。
吾何爱一牛:何,怎么。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译】(孟子)说:“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交换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呢?大王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彼恶知之: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痛惜、哀怜。
则牛羊何择焉:择,区别。焉,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齐宣王笑着说:“这确实是什么心思/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那些钱财而用羊替换牛的,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啊。”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应该。乎,用于形容词后。谓,以为、认为。
状语后置句:易之以羊(以:用)
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译】(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行仁政的方式,看见牛而没看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无伤也:伤,妨害。无伤,没有妨害,也就是无碍,没有关系。
是乃仁术也:是,这,指以羊易牛。乃,是。仁术,行仁政的方式。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是以,因此。庖厨,厨房。
词类活用:远庖厨也(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 duó】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齐宣王很高兴,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寻求/想它,不能得到我的心(即“想不出是为什么”)。您说的这些,对我的心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与王道相合的原因,是什么呢?”
夫子之谓也: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夫我乃行之:夫,句首发语词。乃,指示代词,这样、如此。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于我心有戚戚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通假字:王说(通“悦”,高兴)
古今异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的原因)
宾语前置句:夫子之谓也(之:宾语前置句的标志)
状语后置句:合于王(于:与、和)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译】(孟子)说:“(假如)有人禀报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百钧,却不足以举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却看不见整车的柴火。’那么,大王您认可/相信吗?”
有复于王者曰:复,禀报。
吾力足以举百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
不见舆薪:舆薪,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之乎:许,认可。
词类活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曰:“否!”
【译】(齐宣王)说:“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