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传1800年的古方,医圣张仲景仅用2味药,彻底治好腿抽筋!
一个朋友,从去年冬天开始,夜间睡觉的时候经常发生“腿转筋”,几次痛得他从睡梦中醒来……
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腰酸了,背痛了,腿抽筋了,就开始吃钙片了。但是吃了真那么有效吗?我且不评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没有缺钙这种概念。
中医有个脏象理论,《黄帝内经》上就讲了,是说“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这段话揭示了五脏和全身的对应关系。
其中“肝主筋”怎么理解呢?中医讲肝是主藏血的,筋的舒展离不开血的柔润,如果肝血不足了,筋得不到足够的柔润,不就会抽筋吗?
中医还有句话,叫“肝主风”,自然界的树啊,草啊,有风吹才会动,人体的零部件不由自主的动的话,也是像自然界一样,有一种“内风”在吹动,“内风”的源头就是肝。
润肝需要用白芍。也不能只用白芍这一味药吧,那就给它找个伴吧。找个什么伴呢?想了想,还是找炙甘草吧,中医讲“甘酸化阴”,白芍是酸,炙甘草是甘,它们两个作伴肯定行。
这个方子可不是我发明的,早在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开出这个方子了,叫“芍药甘草汤”,治疗人伤阴血导致的脚挛急不伸。
注意:我这里说的白芍一定要是生白芍,甘草也是一定要用生甘草,不要炙过的,因为炙过的药效就改变了。
白芍味酸,能够起到养阴柔肝,调和卫气的效果;甘草则性甘,既能止疼,又能补虚;一酸一甘正好符合了中医上“甘酸化阴以养肝”的说法,所以说肝血充足了,筋得到了滋润,自然也就不抽筋了。
后来看《郝万山讲伤寒论》时,发现郝万山前辈也有用这个方子的经历,他讲起这个方子还兴致蛮高的,我至今还记得他讲的一个用这个方子的经历。
事情是这样的,郝万山是中国中医大的老师,有次去看学生踢球,看到有的学生踢着踢着腿就抽筋了。郝老师就说,他有办法让同学们踢球的时候不会抽筋。同学们都很高兴,有一次要跟其他班级搞足球比赛,同学们就请教郝老师如何能不腿抽筋,郝老师就让同学们早上先喝芍药甘草汤。
同学们为了不抽筋,都喝了不少,结果呢?比赛还是输了。同学们都向郝老师反映,大家没有一个抽筋的,但是腿都没有劲,跑不动。这成了他们班级的一个笑话,看来喝多了也不行。
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纵览古今中医典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各期刊杂志,其涉及临床各科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在小方之中,当属芍药甘草汤。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后来有人戏换成“熟读小方证治三百首,不会诊病临床也能诊”。虽然夸大些,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