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与他艺术成就几乎同等知名的是他的这两句预言
当霍克尼、小野洋子、大卫·鲍伊、鲍勃·迪伦这些现代艺术大咖谈起自己的从艺之路,抑或对于西方20世纪流行文化和当代艺术来说,安迪·沃霍尔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这位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波普艺术大师,一生横跨摄影、插画、版画、导演、音乐、商业等多重领域。
资料图 图为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与他艺术成就几乎同等知名的,是他的两句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伴随短视频兴起,网红层出不穷,似乎正在验证此言非虚。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真正的安迪·沃霍尔,就请看看我的绘画、我的电影,还有我自己,我就在那儿。在那背后什么都没有。”对于他的这番自白,人们不难从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展“成为安迪·沃霍尔”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1928年,安迪·沃霍尔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尽管他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念大一时差点挂科,但暑期并没有放弃赚取生活费的机会。他在卡车上帮哥哥贩卖水果蔬菜之余,还为现场顾客画草图,此举让他的学习成绩被校方重新评估,还赢得一小笔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20岁的沃霍尔直奔纽约谋生。与同为艺术天才的梵高相似,他起初靠卖画维生并不顺利,却在商业插画领域异军突起。在以广告艺术家身份自居的十多年间,他积累了丰厚财富和知名度。
此次是安迪·沃霍尔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个展,呈现来自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馆藏的400件作品,类型涵盖绘画、摄影和电影等。他为人熟知的众多商业艺术创作皆有呈现。
“金宝汤罐头”是认识沃霍尔的第一个关键词。他曾说,自己大约在二十年里,每天中午都喝金宝汤罐头。汤给了他身体需要的营养,也激发了他早期的波普创作。
挪用与复制,是沃霍尔波普艺术创作的关键点,这一理念来自前辈现代艺术大师杜尚。后者的限量签名版《手提箱中的盒子》犹如一座“便携式美术馆”,里面收藏了杜尚69件代表作的复制品,包含玻璃画、油画、水彩、素描、版画和微缩模型等。
不得不承认,沃霍尔是美国商业艺术创作的奇才,他懂得运用惊人的天赋和艺术家的敏锐触觉,捕捉到美国在经济大萧条后所形成的消费主义的时代氛围,整合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炙手可热、最广为人知的商业图像,经过提炼与整合、拆解和重组,亲手打造出他个人艺术王国里的波普体系。
他还屡屡转向花,寻求灵感。只是他没有观察自然界中的花朵,而是从一本摄影杂志里发现了他的植物学灵感,并制作出一系列丝网印刷作品。
“银色工厂”是认识沃霍尔的又一个关键词。在这里,他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像、摄影和互动装置。展览中,最大的篇章正是由“作为摄影师”以及“电影导演的安迪·沃霍尔”两部分组成。此次展映的《帝国大厦》——一部拥有固定机位和8小时长度的实验电影,展现的是其独立制片方向而非他所追求的“好莱坞之梦”。不过也别对影片内容抱有太高期待,毕竟连创作者本人都承认,这部乏味至极的电影所能带来的最宝贵的体验,就是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沃霍尔的母亲非常鼓励年幼的儿子画画,还给他买了照相机和投影仪。在沃霍尔的艺术生涯中,母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移民美国之前,母亲茱莉娅就给房屋涂抹五彩颜色;移民美国后,她又巧妙地将黄桃罐头盒变为金属花束,以补贴家用。沃霍尔似乎继承了这一审美品味,将母亲的花体字应用在商业插画中,还曾拍摄一部母亲主演的影片。1949年,沃霍尔21岁之时,他和母亲搬到纽约,一起养了许多猫——大猫生了小猫,整个公寓里每天都有猫的踪影。展览缘起环节中,在“铲屎官”沃霍尔的灵感绘本里,每一页都有不同造型、不同颜色、刁钻可爱、古怪精灵的猫咪。
1982年,已经跻身西方波普艺术大师的沃霍尔受邀造访香港,并意外获得一次前往北京旅行的机会。在北京的短暂旅途中,沃霍尔在故宫、长城、天坛、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历史文化景点频频按下相机快门。“我喜欢中国文化胜过喜欢我们的文化。”
有人说,安迪·沃霍尔所取得的成功,是基于“艺术应反映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应表现在艺术之中”这一理念。或许,“成为安迪·沃霍尔”既是观者要寻找的答案,也成为人们要面对的新问题。
(原标题:安迪·沃霍尔:人人皆可成名15分钟)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戴华刚
流程编辑:L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