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先生学书答记者问——“转益多师是我师”
游寿先生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广涉历史、考古、文字、文学、书学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游寿先生书法植根于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学修养,故有浓郁的金石气与书卷气。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栾继生教授
转益多师是我师——学书答记者问
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1906—1994),女,字介眉。福建霞浦人。1928年至1936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胡小石教授。1941年至1957年,曾任职于四川女子师范学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1957年来到黑龙江,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游寿先生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书法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写字本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又是艺术,它是受社会制约,而又有个性。什么是社会制约,如三代的青铜时代各种书法,为记述帝王贵族事件,无论颂功、盟会书事,书法即使多种变化,都是庄严持重。两汉隶书,是徒隶工匠记号,从庄严中解放出来,它是放达疏纵,是人民大众共同实用的,体现出人们朴拙豪迈的风格。到东汉末年,儒生的书法,变了典雅美,以钟繇为代表,介在真、行之间,而有隶的气骨。在隶书的末代,钟书最富有韵味。后来南北政治分裂,北朝多袭隶风、而持犷悍,南朝承钟书之余韵,王导、羲、献父子推扬其致,极流畅之趣。隋统一政权,集南北佳书,而着重妙楷。唐初习其流风,奏章重真楷,并以科第饵人,因之楷隶之豪迈,一变为馆阁之规矩。下及清代将千余年。所以谓书法是受社会制约的。
集殷契句
什么是个性呢?前人评:“钟书如鸿戏天衢,王书如虎卧凤阁。”王书出于钟繇,而各有个性,当然历代名家之长,都有个性。倘没有个性,就不成家了。
《跋放大本钟繇帖》
近百年来时代特点,个性迭出,帝王没有了,看文件的不问什么书法了,也不讨好权贵了,各从所好。而社会风尚,是奇特突出。二十世纪的新中国书风,正如唐人咏蔷薇花的诗句:“狂蔓及四邻”。是极端的个性表现,各自命是创造性的时代书法家?
1949年 治学手稿(局部)
我呢?是什么都不成的书写,幼年没有规矩的训练,我的学书过程是不足道,更谈不上法了!由于自己学习专业,便注意书法,经过多次改定。情性所好,初学颜书,后写汉隶,好看峥嵘之笔。有家学的底子,后来受师友熏陶,略有领悟。中年以后,涉世稍广。由于多病,学书一是养病,二是养性。摒去万虑,集中精神,悬臂、运腕,全部精神凝聚于五个指端,紧握笔管。这就我写字的过程。
1987年 书“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我师”
由于我是治先秦文献,接触金石资料,又曾校理二处收藏相当多的金石拓本,多阅些名家书笔法。我的老师辈,胡小石、吴瞿庵、汪辟疆,我都精心看他们的写字,当然胡老师作书的磅礴之气给我启发最多。在大学时,虽字写不好,老师王伯沆(周法高岳父)谓我力学,可自成名家。现在已是风烛残年,正自愧无成,今承相问,实无以对。
胡小石先生书陈幻云先生联句
另外我说不是法的道理,如果以书法是艺术,凡是艺术必求“醇”。我幼年未下工学书,而学的碑帖较多,中年以后也未全部精力于写字,我的字始终是一个“生”,我希冀的“醇”,却未做到!虽然许多老友以贱书有“金石气”,这不过是专业所影响。
1951年 《钟鼎款识》题记
(文章见于《霞浦文史资料》第八辑)
对于会写字的青年,按照前人的话说:“退笔成冢,何如读书万卷”,写字要有韵味。朴拙有朴拙之韵、流美有流美之趣。到了俗而且熟,那就无医可疗。我不喜欢发表写字,可以说我不了解写字的窍门。有些人往往来问我窍门,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由于一些人,不去学,而到处找窍门,终于空空如也。
——游寿先生《随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