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医25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25)
管 状 器 官 的 热 力 学 形 变(2)
杜 湧 滨
(2)静脉血管
静脉构造的特点是壁薄,腔内多静脉瓣。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并形成静脉丛。相对来说静脉的组成物质比动脉要弱一些,抗压能力、括约肌、膜的纤维都要差一些,这主要是静脉血的压力没有动脉血大,另外静脉血管要比动脉血管粗。由于热力学形变动脉发生的问题静脉都会出现,只不过静脉多了静脉瓣,这样就会出现由于静脉瓣发生热力学形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物理性变化,例如静脉反流、静脉曲张等。
(3)淋巴管
词条中说:“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其形态结构与静脉相似,但管径较细,管壁较薄,瓣膜较多且发达。淋巴管根据其位置分为浅、深二种,浅淋巴管位于皮下,常与浅静脉伴行,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和内脏的淋巴。浅深淋巴管之间有广泛的交通支。”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理解到,如果某人得了一种广泛的皮肤性疾病,如湿疹,那么它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浅部淋巴管、淋巴结已经发生了热力学形变,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过热没有地方回流或回流不畅,局部从皮肤表面释放热量,在西医说是发炎,或出现其它病症,实际就是向外以不同方式释放热量,在释放热量的过程中皮肤和皮下组织由于过热,导致许多分子电离,电离后的自由电子成为氧化自由基,进入细胞内,由于细胞膜的热力学形变,不允许这些氧化自由基从细胞膜出去,只有当有物质与之共振,或本身的振荡频率达到共振频率时发散共振,细胞膜破裂,自由基释放,热量大量释放,形成表皮的红肿溃破。身体深部也有这种现象,例如内脏过敏。内脏过敏实际上也都是发生在内脏表面,引起水肿。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浅淋巴的热力学形变导致表皮和皮下的多余热量不能完全进入循环,累积下来到了一定程度会爆发性的释放,形成发病。深淋巴同样会引发各种热力学形变,会导致比表皮和皮下多得多的各种疾病。
现在我们来推演淋巴系统发生热力学形变的物理过程。我们知道淋巴的末端,也就是盲端,只有上皮细胞,而没有基膜,因此它的通透性要比微动脉血管到微静脉血管这一段要好,这样在循环的末端大分子、细胞碎片、蛋白、癌细胞以及组织液都可以从毛细淋巴管进入下一步循环的。如果毛细淋巴管发生了热力学形变,首先是它的舒张收缩脉动性变差,还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过热-振荡-挛缩,当挛缩发生后,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变差,某些大分子就不能从它这里回流,其它物质回流的速度有可能变差,这就阻碍了一些该通过淋巴系统回流的分子不能充分回流,造成某些大分子的堆积。
当淋巴管发生了热力学形变,管径有可能变细、脉动性(平滑肌所致)变差,这会影响淋巴回流的速度,还有如果淋巴瓣也同样发生了热力学形变,有可能造成淋巴液的返流,当然这需要淋巴管的形变达到一定程度。还有淋巴结的问题,在这里先不讨论了。
先讨论一个题外话,就是为什么淋巴管不总是伴随静脉血管而是自成系统,在锁骨下进入静脉回流,我想这里有一个白细胞的功能问题。我们知道,白细胞是免疫细胞,它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它活跃,可变形,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外的组织中。在词条介绍中说:“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从词条中我们还知道,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站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综合白细胞自身的特性和各自的功能,我认为从物理学意义上讲白细胞的功能就是平衡能量,能量主要包括分子动能(热能)和分子间势能,人体内在筋膜性质上的多余能量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白细胞可变形,可穿越血管壁到达组织的其它部位,也就是说它可以到达体内任何地方,这就说明如果身体的某点出现过热,白细胞可以迅速前往集中,来吸附热量,这一点从化学和现代医学上讲是吞噬细菌、病毒,以消除炎症。我觉得这是一回事。首先来讲,如果体内的某点不存在多余的热量,细菌、病毒没有繁殖的热环境,将不会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对于身体来说是正常的允许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一旦身体某点或某个系统、某种组织过热,适合在这种温度下生存繁殖的细菌、病毒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值,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身体有一种本能的功能反应;立刻聚集白细胞来吸附过多热量,所谓吞噬我想并不一定全都是某种白细胞包围细菌或病毒,然后将它消化掉,这种现象存在,但不是最多的。多数是白细胞聚集在过热(炎症)区域,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过热(炎症)区域的筋膜发生共振,在共振过程中交换能量,即和过热(炎症)区域的筋膜发生共振,共振过程中白细胞吸收了大量的过热,促进了筋膜的过热释放,过热被白细胞吸附,以致外来的细菌、病毒在恢复正常热状态下不能大量繁殖,加速死亡,于是炎症消失,还有一种可能是白细胞和细菌、病毒发生共振,在共振过程中大量吸附细菌病毒的热量,使细菌病毒因缺乏热量而死。词条告诉我特定的炎症会刺激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大量增殖,并前往杀死炎症,我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这种现象,即不同部位、组织,实际上是不同种类的筋膜过热所释放的红外辐射的频率不同,相对频率的震荡对应不同种类的筋膜,也给了大脑一个信号,于是大脑指挥相应的造血系统立刻制造出不同的白细胞,前去消除所对应部位的过热。例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时会产生大量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鉴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等症。从中我又看出实际上这是支气管过热、血管过热、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过热的现象,它们由于过热产生的振荡频率应该是相近的,因此身体派出了相应种类的白细胞去平衡它们的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