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决明子
一、典籍摘要:
《别录》:"疗唇口青。"
《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主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治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轻身。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咸苦甘,性平无毒,入肝经。主青盲赤白翳膜,时有泪出,除肝热,疗头风;研末涂肿毒,贴脑止鼻红。
决明专入厥阴,以除风热,故为眼科要药。鼻红肿毒,咸血热也。宜其疗矣。
《药性本草》:“治肝热凤眼赤泪。”
《本草求真》:“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病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若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本草正义》: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
《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医林纂要》:"泻邪水。"
《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本草考汇》:决明,味咸走血,气寒治热,故治青盲肤膜泪出之因热伤血分者,倘系气分及风寒而致目中诸证,非其宜矣。
《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本草述》:决明子、青葙子,虽曰其治目同功,然青葙子味,《本经》上云苦微寒,而决明子曰咸平,在《别录》又曰苦甘微寒,是固亦有别也。况嘉谟谓其除肝热,尤和肝气,其主治优于青葙。又先哲谓其和肝气不损元气者,二说岂尽无据欤。余治一十余岁童子,素有目疾已愈,又因衄血久而肝肾虚火俱动,致目赤左眼眦微痛,加减六味丸中入决明,不用青葙,而效甚速。
二、现代研究:
1、成分: 主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决明子素、决明苷、决明酮、决明内酯,以及甾醇、脂肪酸、糖类、蛋白质等。《中国药典》规定:含大黄酚不得少于0.20%,炒决明子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不得少于0.080%。
2、作用:本品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保肝、泻下、抑制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3、药理:
抗菌作用:决明子醇提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则无效。
抗真菌作用:决明子水浸剂(1:4)在试管中对石膏样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降压作用:决明子水浸液、醇-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等皆有降压作用。
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含7%决明子的高脂饮料喂养小鼠2星期,决明子不能影响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但能明显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即明显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而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决明具有抗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保肝作用:决明子热水提取物口服670mg/kg对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肝脏有弱的解毒作用。
4、临床报导:降低血清胆甾醇,用决明子煎剂、糖浆、片剂共治疗100例,2周内有85%降至正常,4周内有96%降至正常水平,血清胆甾醇平均下降87.9毫米%,总有效率98%。但远期效果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