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玉竹
一、典籍摘要
《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痁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
《药性论》:“主时疟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䵟,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本草崇原》:“气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䵟,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甘,平,无毒。主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久服去面黑䵟,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饮片新参》王一仁:“色白,质软糯。甘凉润。养肺胃,润燥生津,息内风,泽颜色。”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甘,入手太阴肺经。清肺金而润燥,滋肝木而清风。”
《本草新编》:“葳蕤,味甘,气平,无毒。一名玉竹,即华佗所食漆叶青粘散中之青粘也。入心、肾、肺、肝、脾五脏。补中益气,润津除烦。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治腰脚冷痛,定狂止惊,眼目流泪,风淫手足,皆治之殊验。去黑 ,泽容颜,乌发须,又其小者。此物性纯,补虚热,且解湿毒。凡虚人兼风湿者,俱宜用之,但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近人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葳蕤补阴,必得人参补阳,乃阴阳既济之妙,所收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葳蕤与人参煎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葳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病。盖人参得葳蕤益力,葳蕤得人参鼓勇也。”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葳蕤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湿土之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
甘平之品,则能清能润,故亦主心腹结气也。其主虚热者,甘能补虚,平可清热也。湿毒腰痛,及茎中寒,目痛眦烂泪出,皆太阳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经,起于目内,其直者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经,膀胱有湿毒,则湿气走腰中而痛,走膀胱而茎中寒矣,于是膀胱湿火上炎于经络,目痛内 烂而泪自出也;其主之者,膀胱之开合,皆由气化,葳蕤气平益肺,肺气降则小便通,湿行火降,而诸症平矣。盖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原,润其原,则膀胱之湿亦行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玉竹黏多糖、玉竹果聚糖、甾体皂苷、黄酮类、微量元素、氨基酸、黏液质等成分,同时还有少量铃兰苦苷、铃兰苷等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计,不得少于6.0%。
作用:本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突变、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扩张外周血管和冠脉、延长耐缺氧时间、强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药理:①煎剂,浸剂对家兔和犬均有短暂降压作用;②有强心作用;③有降血糖作用;④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临床报导:以玉竹为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引起的1一3°心力衰竭5例,服药后分别在5~10天内心衰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