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文言复句的特点
1.紧缩复句
现代汉语的紧缩复句,一般有用成对副词构成的固定格式。例如:“非攻下这个难关不可”,是由“非……不”构成的;“大家越干越起劲”,是由“越……越”构成的。文言的紧缩复句通常只用一个连词,而且同一个连词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还有,现代汉语的紧缩复句只是一种特殊句式,文言的紧缩复句却是常见的。如:
1.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孙子·谋攻篇》)
一一如果自己的兵力相当于敌人的十倍,就包围它;如果相当于敌人的五倍,就进攻它。这是两个并列的条件复句。
2.穷则变,变则通。(《周易·系辞下》)
——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革;只有变革,才能发展下去。“穷则变”是承接复句,“变则通”是条件复句。
3.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虽然想进谏,但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转折复句。
4.虽困剧不止也。(柳宗元:《蝜蝂传》)
——即使疲惫不堪了,它也决不停止。这是条件复句。
对于这种紧缩复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酌情把省略的词语填补出来。
2.意合复句
有的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有的不必使用关联词语。不用关联词语,分句间的关系靠分句本身的意义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意合法”。意合复句并不是文言所特有的,现代汉语里这样的复句也很不少。不过由于文言用词“简古”,常常三五个字就是一个复句,所以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紧缩的意合复句,弄清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对于理解句意尤为重要。如:
1.舍利无刃,舍刃无利。(范缜:《神灭论》)
——离开了锋利,就无所谓刀刃;离开了刀刃,也就无所谓锋利。这是两个并列的条件复句。“舍利”和“无刃”之间、“舍刃”和“无利”之间,是条件关系。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列子·愚公移山》)
——(愚公)苦于山北的阻塞,出出进进要绕远,因而召集全家商量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是一个分句(“山北之塞、出入之迁”是“惩”的宾语),“聚室而谋曰”是又一个分句,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3.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曹丕:《典论论文》)
——傅毅凭着能写文章做了兰台令史,可是他下笔就不能控制自己(空洞而冗长)。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3.复句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