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从专用走向通用 RISC-V迎来新拐点?(上)

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的问世,将开启其在通用路上的“芯”长征。

作者|艾檬    校对|范蓉

集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

集微网·爱集微APP,各大主流应用商店均可下载

集微网消息,一些事情在经年后回望,或能发现不期然间会是史上一个重要节点。

正如同兆易创新GigaDevice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并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这不仅是RISC-V从专用走向通用的拐点,也预示着MCU竞争走向全新赛道。本文将分上下两篇剖析其中的深意。

开启通用之路

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处理器指令集架构(ISA),RISC-V以其精简、开源、灵活、模块化、可配置,注定承载处理器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今RISC-V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不同阶段,加上自主可控的时运、新兴市场的需求和各方的合力,已从一个概念蜕变为一个标准、一个真正能够用的IP,包括商用和开源IP。
然而细数起来,采用RISC-V开发芯片的厂商虽有诸多“名将”,但芯来科技CEO胡振波提及,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芯片号称基于RISC-V,其实尚存一缺憾,那就是开发的均为专用芯片,而专用芯片对生态的助力不大,因没法通用。
“而兆易创新开启了一大创举,基于RISC-V开发了通用MCU,表明RISC-V走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开始进入到大踏步向前推进的阶段。” 胡振波判断说。
兆易创新产品市场总监金光一的观点与之类似,他提到,针对某些特定市场,专用芯片有一定的出货量,但对于整体的普及推广包括覆盖面还是不够的,毕竟从窄专用跨到宽通用领域的难度巨大。而兆易创新发布通用MCU,一方面可推动RISC-V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灵活切入专用市场,双管齐下。
可以预见,32位通用MCU相比以往的专用芯片,更易形成规模化的推广效应,或能加速RISC-V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生态走向成熟,并将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卓鸿俊就认为,随着AI、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涌现,RISC-V通用MCU系列在全球IC业中将呈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亦为国内IC业带来全新赛道和机会。

定位于AIoT?

随着全球市场在IoT和AI的影响下持续分化,一方面IoT市场碎片化和多样化的特质,至今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架构,也没有一统江湖的操作系统,即便是Cortex-M如此成熟的架构统领也并没有破除IoT的这一市场特性。另一方面AI需要异构系统,RISC-V架构有望自成一派,这成为RISC-V架构于此关键时刻崛起的重要外因。
从内因来看,传统通用芯片的模式越来越难适应碎片化AIoT场景的需求,开源、开放成为大势所趋,RISC-V架构因具备开放性、先进性、模块化和可扩展等特点,被认为是AIoT场景理想的芯片架构之一。
由此在内外合力之下,清华大学教授杨华中鲜明指出,RISC-V具备诸多优势,如果采用RISC-V攻占之前的市场没有意义,核心应是依托IoT开拓新的领域,这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参与方来丰富RISC-V的赛道,这非常关键。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开放指令集生态RISC-V联盟理事长倪光南院士对RISC-V有更高的期望,他的看法是RISC-V定位于AIoT仍较保守。虽然目前ARM在移动生态、X86在服务器领域已然占据绝对优势,但未来仍存变局。在ARM开发出64位核之后,功耗相当于X86的2/3,在服务器中替代X86是有可能的。因而,未来RISC-V也可考虑移动端甚至服务器的“生意”。
这恐也是基于中美科技长期对决框架之下的考量。倪光南指出:“美国出口管制法理论上可适用于代码托管平台,这样下载和上传代码也属于美国出口管制的范围,后续X86和ARM都会涉及这一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基于RISC-V可满足自主可控需求,未来应借助基金会或联盟增强国内的话语权,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生态仍需努力

而RISC-V从发端到发韧,生态是必然要过的坎。虽然从现状来看,做生态最难的实际是移动市场,其次是桌面、服务器。而IoT生态相对较容易,不似Arm、x86这类对软件栈生态依赖如此之重,难以逾越。
但反过来,Arm能够拥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强大的生态系统正是杀手锏。正如嵌入式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何小庆所言:“我们对RISC-V架构产品要有信心,但是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打艰苦的战争。最终比拼的还是芯片是否好用、工具是否好用,以及整体环境配套能否支持,做好使用体验和生态系统才是推广要义。”
因而,虽然兆易创新表示已能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但显然RISC-V的生态仍属于“初级阶段”。胡振波也坦言,生态建设需要长期准备,无论是软件、工具链等各方面的应用性,还是人才生态的培养都需要时间,需要一步步走。同时,IoT生态还涉及信心值和习惯问题,为何Arm架构能在MCU领域称雄,而别的架构无法抗衡,就是因为业界对其信心值不高,这决定了一个生态是否有生存前提。如今,RISC-V从谈心走到用心的阶段,诞生了一款通用芯片,业界可以来“习惯”它了,这将极大促进RISC-V生态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防止潜在的“风险”。何小庆从国际视角来解读说,虽然RISC-V生态从调试软件、仿真、编译、RTOS和Linux等环境已然初步建立,但要考虑能产生碎片,以及标准和非标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如果在非标上发展,很有可能造成编译、开发调试环境甚至芯片设计总线和存储接口都会有变化,这些变化都依赖于IP公司以及相应的工具链,产生的工作量巨大。
“因而在RISC-V产业当中发展要防范碎片化,政府要加强引导,希望能先做标准化,将标准化做好之后,再把蛋糕做大,发展大了之后再各自做差异化,这样才能推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何小庆提出建议。
无论如何,RISC-V已在路上奔跑。倪光南院士对其信心十足,表明未来RISC-V将有望成为世界主流CPU核之一,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图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