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智慧是一个演化的产物,而不是天赋
达尔文当年坐贝格尔舰环球考察,走到太平洋南部中部地区,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在这个群岛上发现同样的地雀却出现了不同的叫声,当然他发现得很多,包括它的喙也就是鸟嘴的形状会有轻微的差异,这些东西导致他发现渐变物种,从而推翻物种是由上帝固定给定的这个观念,那么达尔文同时就在那个地方发现,在这个群岛不同岛屿之间,距离虽然很近,同一个鸟种居然有不同的叫声,它证明这个鸟的叫声是学习得来的;
再比如有一种鸟叫奇蓬,如果把这个鸟生出来,就让它脱离它的父本和母本,那么它天然的叫声是非常难听的,可如果让这个鸟生出来随着自己的父母,那么这个鸟最终的叫声是非常婉转悦耳的,证明这个鸟的叫声是学习得来的,它只有用婉转的叫声才能引诱异性,它是一个求偶学习过程;
这表明学习这个现象绝不仅仅是人类才有,而是非常原始的低等动物就已经开始了,那么生物学家逐步研究这个学习进程在生物进化中的增长过程,把它总结为如下情形;
最原始最简单的学习叫惯化学习。所谓“惯化学习”,就是学会对反复发生的无关刺激不与反应以节约体能的这样一个学习,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音叉给蜘蛛。一个趴在蜘蛛网上的蜘蛛,你用音叉发出噪音,蜘蛛最初是十分惊慌的,可是如果你让这个音叉的噪音不断地在这个地方呈现,蜘蛛最终对这个噪音不再做任何无谓的反应,这表明蜘蛛已经通过学习适应了这个环境,这叫惯化学习,这是很低级很原始的初步学习;
再下面叫印随学习。这叫记忆能力渐增,并对日后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这叫印随学习;
比如一只小鸭子刚刚生出来,生物学家就把它和母体脱离,这个小鸭子一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对象假定是一个绿盒子,纸糊的绿盒子,生物学家不断地牵动这个绿盒子,然后这个小鸭就总是跟着这个绿盒子运动,那么等到这个小鸭子长大,它始终不认它的母亲,它甚至求偶的时候,它的求偶对象都必须扣在绿盒子里,它才产生兴趣,这叫印随学习;
这个东西对我们人类也有很深刻的影响,比如第一印象,我们人类通常对一个事物产生的第一次感知建立的印象是非常顽固的,即使这个印象是不对的,是错误的,你后面要纠正它都变得非常困难,这实际上是原始印随学习在人类智能中的沉淀;
再下来叫联系学习。也就是被若干相互关联的刺激诱发形成预备反应程序,它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条件反射,我一说条件反射,大家就应该想起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那个实验,比如给狗喂食以前,每次进食以前就先敲响一个钟,那么如果敲完钟它给他喂食,反复这样刺激,最终你只要敲钟,哪怕后面不给它喂食,它的唾液和消化液的分泌都会开始进行,这叫条件反射,它实际上是联系学习。
再下面叫试错学习。
也就是通过行为效果的体验,反复调整自身行为方式,比如走迷宫的实验;
再下来叫洞察学习。
也就是依据既往经验达成对处理当前陌生事态的能力和方法,比如给动物放一个玻璃板,玻璃板后面放上食物,那么一般的动物会不断的冲撞这个玻璃板,低等动物一直会冲撞这个玻璃板,那么稍微高级一点的动物冲撞几次以后,它就明白,绕到玻璃板后面去取食,绝不会再在玻璃板上无畏地冲撞,这叫洞察学习。
最后进入推理思维。
也就是借助概念和一般原则来应付寓意复杂的具体境遇和问题。到这里理性崭露头角,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感知能力的逐步递升,还是学习能力的逐步扩展,它都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因此人类的感知能力,或者说人类的智慧绝不是人类独有的,也绝不是人类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物演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