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发声:夺命的不止脖圈,网红婴儿摇椅也应被抵制
从以前到现在一直有种感觉(而且越发强烈):
中国妈妈的眼前脚下,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还是逼着你踩的那种。
它们在妈妈耳边一个劲地鼓吹:“给孩子最好的”、“买了才能更好地带娃”,颇有点“不买枉为人母”、“不买你娃就输在起跑线”的意味。
如果东西有用也就算了,问题是多少打着“为你好,为你孩子好”名义的产品,暗藏威胁孩子生命安全的隐患。
明晃晃的刀子能躲开,暗箭谁能料?
11月2日,湖南满月婴儿戴脖圈游泳死亡引发的讨论已逐渐消声,但我们不能忘记,更要吸取教训——有的人吃相很难看,千万别让他们得逞。
而今天我想提醒大家千万别跳火坑的就是号称能“解放双手”、“防吐奶”、“哄娃”等等的“万能” 婴儿摇椅。
美国安全消费品委员会多次召回
它仍在我国某宝热卖
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9年14年间,一共发生了1108起与婴儿倾斜睡眠产品有关的事件,其中包括73起婴儿死亡事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意:虽然他们长得不太一样,但确实是一家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么危险的东西,竟然还在热卖......
看来,是时候和大家聊聊这家伙的真面目。
婴儿摇椅的诸多缺陷
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1、睡眠平面倾斜
CPSC(美国消费安全委员会)在召回婴儿摇椅时曾提出:睡眠表面倾斜角度不宜超过10°。
睡眠表面倾斜会使得婴儿的头部被抬高,一旦宝宝翻身,他有可能以不安全的姿势(面部朝下)被卡在底部的柔软凹陷中无法动弹,挣扎无果后在疲劳中窒息。
您可能会问,如果宝宝还不会翻身,应该就不危险了?
并非如此。因为睡眠平面倾斜/摇晃,宝宝入睡时会不自觉将头部向腹部或侧面倾斜,从而阻塞呼吸道,引起体位性窒息。
还有一种情况不能忽略——宝宝的身体可能顺着倾斜的坡度下滑至脚侧,如果脚侧有被褥,不排除有掩住宝宝口鼻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某宝(一会25°一会27°...搁这玩数字游戏?)
2、摇晃力度不好把控
大力摇晃宝宝,可能引起摇晃婴儿综合症(Shaken Baby Syndrome),导致大脑损伤、视网膜出血等,甚至死亡。
家长日常的摇晃行为,如放在摇篮里轻摇哄睡,是不会伤害宝宝的。但这一原则可能并不适用于婴儿摇椅。
家长亲自轻摇宝宝时,下手多大力气、要摇多久心里都有数。婴儿摇椅就不这样,它全靠机械驱动,一旦摇晃力度过大或速度太快,后果不堪设想。
图源:《误用婴儿摇椅导致的婴儿摇晃创伤》
https://adc.bmj.com/content/88/7/632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某宝(乘车...袋鼠跳...荡秋千...不如商家自己先晃一下试试?)
3、面料柔软、不透气
当宝宝把脸埋在婴儿摇椅柔软的表面时,会不断呼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导致窒息。
如果面料不透气,不舒服是一回事,还可能导致宝宝体温过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某宝(u型?定型??还加厚???)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婴儿摇椅本身配件和功能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比如,它的安全带可能无法牢牢地困住宝宝,一旦宝宝身体往下滑,松垮的安全带可能勒伤宝宝。
再比如,它的框架可能不够结实,不排除有被路过的人碰倒的风险。
再再再比如,它可能发生漏电、触电......
亲爱的,相信我,纵使你有千个理由想买婴儿摇椅,光“不安全”这一点,就足以一票否决。
育儿,您需要的不是“神器”
而是正确高效的方法
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育儿神器,不是为了偷懒,也不是因为新鲜。只是因为我们确实分身乏术、别无他法,不得已而为之。
但我想说,您缺的从来不是“神器”,而是正确运用带娃工具的方法。假若方法不科学,再安全的育儿产品也有可能翻车。
1、关于解放双手
√婴儿背巾、背带
婴儿背带分两种:后背式和前背式,可以让你在做家务或出行的同时带着宝宝。
不过,使用背带时您需注意几点:
1、确保宝宝的脖子是伸直的,下巴不会压到胸口上;
2、后背式背带,需确保宝宝的头处于吊兜外面,口鼻不会被背带的布料或你的身子堵住;
3、要捡地上的东西时,一定先要屈膝不要弯腰,防止宝宝从背带中滑落;
4、早产儿或有呼吸疾病宝宝不应被放于后背式背带或其他使他处于垂直状态的装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