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庭牧场火了
5月的扎鲁特草原,乍暖还寒,绿意萌动。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洪格尔巴特尔生态家庭牧场,牧民洪格尔巴特尔一家格外忙碌:为十几座蒙古包更换新的外包布,打扫室内外卫生 为即将到来的草原旅游旺季做准备。
今年44岁的洪格尔巴特尔2014年外出打工返乡后,敏锐捕捉到发展家庭牧场的机遇,与哥哥、姐夫以合作社模式组建了生态家庭牧场。
“我们是三户联合经营,三家的草牧场挨在一起,联户经营节省人力成本,规模可以做大,管理也方便。” 洪格尔巴特尔说,家庭牧场一次性投入400多万元并利用旗里的项目资金建了棚舍、饲草料库、青贮窖等,后来又陆续流转了更多草牧场和耕地,如今总面积达到了1.37万亩。
合作社成立之初,家庭牧场有1000只羊、300多头牛。“当时我们养的牛品种不太好,都是采用传统养殖模式,牛的出栏价格很低,养羊对草场的伤害又很大。”洪格尔巴特尔说:“草原是我们牧民的命根子,必须保护好,发展必须转型!”洪格尔巴特尔和哥哥、姐夫商量后,把羊全部卖掉,对畜群结构进行彻底调整,由“自然放牧、适季养殖”向“集约经营、建设养畜”转变,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舍饲养殖”减羊增牛政策。
“同样一片草场,以前养了1000多头牲畜,一年毛收入140万元左右,但牲畜多草不够吃,每年仅购买草料就要近百万元。这几年,我们坚持少养精养,草场植被得到了恢复,出栏时间缩短了,养牛的纯利润反而高了,年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洪格尔巴特尔介绍。
如今,洪格尔巴特尔的家庭生态牧场秩序井然,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在3000余平米的现代化标准棚舍,养殖规模已达到繁殖母牛300头,育肥牛年出栏600头。2019年,牧场与北京二商集团合作成立北京二商集团扎鲁特旗富硒牛肉养殖基地,填补了当地富硒牛肉产品的空缺。
洪格尔巴特尔一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2017年洪格尔巴特尔以科尔沁500公里景观大道建设为契机,成立旅游公司,做起牧区观光旅游,游客可以在牧场体验骑马、射箭、摔跤、传统击鼓术等蒙古族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体验牧民的生活。去年受疫情影响,旅客少了,但也有一万多人,旅游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
生态旅游越做越好,洪格尔巴特尔没有忘了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前两年,他主动与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结对,通过提供工作岗位等方式帮扶他们。51岁的牧民黑鹰连续3年在旅游旺季到牧场帮忙,每月收入3000元。“以前只能种地、打零工,生活没有保障,现在穿衣吃饭都有了保障,没有什么可操心的了。”黑鹰说。
谈及未来打算,洪格尔巴特尔准备升级旅游住宿设施,并计划打造更多面向家庭和学生的游乐项目。他还想多卖些当地特产,为传统奶制品和肉类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一个人干得好还远远不够,我先把路走好,再把周围的人带好。”他说。
□本报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白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