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三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看《柳选四家医案》的另一桩曹仁伯的医案:大腹胀满,便溏,舌苔冷白,干喜热饮,肝热脉数。脾阳大虚,无力运化湿浊,而成膨也。理之棘手。

附桂治中汤加木瓜,草果,当归。

再诊:进温补四剂,腹胀浙和,其邪从下焦泄,所以大便作泻。然肤热未退,小便未长,干欲热饮,胃不思谷,白苔已薄,舌质转红。中阳稍振,湿热未清。理苓汤。

腹胀,腹满,还有便溏,舌苔冷白,口干喜热饮,皮肤很热,脉数。成臌,就是有臌胀,从中医角度来说,古时候说的风、痨、臌、嗝,这是中医内科的四大难治之症。产生臌胀的原因是脾阳大虚,无边运化湿浊而成,这个调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他用的是附桂治中汤(附子、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青皮、陈皮各等量)其实就是附子理中汤加桂枝和青陈皮,在这个基础上加木瓜,草果和当归,加陈皮是理气的,加附子和桂枝是温振阳气,祛阴寒的,加木瓜是理肝的,加当归是理血的,加草果是祛湿的。

用了药以后,再诊,又进了温补四剂,腹胀基本上好了,湿浊之邪从下焦而泄,所以大便泄泻,但是,皮肤的热还是没有退,小便少,口还是干,想喝热饮,不想吃饭,舌苔变薄,舌质开始转红。中焦的阳气有所回升,但是,湿热还没有完全清除,后又用了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量)加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6g)。

我们学曹仁伯的几则医案,主要是为了开拓一下我们的思路,在临床上,一个理中汤用起来很灵活的,古人就是这样用的,就是用纯粹的中医理论来加减变化。古时候没有西医,所以,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很有长处的。

古人是怎么知道这种病是从血分去治,而不是从气分去治?

古时候比较有名的医家,古时候成名的医家以他所生活的区域为主,很多成名的医家就是靠疗效,而且他们在临床上的总结再加上思考,他们在医学这条路上走得很远,这是我们现在的医生所缺少的。

现在说完全的中医很少,中西医结合的多,现在很多的中医受到西医的影响是很大的,病人拿着一个报告单来给中医一看,基本上就按西医的套路在进行治疗了,例如说一个拿着癌症的报告单来,他就开一些治疗癌症的攻坚药了,根本就没有按中医的理论来治疗,所以,这样的中医就治不好病。

我们学曹仁伯的医案,就是看古人是怎么用我们所熟悉的这些方剂的,说不定,我们在临床上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说理中汤,在医院里面,很多医生会感觉理中汤是消化科的医生用,那么心类科用不用?呼吸科用不用?肾病可不可以用工?肝病可不可以用?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的时候,可能真的很多临床医生是想不到用理中汤,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打开思路,看看古人是怎么用的,而我们现在是怎么用的,在对应上,在临床上,我们也许会觉得,每一科的病人都有可能用得上理中汤。而不仅仅是消化科的医生用,就像《脾胃论》一样,很多医生以为李中垣的《脾胃论》就是为消化科准备的,但实际上不是的。其实,每个科的医生都是有用的,说到科,其实就是现在受到西医的影响,才会分科的,实际纯中医是不分科的。所以,什么地方都有可能用得着。

(0)

相关推荐

  • 这才是中医!满口大黑牙,一张方子变白,短小医案,令人拍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