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 陇上明珠

灵台县地处甘肃省平凉市东南缘,东接长安,南临千陇,西拱关山,北依泾水,素有“陇东旱码头”和“甘肃东大门”之美称,历史上既是中央政权北拒外敌进犯的防设制胜要地,又是长安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内东西长78千米,南北宽40千米,总面积2038平方千米,属黄土高原沟壑区。

灵台之灵

灵台县历史悠久,远古即有先民生息,以璀璨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开启史前文明。三代时期,灵台居中原右壁,政治、经济崛起,青铜文化繁荣。商代时,黄帝后裔密须氏建立姞姓方国,以“密须之鼓”号令泾水。东周时期,秦盛西陲,灵台东拱关中,屏藩西戎,堪称秦陇门户,秦献公置阴密,立县制。秦始皇拓疆固域,扶苏、蒙恬筑鹑觚。进入汉代,武帝开通回中道,“丝绸之路”贯境灵台,古道重镇,驿马星驰,商贾往来,驼铃声播。唐代时,灵台境内曾发生过秦王李世民金戈铁马扫黑河、郭子仪西原大战走单骑、李元谅节度陇右镇良原等重大历史事件。

纵观春秋,盘点历史,灵台可谓地灵人杰,物华天宝,每一段文明进程都记载着千百万灵台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和文物。灵台境内已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近500处,出土上自旧石器晚期,早到仰韶、齐家文化,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下迄民国,各时代精品文物近万件,4800余件周代文物中就有3000多件被国家、省、市文物管理部门收藏和调展,其中不少还被列为全国乃至世界之最,尤其是灵台境内以白草坡墓地为代表的一批西周墓葬被陆续考古发掘,青铜珍宝连连现世,灵台文物由此名贯陇上,著名的铜柄铁剑已载入中学历史课本,精美的玉人俑曾走出国门参展。铜柄铁剑是在灵台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铁剑之一,剑柄为铜剑身为铁,间隔部分将铜和铁焊接在一起,这在中国科技史上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发明,高科技解决铜铁焊接问题至今不足50年。出土于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潶伯墓的玉人俑,通高11.7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玉人俑,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灵台县名从何而来呢?据史料记载,商朝中后期,灵台境内建有一个叫密须的小国,其势力曾盛极一时。密须国是商王朝的属国,又处在西伯侯姬昌的近邻,与西伯侯一起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在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征讨并降服密须国。凯旋途中,周文王打破只有天子才能祭天的规定,在荆山之麓(今灵台县城)修筑灵台,举行祭天仪式。这座灵台几经损毁,又重新修建,至今仍是灵台县的象征。

在灵台县城往东约10千米处,则有文王画卦山,传说周文王在此完成了对八卦的推演。山上的文王庙至今香火旺盛,山下盘踞着告王村,传说在周文王辞去之日,曾与密须故民在此话别。隋大业元年(605年),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置灵台县,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针灸源地

灵台县文化积淀深厚,历代贤能之士、练达之才层出不穷,尤以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最为著名。

皇甫谧,字士安,号玄晏先生,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被誉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古人曾赞云:“孝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关于皇甫谧的籍贯,《晋书·皇甫谧传》中有“皇甫谧……安定朝那人”的记载,但书中并未记载朝那县当时的确切位置。今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有皇甫谧墓,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元丰九域志》“泾州”条中记载:“川曰泾、汭,(有)皇甫士安读书台。灵台,古密须国之地,《汉地理志》云,密人之国,(有)密康公墓。皇甫谧士安冢。”关于皇甫谧墓,明代以来的各代《灵台县志》均有记载。经20世纪60年代考古确认,皇甫谧墓确在张鳌坡村。有关书籍也都记载,皇甫谧祖籍在甘肃省灵台县。灵台境内留有大量与皇甫谧有关的历史遗迹,朝那镇有其出生地皇甫湾及朝那古城,中台镇又有其著书立说的读书台。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皇甫谧为甘肃省灵台县人。

皇甫谧幼年丧母,由叔父和叔母抚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后,随叔父徙居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在叔母教诲下,奋志于学,因家贫,带经而农,耽玩典籍,手不释卷。经多年刻苦攻读,博通百家之言,著有《礼乐》《圣真》《玄守》《释劝》等论和《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等传及《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郡国志》等文史著作18种。

皇甫谧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于《针灸甲乙经》。这部医学巨著是皇甫谧在42岁患严重风痹症后著成的。当时,身受病痛折磨的皇甫谧勤求医学古训,悉心钻研针灸,以身试针,最终纂成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该书共12卷128篇,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理论和针灸方法技术,故名为《针灸甲乙经》。该书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增补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了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书中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在选穴治疗方面论述了后世始形成的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介绍了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理论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础,为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远在隋唐时期,《针灸甲乙经》就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学课本,并被视为经方,不但被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列为成“大医”者必读经方,而且在唐、宋等朝代的官方医学教育中,也被明确规定为医学校学习的必修课,并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进行授课和据以指导临床实习。唐朝初年,《针灸甲乙经》传入西域。562年,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到日本,嗣后传入欧洲。目前,“中医针灸”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的人在学习和研究针灸医学。

作为皇甫谧的同乡,灵台人不但怀念皇甫谧,而且在继承、发掘、弘扬皇甫谧文化中做了不懈努力。如今,皇甫谧文化已成为灵台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陇东粮仓与煤炭新城

灵台属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当地年平均气温8.6℃,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无霜期159天,属于半湿润地区。这里土地宽广,山川多样,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据考证,很早以前,灵台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进行原始的农业生产。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当地的原始先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掌握粟的种植技术。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灵台什字镇草脉殿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处谷窖。这处东西长11.7米、南北宽4.7米的长方形竖穴的坑底和四壁经修整和烧烤,窖底现存碳化谷子堆积厚0.8米。如此规模巨大的谷窖,证明齐家文化时期的灵台,锄耕农业发达,主要作物为粟,产量可观,并有储备。

商周时期,周朝的老祖先弃是中国农业的创始人,在灵台的达溪河(古代叫着黑水)流域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他向灵台先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由于他对农业的贡献,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同,被舜帝命名为管理农业的官—后稷。后稷对灵台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灵台在商周时代就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陇东小粮仓”由此得名。

近年来,灵台县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引用,兴修水利工程,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除了传统农业种植外,灵台还是原农业部划定的苹果适生区、甘肃省18个苹果发展优势区域重点县之一,全省养牛大县和蔬菜生产大县。特别是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灵台县积极推广应用“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模式,抓建了一批产业基地,荣获“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称号,当地的矮化苹果走在了国内前列,灵台也因此成为国家标准委命名的全国第二家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作为古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南缘的一部分,灵台县也是陇东国家级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探明煤炭资源赋存面积563.2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41.96亿吨,占甘肃省目前已探明煤炭资源地质储量的13.1%。未来的灵台县将会成为陇东的能源基地。

灵台灯盏头戏

来灵台,看当地的灯盏头戏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灯盏头戏又名灯盏碗碗腔,最初叫锣鼓噪,是甘肃灵台一带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因采用古代铁制的照明灯具灯盏头碗碗作为击节乐器,并配合二胡、月琴演出,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而得名。几百年来,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不断加工、改进,灵台灯盏头戏已发展成一个行当齐全、程式完整、具有鲜明陇东地域特色的地方剧种。

灯盏头戏产生于民间。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灵台一带遭了荒灾,乞讨的农民把自己的悲惨遭遇编写成唱词,用碗碗腔来演唱,敲着灯盏头伴唱,这就是灯盏头碗碗腔的雏形。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地加进了板胡、月琴、笛子等乐器,演出气氛更为热闹。据《灵台县志》记载,每年的迎神赛会、祈雨求福、酬神还愿或家庭的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唱灯盏头戏来助兴。

如今,灯盏头戏已成为与秦腔、陇剧一样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地方特有剧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模式,并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赵 菲

(0)

相关推荐

  • 看点丨针到病除,皇甫谧针灸术就是这么神奇

    中医针灸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针灸术,初为简单的砭石击穴,温热祛病,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在先民中流传,后在发展中逐渐成熟,并有零散的针灸著作出现.灵台古属雍州之域, ...

  • 在陇东,有一种惊讶叫好楞怂!在陇山以东,...

    在陇东,有一种惊讶叫好楞怂! 在陇山以东, 有一种勇敢叫二杆子: 有一种耍阔叫料片子: 有一种交流叫谝闲传: 有一种犯二叫狰的很: 有一种惊讶叫好楞怂: 有一种讨厌叫日麻捻: 有一种威胁叫P把干: 有 ...

  • 天主教会在平凉的历史记忆,嘉布遣会神父修女在“陇上旱码头”的开拓耕耘

    天主教会在平凉的历史记忆,嘉布遣会神父修女在"陇上旱码头"的开拓耕耘 一,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 ...

  • 幽香朵朵向寒开,先报陇上春意来

    陇南春来早,群芳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冬日的寒冷渐渐退去春天的气息已上眉梢在陇南,一如往年春色并没有迟到和煦的阳光下腊梅竞相开放 四九晴冷武都区滨江湿地公园里的腊梅朵朵幽香,剔透晶莹装点着无 ...

  • 甘肃唯一明代品官府第 号称陇上第一民居 地下藏百箱金银至今成谜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创八卦,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天水遗留下了470处文物保护单 ...

  • 甘肃第二大城市 GDP全省第三 青山绿水气候宜人被誉为“陇上江南”

    说到甘肃的大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省会兰州,作为甘肃的第一大城市和全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兰州在省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中天水.庆阳竞争最为激烈 ...

  • 陇上鼎然解析“色身的实相”

    色身,是业相的聚集场所.心识则是业的直接操纵者.心的安然,直接导致色身有着质一样的变化.假如执着于色身的修行,而忽略了心识的清净运作,就是在颠倒本性,错乱求道.因为贪恋色身以为成就,住造色身以为修道, ...

  • 陇上鼎然阐述:听闻的重要性与坐禅的重要性

    耳朵通心,心通性.听声而闻音,心必现清净.清净即性,非清净相.听闻佛法,最忌讳用意识心去听.因为意识含杂比较多的知见障,容易形成自我所谓的"明白".一旦形成自己所谓的"明 ...

  • 禅定冥想(陇上鼎然)

    净,能取圣.这里的"取"就是显现的意思.这里的"圣"就是智慧的意思.大凡一个深入禅定的大觉者,必然于禅定中伴随本觉自然流露一切微妙智相.这种微妙智相,的确是不可 ...

  • “如幻三昧”的修证过程(陇上鼎然)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如实修证佛陀禅定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常觉察自我内在妄念的浮现,并能够善于转化.修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达到念念相续明净,坚固有力地运行,方可"穿透"一切心 ...

  • 慈悲与柔和的对答(陇上鼎然)

    有一天,"慈悲"和"柔和"因为下雨躲避到一座岩石洞里才相逢.慈悲向柔和透来一丝微笑并凝定地向柔和合十.柔和也同样向慈悲微笑合十.于是它们俩坐下来开始聊天: 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