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家设局,两步以内除掉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能收获名声。
职场精鹰知鉴书院知鉴分享:
权谋家设局,两步以内除掉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能收获名声。
引子:
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原文:《郑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翻译:
没过多久太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解析:
宫廷里的权力争斗是不在人伦的约束范围之内
的,因此时有手足、亲子之残。每当权力移转,总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没有两套功夫,很有可能性命不保。郑庄公面对弟弟共叔段的夺位企图看似不动声色,实际上是在寻找及建立战场的制高点。换句话说,他必须在这两件事上面掌握优势:
一,在舆论上取得优势。身为一国之君,掌有强大的军队,要消灭心怀不轨的弟弟简直易如反掌。但因为天下人不知他弟弟的意图,因此若主动攻击,会落人话柄,说他不能容他弟弟,这对他的统治权威是有影响的,因此他让弟弟由偷偷摸摸而明目张胆地做叛乱准备,主要是为了收集证据,取得舆论的优势,建立他日攻打弟弟时的正当性。
二,在战术上取得优势。郑庄公以鸭子划水的若无其事制造他弟弟对他的错误判断,认为他无能,因而起了骄慢之心并降低警觉性——这两者都是兵家大忌!而一切也在庄公掌握之中,因此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他弟弟的叛乱企图。
后人评价:
钓者负鱼,鱼何负于钓?猎者负兽,兽何负于猎?庄公负叔段,叔段何负于庄公?且为钩饵以诱鱼者,钓也;为陷阱以诱兽者,猎也。不责钓者,而责鱼之吞饵;不责猎者,而责兽之投穿;天下宁有是耶?
此话出自东莱先生吕祖谦口中,也是他对郑庄公的评价,此话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郑庄公和弟弟叔段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但共叔段却没有任何对郑庄公不好的事情,反而是郑庄公对这个弟弟不友好。采用利诱的方式,让弟弟有夺取君王的心思,但这一切都是郑庄公的手段,所有的东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以至于当共叔段反叛欲讨伐郑庄公的时候,失败以成定局,共叔段之后也因此远离郑国死在他乡,不能落叶归根。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郑庄公不这么做而早早先下手为强,事情会变得怎样呢?而如果他没有准备,让他弟弟攻人都城,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