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形神健康的标准,看看您符合几条?

解读中医的健康指标

有你们点点的“分享”,作者会更加努力创作哦

01

NEWS

眼睛有神 

生理上:眼精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眼神的有无反映了脏腑的盛衰。因此,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人健康的最明显表现

生理上:

中医认为瞳孔属于肾,叫水轮,瞳孔散大多见于出血中风、颅脑出血等情况;瞳孔缩小多见于中毒、出血中风等病。

黑睛属于肝,叫风轮如果全目赤肿,属于肝经风热的表现。

白睛属于肺,叫气轮白睛发红,属于肺火或者外感邪热等情况。

眼睑代表脾胃,叫肉轮如果眼睑赤肿,代表脾胃有湿热的情况。

目内外眦代表心,叫血轮,如果两目眦肿痛,代表心火上炎,如果目眦淡白,属于血虚。

02

NEWS

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呼吸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经常说的丹田呼吸法就是强化腹式呼吸法。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后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著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的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后,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

我们在联系打坐时候,能够快速实现深度冥想的重要关键点就是呼吸法,所果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法,无法实现深度冥想意识,所以,也可以说,呼吸法如何,将会决定冥想的成功与否。

03

NEWS

二便正常

《素问·五脏别论》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是说经过肠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则大便秘结。而大便通畅则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

健康人一般每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大便成形不燥,多为黄色,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的食物。

大便次数比平时少,间隔两天或两天以上排便一次,一般都会伴有大便干结排除困难者,称为便秘。大多数是因为糟粕传导阻滞引起的。便秘,如果腹胀满拒按者,大多是实证;如果腹部没有什么不适,饮食也正常者,大多是虚证。大便形状质量正常,或者偏软,但是排便不畅,肛门有阻滞感称为排便难,大多是因为气机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所致。

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软或呈水样,称为腹泻。多由脾失健运,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常所致。排便次数增多,伴腹痛肠鸣,排便稀黄、秽臭或伴粘液,肛门灼痛者,其原因为热迫大肠引起;若便意频频,排便伴脓血,量少,或肛门坠胀,为大肠湿热,传导失常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色黑如柏油样,称为黑便,应进一步排查,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情况下,健康的成人日间排尿3到5次,夜间排尿在0到2次之间。昼夜的总尿量大约在1000到2000ml。

尿量和尿的次数受温度、饮水、出汗和年龄等因素影响。中医问诊问小便,主要是了解排尿次数、时间和排尿时感觉,必要时也可以了解小便的量色质臭的变化。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几种常见的小便异常。

小便频数,甚至忍不住尿失禁,尿液澄清者,多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尿频尿多,口渴多饮,形体消瘦,中医称之为消渴,也就是糖尿病。多由肾气亏虚,气化无力,水谷精微失于固摄引起。小便频数急迫,少腹急痛、排尿涩痛,尿液黄混,中医称之为淋病。多由湿热下注引起。若排尿不畅,尿中伴有砂石者,称为石淋;尿中有血者,称为血淋。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点滴不通为“闭”,统称为“癃闭”。癃闭有虚实之分,一般需要根据全身的情况进行辨证。排尿后淋漓不尽者,多为肾气不固。

04

NEWS

脉象缓匀  

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

正常的标准:

正常的脉象主要特点是一息四到五次,正常人是从容,和缓,流利的。不大不小,不浮不沉。这些特征是有胃,有神,有根的表现。正常的脉象反映了机体的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比较旺盛。人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的特征。胃气充足的脉象叫做平脉,就是正常生理状态的反应。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脉有根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05

NEWS

形体壮实   

指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

1.体强,指身体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坚实,皮肤润泽,同时精力充沛,食欲旺盛。表明脏腑精气充足,气血旺盛,抗病能力强,虽病但预后较好。

2.体弱,指身体衰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形体瘦弱,皮肤枯槁,同时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表明脏腑精气不足,气血虚衰,体弱易病,预后较差。

3.体胖,指形体肥胖。若体胖多食,而肌肉坚实,神旺有力,为形健气充,身体健康的表现;若体胖食少,肌肉松弛,气短乏力者,是形盛气衰的表现,多为脾虚湿盛。胖人体内一般多痰多湿,易患痰饮、中风、晕厥等病证,故有“肥人多痰”之说。

4.体瘦,指形体消瘦。若形体消瘦但精力充沛,神旺有力,抗病力强,应属健康体质。形瘦食多,为胃中有火;形瘦食少,多为中气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多为阴血不足;体瘦颧红,伴有潮热盗汗、咽干舌燥,为阴虚火旺,易患痨咳之证,故有“瘦人多火”之说;若久病卧床,骨瘦如柴,为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危重之象。

06

NEWS

面色红润

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而面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

青色:主血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等

赤色:主热证,也可见于真寒假热证

黄色:主脾虚、主湿证

白色:主气血不足、寒证、失血等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寒证、剧痛

07

NEWS

牙齿坚固 

因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所以牙齿坚固是先天之气旺盛的表现。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肾气亏虚

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如果一个人牙齿发育不好,通常肾也不好。如成人牙齿稀疏、齿根外露或伴有牙龈淡白出血、齿黄枯落、龈肉萎缩等问题,多为肾气亏乏,同时要警惕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如小孩牙齿久落不长,也可能是肾气亏所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六味地黄丸等。

牙龈红肿,脾胃问题或精力疲惫

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炎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如果红肿的同时,还伴有牙齿松动、强烈口臭等症状,多为牙周病。患此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牙缝变宽伴随牙龈出血,在糖尿病、甲亢等疾病中常见;如在生病过程中,出现牙齿变黑或有寒冷感、牙齿变长而污垢、齿瓣变黄如豆瓣色,多预示着疾病变得严重,应提高警惕。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并经常叩齿。另外,牙齿松动脱落和牙齿不洁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有调查显示,掉牙多的老年人中风的风险很高。因此,多做咀嚼,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反过来说,心脏本就不太好的人,也更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08

NEWS

双耳聪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说明耳与全身组织器官有密切关系,若听力减退、迟钝、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09

NEWS

腰腿灵便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肝肾功能良好。

随着

10

NEWS

声音宏亮

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反映五张六腑的功能良好。

肝气郁滞的人,常会长吁短叹,发出“呼呼”的声音。这其实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通过向外发声来减少肝气郁滞。

人体肺气强盛时,哭的声音非常洪亮,若肺气虚,哭声会很低微,只能“呜咽”。悲伤时,哭泣流泪是一种正常宣泄,对健康有利,但如果经常哭,就会损伤肺气。

脾胃功能是我们中气十足的指标,若人体脾的正气特别强,说话声音就会非常洪亮,唱起歌来也嘹亮,底气足;脾气虚时,说话声音低微,唱起歌来也没底气。

11

NEWS

须发润泽   

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称“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肾脏精气的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肾者……其华在发”。因此,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

头发是“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有的小孩,天生头发枯黄、细软,同时,走路、说话、站立、牙齿发育都比同年龄孩子要迟缓,这种情况就属于肾气不足。

12

NEWS

食欲正常

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

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有些病人不想吃饭呢?因为脾胃伤了。脾胃是什么?是后天之本,是我们赖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求生根本。不能吃饭了,生命的过程也就出现麻烦了。不管任何治疗措施,都应该让病人胃口越来越好才对。否则,就是逆生命而行,是错误的。

中医治疗始终要保护的就是您的脾胃功能,这是底线。看到病人想吃饭了,医生就知道希望来了。所以做一个中医生一定要有公德心。你看西医,神经科的不管脑科,脑科的不管泌尿系统的。只要治好他这一科,其他科的问题就不管了。中医不一样。中医治疗贯穿始终的法则就是要保护脾胃。在伤寒金匮里,这个原则几乎体现在每一个方剂的设计里。

你们点点“分享和关注”,给作者充点儿电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