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印乡痕| 童年的饺子
全文共1123字 阅读全文需3分钟
俗谚:好吃不过饺子。
在记忆中搜索童年,储存最多的是母亲包饺子的情形。家里孩子多,帮手少,从备馅到和面再到擀皮和包往往由母亲一人完成。
过年是吃饺子的时候。母亲从地窖掏出两棵冬白菜,去掉老的已显烂的菜帮,切根,洗净。接下来就是剁馅。
菜板上堆放着切成条的白菜,母亲双手各持一把菜刀,上下交替着剁,看时,竞会觉得是很多刀在挥动,在窗户射进的阳光下亮亮的有些晃眼。一阵当当声响过之后,便停止两手挥动,左右刀相向平放菜板两头,两臂一合且迅速翻动刀面,菜便由下而上翻个成堆儿,再连续剁。如此反复多次,细细的块丁状白菜馅便剁好了。加点盐(盐能煞水)稍迟会儿后,用干净的白糙布裹实,摁出多余的水分,作用有二,一是饺子好包,二是避免漏水煮坏。接下来是和馅程序——白菜馅放盆内再加些盐、猪油、香油,用筷子搅均匀。
这之前,母亲和的面已经饧好了。
包饺子时,擀皮包馅母亲一个人完成,我们洗净手帮着往高梁杆钉成的锅盖上摆,一圈圈或一行行。
母亲包饺子时速度很快,我们试试却学不好。
包完以后,要将饺子下锅,情形胜似赶鸭鹅下水般扑通通的。有个母亲常讲的谜语——那边过来一群鹅,劈里叭拉就跳河。说的就是饺子下锅。
饺子入锅先沉底,需不时搅动,开锅后便会漂上来,这说明快熟了。
当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一碗碗胖乎乎的白面饺子端上饭桌时,我们兄弟姐妹早已按捺不住诱惑,端起碗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劳累多时的母亲,则是给你递个饺子,给他盛碗饺子汤,继续忙活着。
到全家人吃完了,母亲才可踏实地吃饭,而那时饺子剩的也许不够母亲吃了。饺子没了,一碗饺子汤喝下,母亲就这样结束了我家的饺子宴……
儿时记忆中,我家的一日三餐从做到吃,情形是与上面描述一致的,母亲吃不饱则成了“家常便饭”。
不同的是吃饺子,母亲虽累,但却舒心——那是全家改善生活、享受美餐。
母亲已去世十年了,而童年的饺子的味道却从未离开过我……
作 者 简 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幼始喜欢读书,继而迷恋文学。读书、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现代诗歌:王翠红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