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强讲学系列 | 王阳明故事连载之《陈言边务疏》

王阳明要写一份《陈言边务疏》。

1449年,朝廷军队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后,因为发现和启用了王越,北部边境才逐渐安定下来。二十多年间,王越在边境战争中打出了威风,只要他坐镇一天,北边敌寇就不敢轻易入侵大明。

因为王越,肥沃的河套地区才得以收复。弘治十年,敌寇悍然入侵到北京郊区,不就是欺负朝廷没人可用吗!满朝文武中,朝廷挑选不出合适的领兵统帅。没办法,只得征召年已古稀的老将军。

老将军名不虚传,到任后就旗开得胜。以后,他再也不能为朝廷尽忠了。

河套地区会不会得而复失?北部边疆怎么才能平安无事?

老将军安息了,他的军事思想还活着。他的军事思想需要有人总结,需要重新焕发出保卫边疆的活力。谁来总结? 王阳明觉得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展开剩余79%

自己在工部做见习官员,期限是一年。一年后,或者继续留在工部做主事,或者升任到刑部做主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是到兵部,但是目前缺少进兵部的资格。六部排序是吏、户、礼、兵、刑、工,工部在六部中地位最低,按论资排辈的惯例,从工部升职,只能到刑部,如果想到兵部,除非有立功表现。

兵部是制定边防政策的衙门,拥有武官、武将的调配权,军队中的前、后、左、右、中五大都督府只有养兵和领兵权,没有用兵权。

怎么争取进兵部的资格呢?毛遂自荐行不行?怎么自荐呢? 王阳明想到了写一篇《陈言边务疏》。

几年来,一直在研读《武经七书》,在书边、书眉随手写满了自己的批注。《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李卫公问答》、《尉缭子》、《三略》和《六韬》。参照《武经七书》的军事智慧,对照老将军的成功战例,结合自己考察边关的观感,王阳明心中谋划了一篇自认为很精彩的边防战略战术。

联想到诸葛亮的八卦阵,他把自己的战略战术归纳为8条:

第一条,蓄材以备急:用兵一时,需要千日来培养。

第二条,舍短以用长:平时养德,战时用才。

第三条,简师以省费:裁减兵员,节省军费;打造精兵,重赏勇士。

第四条,屯田以足食:山高地远,运输不便,就地种粮,丰衣足食。

第五条,行法以振威:赏罚分明,鼓舞士气。

第六条,敷恩以激怒:用亲情大义和朝廷恩典,激发将士战斗力。

第七条,捐小以全大:不贪图小利,不惩罚小错,信任指挥官,下放给权力,追求战场的胜利。

第八条,严守以乘弊:明军善长防守,敌骑善于游击;以逸待劳,捕捉战机,或者拦腰破阵,或者围剿攻击。

第一条,蓄材以备急:用兵一时,需要千日来培养。

第二条,舍短以用长:平时养德,战时用才。

第三条,简师以省费:裁减兵员,节省军费;打造精兵,重赏勇士。

第四条,屯田以足食:山高地远,运输不便,就地种粮,丰衣足食。

第五条,行法以振威:赏罚分明,鼓舞士气。

第六条,敷恩以激怒:用亲情大义和朝廷恩典,激发将士战斗力。

第七条,捐小以全大:不贪图小利,不惩罚小错,信任指挥官,下放给权力,追求战场的胜利。

第八条,严守以乘弊:明军善长防守,敌骑善于游击;以逸待劳,捕捉战机,或者拦腰破阵,或者围剿攻击。

王阳明在奏疏中请皇帝批转给兵部。天下的奏疏统一由通政司衙门接收,由内阁审核,然后送达皇帝。如果内阁认为奏疏无关紧要,是不会送给皇帝的,免得给皇帝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王阳明第一次写奏疏,缺乏人情经验,在奏疏开头,批评大臣们贪图名利,揽权受贿;狼狈为奸,胆小怕事;阻塞言路,不明下情。在奏疏结尾,他又把边关将帅批评一顿。他批评大臣和边关将帅,没有加上“个别”这样的定语,等于一橹杆打翻一船人。

内阁大臣看到奏疏生气不生气?会不会上奏?兵部选用的边关将帅被全部批评,兵部接受不接受?他在奏疏中要求武官、武将们研究执行,武官、武将们愿意不愿意?

弘治十二年,朝廷军队在边境吃败仗;弘治十三年四、五月份,敌寇两次侵犯大同地区。这一年,河套地区再次沦陷。

皇帝和兵部收没收到奏疏,不知道。吏部负责文官工作的分配。他在工部见习一年后,于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被分到刑部云南司,做六品主事。

浚县知县刘台做了五年七品知县,才升为礼部六品主事。王阳明做了一年见习官,就升为刑部六品主事,已经不错了。

他通过写《陈言边务疏》进入兵部,为朝廷边防事业做贡献的梦想没有实现。他需要继续努力和等待时机。

知行合一、即知即行: 王越是第一任宁夏、甘肃、延绥三个边防区总制(总司令),后任杨一清、王琼等有名的大臣,再也没有超越王越的贡献。王阳明晚年,曾被举荐出任这一职务,最终没有实现。

2019年5月1日

此为王程强老师分享的第566篇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