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载到程颢对“仁”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知道,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其核心要义是在于对人的爱。到了宋代,北宋的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人类和自然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女,一切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切物都是我们的同伴,人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程颢则更进一步,提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由单纯的爱人,扩大到爱天地万物。他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者。”到了明代的王阳明,则又把具有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称为圣人,提出“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应该指出的是,王阳明说他万物一体的来源是“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其实《大学》并无万物同体的概念。应该说,王阳明是继承了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而他在继承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时,偏重的是对人的爱,“莫不欲教养之”,从“凡有血气”来看,是不包括自然界的植物的。

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将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体。在当代社会,当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程颢的这一思想,更具有当代价值。正如陈来先生所说:“万物一体的道德关怀是指向一切人,甚至宇宙万物,所以它不仅对人类的和平发展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对生态与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支持。”

(2018年10月2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