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长兄如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长兄如父  

 天津  张连玉

他是我们张家的老大,没有上什么学,小学未完就放弃了学业,年仅十五岁便去了生产队挣公分,帮着家里和我的母亲一起承担家庭的重任,无疑地可乐坏我的母亲。本来家庭贫穷,正缺少劳动力为这个家挣工分,虽说是上学收费并不高,可是,对于农村家庭所有的家里生活所花每一分钱都靠养几只老母鸡下蛋卖了攒下钱买油盐,以及,从生产队上分到手里的黄豆等变卖作为家里开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的大哥不得不选择辍学,即使不上学也不能闲散到处跑,父亲在世时也不能扛起家庭的重担,全家人都靠我们的母亲一个人挣工分。在那个年代岁月里,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很普遍,缺吃少穿,不如,现在的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小日子赛如蜜般甜,我们赶上好时代。

可想而知,当时,我们的家境有多么贫寒,一年到头来,往外找钱给别人,吃也吃不饱饭,年年在生产队里借粮食糊口。我们哥仨和一个姐姐,和妹妹一起成长,我与大哥年龄相差十三岁,同属狗,他是我们的长兄,我在张家最小,老兄弟。

作为,张家的长子的他,理所应当担负起长子的责任。我不会忘记,我们的大哥吃了很多苦,学着照顾起年幼的弟弟和妹妹的责任,替母亲分忧解难。老话说得好,长兄如父。

蓦然回首,我深深地感恩,我的大哥,亲如手足的我的亲哥哥们,我的大哥,将自己的青春都给了这个家庭每一个人,一起替母亲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从他十五岁小学辍学,四十九年光阴岁月,他像一头默默耕耘田间地头儿的老黄牛,献出他的最美好的青春壮丽的好时光。

别人家的兄弟之间矛盾重重,闹得兄弟之间不合,有人说是家里填了长头发的女人,才闹得兄弟之间不合,在我张家,有了大嫂子,我们的家庭依然保持着和睦相处的氛围,虽说,都分了家另过日子,但我们兄弟情分未曾改变过,相互间照顾,很让村里的老少爷们儿称赞,投来佩服的眼光,十分羡慕。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人丁才兴旺。

我的大哥做出一个长兄应有的垂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知道自己是张家的长子,就应该替母亲分担母亲肩上的重担,一起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们,那是他的光荣使命啊!

我的母亲常说起,你们的大哥真得是不容易啊!前半生吃苦,到如今依然保持当初的样子,人到六十多,忙着挣钱养家,像他一般大的都放弃了,靠自己的儿子生活。

“母亲,很是心疼自己的长子”,我静静地听着母亲的话,也深深地理解,大哥这一辈子很辛苦,不容易呀!

我不会忘记,老房间满墙上张贴一张张奖状,那是,我的大哥参加根治海河水利工程所奖励的荣誉,每参加一次都受到表彰,先进分子,茶缸子,枕巾,毛巾等物质奖品。

可惜啊!可惜!

唯一,记载我大哥青春光荣荣誉证书再也找不回来,不知是何时,满墙上一张张奖状,不见了,成了我的老母亲引以骄傲的美好回忆,哥哥的过去,青春岁月的记忆。

我作为他的老弟,希望用手中的笔为他撰写一种浓浓的亲情,兄弟间难以割舍的亲情。

见过太多的兄弟间反目成仇,甚至,拿刀和斧头往死里砍杀一脉相连的亲人,全然不顾及自己都是一个父母所生。

张金、张玉 、张运,亲哥仨,动刀和斧头,拼了命,闹得亲哥仨彻底翻脸,几十年都不往来。我想起一首诗:煮豆燃豆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很为我们家庭感到骄傲,亲兄弟间没有隔阂,相互之间有的是满满亲情,不管是四五十年前,还是现在的我们都是一个样儿,家庭和睦,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的大哥,人老实手巧,很像我们的母亲,完全继承我们母亲的优点,并不像我随父亲手笨,脑子不灵活,怕吃苦。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踏入文学创作道路上有二十五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作家诗人。

虽说是,我们都是长大成人各自生活分别居住在村东头儿、村西头儿,年节时,聚在一起,我的二哥二嫂,我的大姐一家五口人都会赶回来,每一年农历九月二十是我们母亲的寿诞。作为张家的长子责无旁贷负责安排老母亲的寿诞,我的二侄女儿为奶奶买生日蛋糕,我的大嫂张罗丰盛的酒席,俩个侄儿媳妇儿给奶奶钱,二哥二嫂塞红包给老母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笑声朗朗。

我们兄弟间相互理解,相互照顾,不会忘记,三国时期,曹植留下千古诗句,煮豆燃豆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一奶同胞血浓于水,同父一母所生的子女,手心手背对于父母一样,疼爱如加,可是,为何有的亲兄弟间反目成仇?有人说,是儿子成家立业,有了媳妇儿,儿子变坏了;也有的人说,是妯娌间同住一个屋檐下,难免会发生口角,家里的男人管不了自家的女人,整日争吵,久而久之,兄弟间有了隔阂不再亲了,都是长头发给中间挑拨离间惹是非。我的大哥成家立业,娶了我大嫂后,我二哥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二嫂是县城百货大楼售货员,在县城购买新的家,妯娌不在一起生活也就避免发生口角,没有出现别的家庭兄弟间成仇局面,走的亲近些,我没有成家立业,同母亲生活在一起,多年。

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我的大哥利用身体健康,出门挣钱养家糊口,冬闲时,会陪着老母亲聊家常,他就是一个勤劳的手巧的男人,像我们的老母亲一样,都到了六十四、五岁的年纪。

他唯一嗜好抽烟喝酒,并不讲究,喝桶装散酒,俩个儿子和女儿给买成箱的,烟也是最便宜的那种烟卷,有时买散烟,三四十年养成的习惯。我们也劝说,为了身体健康,少抽些烟,我大哥听了一笑而过,继续抽烟,也就不劝说他。

人依然是那么勤奋,一年又一年继续坚持劳作,增加身体劳动量,比他小的都享清福,我的大哥总说自己闲不住,一个人宅在家里身体会出毛病,所以,他依然是闲不住挣钱养家过日子。我细细想,大哥为啥闲不住,自己有能力挣钱总比向儿女们要钱花强,自己的儿女们也很辛苦不容易,肩上的重担有多重,他经历过,心知肚明,也不想给自己的儿女们增加过重家庭负担。眼下,自己的身体还行就多干上一两年,等到自己的身体不行了再养老颐养天年。

我猜得出,他是一个要强的男人,一个靠自己的硬汉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向现实生活屈服过,十五六岁参加生产队里挣工分,十八岁到海河工程上劳动,一连去很多年,一直干到工程结束为止。

荣幸之至,我成了他的一奶同胞亲兄弟,感受到兄弟间浓浓的亲情,我总听到老母亲提起,说你们都相互照顾,相互谦让,相互爱护,不打架,不气我们的母亲,爷爷。我听了以后,很自豪,为我们兄弟间浓浓的亲情感到骄傲。

如今,我们都一天天变老了,但,我们兄弟间浓浓的亲情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随着时间的久远,我相信,我们亲哥仨间浓浓的亲情像多年的老酒一样,浓烈得很,我们的浓浓的亲情在俩个侄儿的身上继承下来,一代代传承下去,像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血脉相连。

长兄如父。

我的大哥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全身心担当起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替母亲扛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几十年如一日,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错过上学改变自己人生大好年华,他无怨无悔,是那个年代所造成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一个百废待兴刚刚成立的新国家,一个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我看到大哥成长的人生道路,生在红旗下,经历过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在春天里,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好日子一天天越来越好,农民自己上养老金按月领生活费像都市退休工人一样,靠着身体好,出门挣钱养家糊口,带着梦想奔小康。在他的身上永远保留浓浓的亲情,是涌动的血脉相连,如涓涓细流奔涌而动。

长兄如父。

我们仨兄弟间浓浓的亲情,如日月星辰永恒,不变,不变……

梁耿本名张连玉,字一石,号悟静、悟哲,别号青莲居士,笔名梁耿、梁秋、硕睿、拓睿哲伊宁等等。中国蔡文姬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注册认证诗人、蓝v诗人、中国作家网注册作家诗人。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陈彩洁

友情提示

1、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2、由于征文来稿很多,微刊由每周一、三、五出刊暂时调整为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赛结束恢复为每周一、三、五出刊。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书评】王友明 /真情实感的宣泄与融汇——吴开岭散文集《看水东流》赏读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吴开岭散文集<看水东流>赏读  王友明 一晃,我退休已经7个春秋了,有大把的时间写文,便有了以文会友的机缘.从此,我结识了许多天南地北的文友,吴开岭就是其中 ...

  •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诗溪

    爱在母亲节 诗溪 十多年前的深冬 那天很冷很冷 母亲撒手西游 全家万分悲痛 我每当忆起 总是泪如泉涌 幸好母亲节 让儿子尽点孝敬 暖风轻轻 温暖着我的心灵 有一种爱抚 仿佛拥在母亲怀中 有一种亲情 多 ...

  •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罗占艳

    清明 罗占艳 四月的天空,只要想念 就会下雨 故乡坟头的小草又绿了 方圆几十里都是母亲的气息 杜鹃花,火红热烈 却终日啼血 母亲,您知道吗 其实您并没有离开我 您看,脚下这条清澈的小溪 曾经我为您放生 ...

  • 奶奶的墓地

    奶奶从来没想过她还能回到爷爷身边,回到柴氏祖坟.毕竟她早年就改嫁他乡,她怎么敢奢望?可父亲还是在奶奶去世的那年 清明节 ,把奶奶请进祖茔和爷爷合墓. 起初不知道父亲怎么突然想起要接奶奶回祖坟,他不是一 ...

  • 【12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志林作品

    水晶面 李志林(天津) 那年冬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患了荨麻疹.当时农村孩子生荨麻疹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往外面跑上几圈,出身大汗,或是吃些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把疹子发出来就好了.可是这些土方法对我没起作用, ...

  • 父亲去世,大哥独占家产,几年后,他双倍奉还:人,不能只看眼前

    浪漫的心境,你永远都值得拥有 文\江左梅娘 图\<都挺好>剧照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想要得到土地,地主对他说,你从早晨开始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 ...

  • 莫言散文《厨房里的看客》:回忆母亲的回忆,找寻逝去的亲情!

    莫言散文《厨房里的看客》:回忆母亲的回忆,找寻逝去的亲情!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亦师亦友忆先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亦师亦友忆先父    河北 张东兴 2010年10月21日,这是一个让我伤心欲绝的日子.父亲突然间就离我而去了. 噩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  孙乃秀 静悄悄的1983年和往常没什么区别.知青们在新桥农场依旧过着十九年来"日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隔代亲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隔代亲 河北 王友明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抚摸着我的头用亲昵的口吻说:"孙子孙子,奶奶的命根子."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爷爷的故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爷爷的故事 宁夏  罗万军 有时侯,我们怀念一个人,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炫耀吹嘘,而是为了念本,为了感恩,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记忆中的墙子河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记忆中的墙子河 天津  周乐凯 南京路是天津最繁华的道路之一,路面宽阔.高楼林立,夜晚流光溢彩的灯光好似奇妙的幻境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的天津缘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的天津缘 天津  张曼君 我的籍贯是河北省丰润县,而我是生在天津.长在天津的天津人,和平区陕西路144号是我住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