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的力量
作者:洞见·姜榆木
少于己处责人,多于人处自省。
看过一段话:
“你是顾客,觉得商家暴利;你是商家,埋怨顾客挑剔。
你是员工,觉得老板剥削;你是老板,埋怨员工偷懒。
你是孩子,觉得父母啰嗦;你是父母,埋怨孩子调皮。”
为人处世,各执其是,怨怼也往往由此而生。
有时候,换个角度,换个位置,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01
好的员工,都有老板思维。
一直记得《中国合伙人》中的一个片段。
孟晓骏在美国一家小餐厅兼职,餐厅的女领班总是埋怨老板抠门。
女领班觉得,既然工资如此之少,工作也没必要那么上心。
所以她每天算计的,不是克扣学生兼职的小费,就是摸鱼偷懒。
后来孟晓骏回国创业,多年后以成功企业家的身份故地重游。
而昔日的领班,纵然鬓边花白,仍在餐厅里擦桌子。
刘润曾说:“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看问题时所处的高度。”
如果只用打工者的心态去看待问题,那么永远会觉得自己在被剥削,在被针对。
可如果换位老板的立场,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埋怨,都只是自己的眼界太过局限。
周星驰在成为人尽皆知的“星爷”之前,有过漫长的跑龙套岁月。
每次导演重拍一个片段时,周星驰不像其他演员那样心生怨言,而是把自己当成导演,去揣摩方才的片段为何需要重拍。
他甚至会和导演讨论自己对角色的想法,并提出一些拍摄的建议。
当时,周围人都嘲笑他:
“你就是个跑龙套的,连个正脸的镜头也没有,还自讨没趣去操导演的心!”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周星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那些嘲笑他的人们,却一生停留在原有的位置上,怨天尤人。
拿破仑曾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士兵生来就注定成为将军。
每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在作为士兵之时,便已经在用将军的思维。
02
好的父母,都有孩子思维。
妈妈带孩子去看花灯,本以为孩子看了会很高兴。
却不想,孩子走着走着便哭了。
妈妈赶紧蹲下身,这时她才恍然大悟:
自己看到的是花灯街市,孩子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脚步。
直到她将孩子抱起,孩子才笑逐颜开。
听过一句话: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对的,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然。”
抱着走和拉着走的初衷,虽然都是希望孩子开心。
但一个看见了孩子,一个只看见自己,结果便大不相同。
作家刘墉便深知此间的道理。
别家父母对逆反期的孩子一筹莫展,他却总能和儿子处得其乐融融。
有段时间,儿子刘轩迷上了赛车,整天梦想成为像舒马赫一样的车手。
换作许多父母,恐怕早已指责他异想天开,勒令他好好读书。
但刘墉却出人意料地站在儿子这边,还“设身处地”为儿子出谋划策:
“舒马赫考试考过零分,你要是能跟他一样考零分,以后你一切自便,我决不干涉。”
本来还充满警惕的刘轩,此刻只觉得爸爸又糊涂又可爱,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孰料零分并非那么好拿,因为刘墉规定不准交白卷,而只要试卷不空着,就总会有题目蒙对。
刘墉深知儿子好胜的性格,于是每次考试后还一脸失望,苦求他考一次零分。
不甘服输的刘轩在这种有意的引导下,反而开始认真学习,因为只有学透学精,才能保证避开所有正确选项。
一年后,当刘轩终于交出零分答卷时,刘墉非但不沮丧,反而设宴庆祝,恭喜儿子迈出了成为舒马赫的第一步。
可事实上,刘轩赛车梦的热度早已消退,他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
“我可以不做舒马赫第二,我完全可以做刘轩第一。”
其实这是刘墉一直想传达的道理,但他懂得站在儿子的位置上加以引导。
后来刘轩考上哈佛,不仅写作出书,还获得了多个音乐大奖,这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刘墉在教育中的“孩子思维”。
有人说:“你不能事事顺着孩子的意思,却得事事顺着孩子的心思。”
天下父母从来不缺对孩子的爱,缺的是对孩子心思的理解。
和孩子相处,不是以所谓大人的理智,去碰撞孩子看似荒唐的想法。
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换位孩子的思维,惟有同频的交流,才有爱的共鸣。
03
好的伴侣,都有异性思维。
亦舒写过一句话:“关系的本质是看见。”
婚姻关系更是如此。
眼中只有自己,不见彼此的关系,注定是如临深渊,步履维艰。
主持人马丁曾分享过自己的婚姻经历。
女儿出生后不久,妻子总是莫名其妙向他发脾气。
很多时候,马丁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
问妻子发生了什么,她不说;和妻子讲道理,她也不听。
久而久之,马丁只觉得妻子不可理喻,两人关系也每况愈下。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妻子一条消息:
“你能陪我坐一天月子吗?我做什么你做什么,一天就好。”
马丁心想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然而,他觉得轻而易举的陪伴,却轻易地让他全线崩溃。
每隔两小时要给孩子喂奶,还时不时要换尿布; 为了不让孩子离开视线,做饭时也得一手护着孩子,一手吃力地翻炒; 辛苦到晚上10点多,好不容易睡下,听到孩子哭声就又要起来,闹得彻夜难眠; ……
自此之后,他真正懂得体谅妻子的辛苦,开始主动承担家务。
妻子也逐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关心马丁工作中的辛劳。
靠着这份推己及人,两人很快和好如初,从此遇事也能有商有量,生活自然圆满温馨。
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夫妻结缘的意义,不就是你能读懂我的言外之意,我能看见你的欲说还休。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好的伴侣,是能换位看到对方的心里。
有了互相体谅的温柔,才能在漫长岁月中,打捞起一段抵御琐碎纷扰的深情。
04
好的朋友,都有路人思维。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朋友明明是关心你,你却觉得很不自在:
得知你分手了,便一路跟着你说些劝慰的道理,而你其实只想一个人静静;
顾虑你还单身,便不停给你介绍相亲的对象,而你其实根本不想谈恋爱。
朋友相互关心,本是情理之中,但若一味靠近,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豆瓣上看过一位网友的经历。
高考失利,他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许多朋友上门来安慰他,可他们越是安慰,他便越觉烦躁。
在这期间,只有一位朋友未曾找过他。
直到某天在公园散心,他才偶遇这位朋友。
这位朋友什么也没说,就像一位同行的路人,陪着他绕着公园走了几圈。
而正是这种略显疏远的陪伴,让他感到有所依靠,又不至于有局促感。
于是在一种舒缓的氛围里,他心头的寒冰消融了许多。
作家苏芩说过:
“真正的疏远,总爱穿着热情的衣服;真正的热情,却常着一身疏远的行头。”
人这一生,人来人往,缺的不是亲密时的关心,而是疏远时的理解。
对朋友保持一份“路人思维”,是不用自以为的关心去干扰束缚对方。
君子之交淡如水,有分寸的关系,才真正可贵而持久。
所处的位置不同,是非标准也不一样。
少于己处责人,多于人处自省。
存一点将心比心的善良,守一分推己及人的体谅。
与人相处舒服了,生活自然也会舒心欢畅。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