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 下乡记忆 作者/贾朝

公众号第59期

下乡记忆-贾朝

涮羊肉

1969年1月8日,我从唐山下乡插队到迁西县原黄槐峪公社青山口大队落户。1972年,公社抽我到公社小电影队放电影,平时,就住在公社。在这里,有些难以忘怀的趣事深深地留在了脑海。

集体所有制时,生产队养羊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生产羊粪。白天羊被赶到山里吃草,夜里圈在圈里造粪,如此循环,人们获得了最好的有机肥料,而羊肉则只是积肥运动衍生的“副产品”。

立冬以后,积肥运动告一段落,生产队开始淘汰体质差的羊,羊皮生产队留下,羊肉分给社员们吃,最流行的是羊肉炖萝卜。公社食堂也从生产队买羊或羊肉来改善伙食,和老乡们一样炖萝卜,只是萝卜放得少,李部管伙食,一天,他突发奇想:“今儿个晚上咱们涮羊肉。”

大家面面相觑……

涮羊肉,听老人说过,看过书上的“刷”羊肉,今个晚上吃涮羊肉——天方夜谭?大家将信将疑,望着造厨的张师傅,张师傅点点头,大家欢呼。

晚上,因陋就简在伙房里摆了一张小桌,准备了面酱、韭菜花、辣椒油、酱豆腐……张师傅拿出一个小瓶擦了擦放在桌子上:“这是芝麻油,芝麻酱实在淘换不着,大伙将就吧。”昏暗的灯光下,切好的羊肉红白相间、闪着光泽,显得非常细嫩。人们围在桌边端详着盘子里码放得整整齐齐、被切成薄片的“副产品”,有些不知所措。李部非常惬意,胸有成竹地说:“咋样,涮吧。”抄起筷子夹了羊肉,转身去了灶台。

灶台上锅里冒着热气,厨房里显得朦朦胧胧的,李部夹着涮好的羊肉回到桌前蘸上小料说:“如法炮制。”大家效仿李部夹了羊肉鱼贯而去列队灶台挨个“炮制”,人们在灶台和桌子间循环往复,如同走马灯似地涮了蘸、蘸了涮地忙活了一阵子却收获不丰。李部忍不住了:“不行、不行,这运动战不行,供不上吃……”他扭头看看灶台,端起一盘羊肉说:“你们都坐着,我打个歼灭战。”他将整盘羊肉倒进锅里,随后,跟张师傅要了笊篱,搅和了几下便招呼大伙:“拿碗来,捞。”羊肉在碗里冒着热气,拌上小料清新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人们先是大口咀嚼,后来,便慢慢品味,非常尽兴。但更多的还是高兴,为第一次涮羊肉高兴,更为李部发明的大锅涮羊肉高兴。

夜壶

下乡时的公社在村西边,擦着山根的几间瓦房。房后是一条村路,房前的空地上有菜畦,菜畦的外边用栗树枝圈了寨子当围墙,远远望去与民宅无异。只是公社的大门用灰砖垒了门垛,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个字。

公社最热闹的地方是餐厅,李部在公社分管民兵,平时走村串户人缘好,消息多。吃饭时他就给大伙演绎各村的奇闻逸事,调侃即时应景的笑话,所以,饭口时这儿总是特别热闹。

一次,因为头天晚上演电影,早饭时我起晚了,听听外面没什么动静,进了餐厅也没见有人说话,便问:“今个咋儿咧,这么清静啊?”话务员小刘冲我努努嘴,用眼瞥了瞥外头的窗户台,我见李部屋子的窗台上有一只军用皮靴,翻着白花花的毛湿漉漉的,这是李部的两件宝贝之一——大军靴。我马上过去对他说: “李部你这皮靴可千万不能晒!”李部没吱声,伸手抻着我坐在他旁边,他伏在桌子上继续吃饭。我看大伙都偷偷地瞄着他笑,又说:“李部有好事吧,说给我们听听。”李部转脸说了一句:“先吃饭,吃完饭上我屋去。”便起身回了屋。

我端着饭随李部进了屋,他神秘兮兮地拉我到炕边,转身瞅瞅窗外,凑近我的耳朵悄悄地说:“今天我可办了件傻事……”原来,公社地方简陋,办公室开门见院,一间屋子半间炕,白天办公晚上睡觉。山里天冷起夜不方便,人们便因陋就简各自备了夜壶,睡前放在炕沿下,需要时,伸手即取拎到被窝里方便。李部的夜壶是从卫生所要来的盛阿司匹林的棕色大瓶子,昨天看电影睡得晚,半夜里他突然尿急,迷迷糊糊地把炕沿下的皮靴当夜壶拎进了被窝。

他说:“等褥子湿了我才知道了,你说这事办的?”像是办了错事的孩子。

看着他自责的样子我安慰他说:“皮靴晒了爱掉毛。找个地方阴干了,打上鞋油照穿没事。”

(0)

相关推荐

  • 利见桥村桥口集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我的家乡利见桥(现柳舒村),坐落在博兴麻大湖畔的东侧,村名取自横跨村中间乌河上的石桥. 石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名曰"利见桥".石桥南北走向,三 ...

  • 羊肉,还是老家的好!(上)

    本文作者:陈文章 老马思故乡,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总是在梦境中呈现出老家的人和事.连缀成篇,以作闲谈话资,请勿对号入座. 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石叟他们一家人,女婿除却锡盟老家产 ...

  • 知青岁月 农场趣事 作者/高文忠

    公众号第61期 农场趣事-高文忠 我是1968年下乡到柏各庄农场五场三队的.在农场5年中,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使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人生,这5年的一瞬间是基石,托着我又走过了5 ...

  • 知青岁月 长沟流月去无声 作者/刘春莲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70期 长沟流月去无声 刘春莲 1965年7月,我考入唐山 ...

  • 知青岁月 乡村趣事 作者/​吴翠兰

    公众号第77期 乡村趣事 吴翠兰 1969年1月12日,我们24名开滦二中68届学生,豪情满怀地来到滦南县青坨营公社后姜六庄插队落户.受到了村干部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在老乡的炕桌上吃上了第一顿热乎乎. ...

  • 知青岁月 北疆记事 作者/刘光利

    公众号第90期 北疆记事 刘光利 我们曾经为建设祖国的北部边疆流过血汗奉献过青春,吃过很多苦,也流过泪,但我们都走了过来.这些经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 那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发出了号召&q ...

  • 知青岁月 北疆记事 作者/刘光利(二)

    公众号第91期 北疆记事 刘光利 连队的"航母"   我们黄白茨位于黄河东岸上,只有四五百亩土地归兵团耕种,而我们大面积 的土地是东黄河中间的黎华中滩岛上.这个岛很大,有74亩多土 ...

  • 知青岁月 粗瓷大海碗 作者/杨荣昌

    公众号第60期 粗瓷大海碗-杨荣昌 星期天,去逛旧书市场,正优哉游哉间,忽然眼前一亮--在路边一个地摊上,我发现了一只粗瓷大海碗,摆在一堆旧物中间,价格不菲.我蹲下来,仔细端详着这只熟悉的粗瓷大海碗, ...

  • 生命的记忆(知青死亡记录) / 作者:梁书印 (第1339期)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美丽赏析: 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对于五十年前那场席卷全国.历时十余年的运动现 ...

  • 知青岁月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欢迎转载<唐山知青诗社>公众号的作品,但必须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 公众号第62期 <窝头里的秘密> 作者/金福 1960年,正是国家困 ...

  • 知青岁月 ▏想说再见不容易 下乡52周年记

    1970年9月,招工开始了,多数武汉"老三届"知青是幸运的,最先招工走的同学去了湖北冶炼厂,之后,不少同学进了武汉市安装公司.大家在麻城县城照相馆留下了这张合影 一九七五年十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