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我国高铁网中的特色线路

我国幅员辽阔,高铁规划“八纵八横”,无论是严寒的东北三省,还是西部的戈壁高原,基本都有高铁线路覆盖,本文带你了解我国高铁网络中,那些极具特色的线路。

“八纵八横”高铁网规划

1. 秦沈客运专线:我国首条高铁


很多人知道我国高铁跨越式大发展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年6月原铁道部启动了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招标,此后,各种型号的“和谐号”动车组陆续开行在我国大地上,2007年4月18日零时,实施了第六次铁路大提速。

然而,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动车组的起点,其实比2004年更早。第一条高速铁路线路,是1986年启动论证的“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而高速动车组,也不是“和谐号”,而是早期的“先锋号”、“蓝箭号”、“中华之星”、“中原之星”等等。

秦沈客运专线

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标准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迈入高速化的起点,连接河北省与辽宁省,衔接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现在属于京哈铁路组成部分,也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通道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404km,设计时速250km/h,运营速度210km/h,设15座车站。

秦皇岛站

秦沈客专于1986年可行性研究,1998年批准开建,1999年开工建设,2002年全线铺轨完成,2003年建成通车,2006年秦沈客专并入京哈高铁。

秦沈客专与京沈高铁

秦沈客专西南端与京山铁路、京秦铁路、大秦铁路相连;东北端与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苏抚铁路衔接,串联起关内和关外。

秦沈客专的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开创了我国铁路运输客货分流的新模式(以前的普速铁路都是客货共线),促使我们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等级客运专线相关技术和装备,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运行在秦沈客专上的我国早期自行研制的“中华之星”高速电力动车组

2003—2006年期间,秦沈客专主要使用韶山9型电力机车和”“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期间,我国早期自行研制的高速(准高速)动车组先后在秦沈客专进行了试验。

  • 2001年12月,“神州号”双层内燃动车组跑出最高行驶速度210km/h。
  • 2002年9月,“先锋号”电力动车组最高行驶速度292 km/h 。
  •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跑出最高试验速度321.5 km/h,创造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纪录,这个纪录直到2008年4月24日“和谐号”CRH2C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进行冲高速试验才被打破。

停靠沈阳北站的“中华之星”号动车组

2005年8月1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正式投入秦沈客专运营,担当往返沈阳和山海关的临客,最高运营速度160 km/h。 2006年后,秦沈客专主要运行“和谐号”、“复兴号”系列动车组。

2.郑西高铁:首条建在湿陷性黄土区的高铁


郑西高铁

徐兰高铁是我国早期规划的“四纵四横”中的一横,郑西高速铁路即徐兰高速铁路郑西段,又名郑西客运专线,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陕西省西安市,是徐兰高铁最先开工、最先建成通车的一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郑徐高铁、西宝高铁、宝兰高铁共同构成徐兰高铁。郑西高铁由郑州东站至西安北站,全长523公里,设10个车站,设计速度350km/h。

湿陷性黄土区地貌中的郑西高铁及“和谐号”CRH2系

2005年9月25日动工。2010年2月6日上午,由西安站和郑州站分别开出G字头动车组,标志着郑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此后,2011年1月11日西安北站及2012年9月28日郑州东站先后启用,标志着郑西高铁全线通车。

郑西高铁首发仪式

郑西高铁是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郑西高铁

在建设过程中,针对湿陷性等级高、湿陷性土层厚等世界级工程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理论研究及现场土工试验等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众多创新型成果、研究报告、专著、论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14年,“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和“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时速300公里级别动车组试验

2005年,原铁道部启动时速300公里级别动车组的竞争性采购,南车四方研制的CRH2C是第一款下线的300公里级动车组,2009年 12月11日,在郑西高铁, “和谐号”CRH2C动车组进行冲高速试验,最高速度达到394.2km/h。

3.哈大高铁:首条建在严寒地区的高铁


哈大高铁线路

哈大高速铁路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带客运专线,连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与辽宁省大连市,线路呈南北走向,是东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北起哈尔滨西站、南至大连北站,线路全长921公里,设22座车站;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列车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

冰天雪地里运行在哈大高铁上的“和谐号”CRH5G高寒型动车组

2007年8月23日动工建设,2010年12月28日全线完成铺轨, 2012年12月1日开通运营, 2013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哈尔滨至沈阳段并入京哈高铁,沈阳至大连段又称沈大高速铁路。

冰天雪地里的哈大高铁

哈大高铁处于天寒地冻的东三省,在建造过程中,科研施工人员解决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覆冰和道岔融雪三大技术难题。

同时,对运营的动车组列车也有特殊要求,需具备耐高寒性能。早期主要运营具备抗高寒、抗风沙及抗雷电等特性的“和谐号”CRH5G、CRH380B(G)高寒型动车组列车,能够经受-40℃到+40℃的巨大温差,目前新一代“复兴号”高寒型动车组也陆续投入哈大高铁运营。

冰天雪地里的哈大高铁及“和谐号”CRH380B(G)高寒型动车组

2012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初期,实行冬季和夏季两张列车运行图,冬季按200公里/小时、夏季300公里/小时运营,实行两种对应票价。2015年12月1日,全线冬夏实行同一张运行图,全年按300公里/小时运营。

冰天雪地里的哈大高铁及动车组

4.兰新高铁:首条建在高原戈壁的高铁


兰新高铁线路

兰新高铁

兰新高速铁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乌鲁木齐市,全线长1775.779公里(甘肃段798.933公里,青海段266.923公里,新疆段709.923公里),设22个客运站点,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并且跨越了黄土高原、茫茫戈壁。

戈壁地段的兰新高铁及“和谐号”动车组

2009年6月获批, 2009年11月4日开工建设, 2014年6月3日新疆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2014年9月1日甘青段进入联调联试,2014年11月16日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开通运营, 2014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

兰新高铁及“和谐号”CRH5G

兰新高铁设计最高速度250公里/小时,截至2014年12月,实际运营速度200公里/小时。

兰新高铁戈壁区

兰新高铁途径戈壁高原地带,风沙大,新疆段途经4大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的风力最为强劲,最大风速60米/秒(相当于17级风)。为此,建设施工单位在戈壁路段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在124座桥梁路段安装了挡风屏,在风力最强的百里风区,在路基上拼装了一座长1.2公里的防风明洞,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兰新高铁及“和谐号”CRH5G动车组

兰新高铁对运营的动车组也有特殊要求,需要具备耐高寒、抗风沙、耐高温、适应高海拔、防紫外线老化等性能。先后采用CRH5A、CRH5G、CRH2G等动车组列车。2016年之前主要运行CRH5A、CRH5G型动车组, 2016年后,主要运行的动车组更换为CRH2G型。

5.西成高铁:首条穿越秦岭南北的高铁


秦岭位于我国陕西省南部,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陕西、四川两省被秦岭群山阻隔,自古以来交通极其不便。

西成高铁线路

西成高速铁路,又称西成客运专线,连接陕西省西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是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也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

穿越隧道的动车组

巍峨的秦岭群山及“和谐号”CRH3A动车组

2012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2014年12月20日江油至成都段投入运营;2017年12月6日全线正式通车。

穿越隧道的“和谐号”CRH3A动车组

群山、隧道及动车组

西成高铁由西安北站至成都东站,全长658公里,设22个车站,设计最高速度250公里/小时(西安-江油250公里/小时、江油-成都300公里/小时)。

隧道施工

西成高铁的特点:

  • 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国内最具山区特点的高铁。
  • 桥隧比例大,陕西段工程桥隧比高达92.1%。穿越秦岭山区地段线路总长135公里,隧道里程高达127公里,桥隧比高达94%。全线10公里以上特长隧道共有7座。
  • 山区大坡度,秦岭山区隧道群25‰的大坡度,且大坡道持续46公里,在国内拟建的山区高铁中属首次。

穿越隧道的“和谐号”CRH3A动车组

西成高铁运营的动车组包括CRH3A、CRH380系列、“复兴号”系列动车组。

西成高铁美景

#旅行##我要上微头条##爆料##生活日记##高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