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香火年年在 黄氏子孙代代兴
古今多少祠,尽在风雨中。多少帝王将相,多少达官显贵,生前或是叱咤风云,或是坐拥富贵,死后极尽奢华倍极哀荣,最终连本人及其一切生前身后的附属物全部消失殆尽,让后人难觅其踪。一座没有浮华、缺少名气、不彰显地位的檀樾祠,陪同岁月老人的步伐,默默地走在今天的光阴里。
有人说过,帝王将相死后,不过数年便会被人遗忘;而紫云黄氏始祖守恭公的美名,在世间已传诵千年。守恭公自立祠檀樾,接受万众膜拜,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 这是多少帝王将相所不能比拟的 ! 试问还有哪家帝王将相有此礼遇?作为紫云裔孙,应该感到十分骄傲与自豪!饮水思源,不得不由衷感佩紫云黄氏肇基人——开基始祖守恭公的豁达胸襟和远见卓识!
时光回溯到唐垂拱二年(686年),守恭公献出方圆七里的桑树园及三百六十庄的农田、宅第。延匡护大师主持,并花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建寺庙。寺建成后,初名莲花道场,传说在建造寺院时,天空中飘来一大块紫色云朵,遮蔽着大殿,又称紫云寺,此即紫云黄氏肇宗之由来。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明皇李隆基诏令全国诸州(道)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始称开元寺。为了感恩大施主守恭公的功德,匡护大师在东侧(原守恭公的故居地)建了一座檀樾祠,专奉守恭公及其子孙为檀越主,作为紫云黄氏祖庭。晨钟暮鼓、佛音颂歌,万世相伴。
有哲人说过,地球上最广袤的城就是海洋和天空,而最宽的领地,却是人的心灵。可以飞跃天空、海洋和高山。是的,人的心灵有多大,眼界有多宽,就可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守恭公发家致富之后,不仅仅满足于当个日进斗金的桑蚕地主。他献地建了开元寺,完成了从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到寻索精神慰藉的升华,眼光所及,从自家的小康生活转向普罗大众的救苦救难。开元寺院,成为方圆十百千里人们共同的心灵家园,而且随时光流逝,德泽所润,愈加广泛,愈加深远……
假如守恭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这里,也许紫云黄氏子孙就不会对这位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始祖一再提起、尊崇有加了。不是有一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话吗?但守恭公留给后世子孙的恩泽,远远超过所谓的“五世定律”,任时光漫漫,穿越千年,不仅光彩依旧,而且更加光彩夺目。
开元寺拔地而起之后,守恭公把思考的眼光。从现实转向长远,从唐朝的今天,投向遥远的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新中国以后的明天……
守恭公以他卓著的眼光和海阔天高般的胸襟,果断采纳了开元寺开山祖师匡护大师的建言,差遣年轻力壮的五个儿子,分别驰往东南西北拓殖安家。当年桑莲法界那位化外高人和慈善长者品茗论道之间,那首偈语般的示儿诗,随着佛祖像前那柱袅袅升起的檀香,从守恭公智慧的口舌之中缓缓吟诵而出: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
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苍天有眼长垂佑,俾我儿孙总炽昌。”
匡护大师回赠偈语:
“佛家香火年年在,黄氏子孙代代兴”。
十几个世纪斗转星移,守恭公诗句憧憬的愿景,果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匡护大师之偈语,子孙代代兴。紫云黄氏血脉早已在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等闽南五安,蔚为枝繁叶茂的名门望族。明清以降,更是开枝散叶繁衍遍及台湾、东南亚乃至世界各个角落。正如1989年第一届世黄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时,安溪纲公房南安仁宅村旅菲代表团长黄书汉在会上发言指出:“宗亲遍布世界五大洲;事业横跨东西两半球。”确有其事,不是虚夸,而是概括之生动写照,这也是紫云始祖守恭公之夙愿。
紫云黄氏历代英才辈出、人文兴盛、簪缨继世,公卿显宦、博士名贤、工商富豪、人才辈出、瓜瓞绵长,皆受益于守恭公行善积德之福荫也。许多紫云后裔秉承先祖书礼传家、勤奋好学、清廉操守、乐善好施、济困扶危的优良传统,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从事公益事业。在封建科举时代,据不完全的初步统计,高中进士者293名,其中经廷试而钦点文状元3名、武状元和榜眼各2名,探花3名。特别要提到的是清光绪六年庚辰科,紫云五房(诏安房)黄思永高中文状元, 三房(安溪房)黄培松高中武状元。这种同一支派、同一科举之年,高中文武状元者,实属罕见。故开元寺内檀樾祠,至今石柱上犹存镌刻:“同祈文武魁天下,奕世桑莲溯祖风”的楹联。至于中式举人者或未经科举因其成就突出而由地方官举荐为官者不计其数。
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百多年来经学校培养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而卓有成就获得硕士、博士者为数更多。许多人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在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通过辛勤经营,更涌现出许多富豪、巨商与华侨华人社团领袖及社会公益慈善家!
正因为守恭公的思想博采众长,在振兴家业、发展经济上能做到心随世易,表现出豁达大度的襟怀,对泉州的早期经济开发、丝织业的兴起和宗教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不断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学习的好榜样。
守恭公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他的卓越眼光、开拓意识、坚韧精神、高超能力,依然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借鉴!
历史进至21世纪,紫云黄氏子孙当更能继承发扬守恭公勤奋博学、开拓进取、创办实业、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精神与祖德。愿海内外紫云黄氏子孙,深体守恭公舍宅为寺之襟怀,为五子分居五安,厥后多登科第奠下良基。理应敦品励德,进学修业,奉献社会,以毋负匡护大师白塔内之谶联---佛家香火年年在,黄氏子孙代代兴!
整理/黄雄勇 编辑/黄金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