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文学】诗人 沧 海 :初见彭铭燕老师

【三江文学】

【原创作品】总第二百六十五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q.com



初见彭铭燕老师(散文)

能见到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彭铭燕老师,是我一生的缘分,也是对我写作的一次检阅。

记得那年,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联合编纂一部展示当今数以百万计的重庆人靠勤劳创业、凭智慧发展、勇闯广东的大型报告文学集《足迹——重庆人广东发展纪实》,我有幸认识了彭铭燕老师。

见到彭铭燕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位有思想、有才华、正直、善良的女性。

对面而坐,面前的彭铭燕老师,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使人难忘,容貌秀丽、成熟,让人感动。这也许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在绿绿的清茶中,使我们感受到了她像同乡、像亲人、像长者一样的亲切。在她端杯饮茶之间,谈笑风生,娓娓道来,向我们回忆起她那蹉跎的人生。

曾几何时,深圳特区被人们喻认为是“文化沙漠”。其实,是非自有公论。在文学方面,如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所言:“新时期以来,我国女性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创作实力成为文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女性作家队伍中,深圳的女作家群越来越引起文坛的关注。”彭铭燕老师的《家风》在中央一频道黄金时段的播出,正验证了他的观点。

彭铭燕老师早在4岁就上了小学,在班上是最小的。在重庆一中读书时,也许是受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父亲的影响,她的理想是学理工科。她的化学特棒,文科课程也不示弱,同时还是学校的文艺活跃分子。

就在高中快毕业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来重庆招生,那一届全国只招20名,重庆的名额只有2个,而报名的学生有2000多人。十分赏识彭铭燕文艺天赋的重庆一中校长刘锡坤认为机会难得,竭力鼓励她去试一试。她想也对,万一考不上还可以回来参加高考。父母十分理解女儿的心情,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她应考做准备。

考场上,面对各地众多的同样很有天赋的强手,彭铭燕心里很坦然,虽然免不了有些紧张,但她始终发挥得很自然,反正是尽力而为,成败不放在心上。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跑来告诉彭铭燕己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的消息。彭铭燕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得把手中的书包抛到天空:“我不用复习了!”那一年,她还不到16岁,还是扎着小辫子的一个少女呢。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样,彭铭燕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艺术殿堂的熏陶,能使人的视野发生前所未有的拓展。4年学业结束,品学皆优、风华正茂的彭铭燕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了,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那一年,她还不满20岁。

这里又是一片施展才华、实现艺术理想的新天地。

彭铭燕老师饱含激情,充满干劲,憧憬着美好的事业前景。她曾随北影演员剧团到大西南进行慰问铁道兵演出,山区条件艰苦,辗转南北,风尘仆仆,她丝毫不在乎工作的苦和累。作为国家最高电影学府培养的高材生,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早日能参加电影拍摄。

正当彭铭燕做着演员梦之时,却在“一片红”中无法实现,且一蹉跎就是整整12年。就这样,她的命运在蹉跎中灸烤。

那年,她清楚地记得,随演员剧团从大西南回来后,就遇到“四清”整风,艺术活动自然停止。约10个月后“文革”又开始,她又成了靠边站的逍遥派。1969年,军工宣传队进驻北影,她被要求集体住宿,接受改造;之后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一呆就是4年。

在干校里,她只能替别人写批判稿和检讨书,即便如此,她的文笔令许多人赞叹。当时一同被下放干校的北影老厂长汪洋、老艺术家陈强等看出她是棵影视好苗子,都鼓励她,支持她,为她铺路。就这样,她开始悄悄地创作了。

20世纪70年代后,她曾参加过电影《繁花似锦》、《潜影》、《爱与恨》、《甜蜜的事业》等拍摄演出,也曾主演过中央电视台第一部电视剧《教授和他的女儿》,并在电视剧《何日彩云归》、《欧阳兰》等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她用拍剧间隙创作了第一个电影剧本《白杨树下》,并发表于《影剧艺术》,后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她的激情和冲动开始了。

她的第二个剧本《黄山来的姑娘》发表于《电影文学》,获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吉林省小百花奖,又获国家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奖和文化部全国优秀影片奖。从此,奠定了她在影视文学创作上的基调和地位。

随后,她的影视剧本《宝石戒指》、《嘿,哥们儿》、《嘿,姐们儿》、《沙海中的小红帆》、《蔚蓝色的迪斯科》、《这世界不寂寞》、《巨人的握手》等都陆续拍成电影、电视。

1987年,她正式从北影厂演员剧团调到文艺创作室,专业从事影视剧创作。她创作的《黑太阳》获全国电影剧本征文奖,《巨人的握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获全国电视飞天奖等。

回望过去,她没有时间去遗憾或欣慰,要紧的是还要往前赶。

1984年,她来深圳特区考察,是开放的气度、火热的氛围,在她探寻的心底留下难忘的印记,她觉得这里才是她真正向往的地方。

早在写剧本时,她就尝试创作短篇小说《贵客》,1985年发表于《天津文艺》。随后,她的中长篇小说《都市风流》、《真诚大拍买》等,相继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杂志刊登,她又开始了影视与文学同步的创作生涯。

1989年,彭铭燕老师被邀请到深圳创作。1992年,她正式调入深圳文联艺术创作室。从此,她与深圳融为一体。

她的长篇小说《公关小姐外传》、《世纪贵族》、《日尔曼式的结婚》、

《杨门家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东方男性》中国文联出版,《大腕》海天出版社出版等脱颖而出。其中,《世纪贵族》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获广东省鲁迅文学第一名,入围国家茅盾文学奖,又获深圳文艺精品奖。

彭铭燕老师的散文随笔创作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散文随笔就发表40余万字,曾在广东省企业文化散文大赛、庆贺深圳特区建区20周年散文征文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杂志联合主办迎香港回归全国散文征文中获奖。

近期,她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新星“黑马”》。她的《杨门家风》也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家风》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

从笔耕至今,她己发表430万字的作品。

……

在写《大腕》时,她从久座的椅子上站了起来,站立不稳,感到两眼冒金星,她顿时感慨:人生呵,很多壮志,包括悲伤,最终都化成了一种美感。

“我的生命属于时代,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这是一生经历了几个角色转换的彭铭燕最真实的写照!



作者简介

葛昌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员;湖北省襄阳人,军人出身,在政府办工作多年。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作家》、《诗人周刊》等20多家主流媒体,发表作品近130万字。著有《苦心集》、《垃圾分类启示录》、《军嫂》,诗集《月光》等;网络签约作家,剧本签约作家;有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或入选多类年度奖选本,《中华儿女》报刊社深圳编辑部主任。



Hello,伙伴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