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7岁中秀才,日本人奉他为“一代书宗”,书法名扬海内外

京都,曾经是日本的首都,在这座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汉文化留下的痕迹,就如当初京都国门上悬挂的一块牌匾,上书日本国名,书法秀美雄强,让人惊叹连连。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块牌匾上的日本国名,是一位中国人所写,此人是明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被日本人奉为“一代书宗”,他就是姜立纲。姜立纲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传世墨迹非常少的缘故,但是在当时的大明朝,姜立纲这三个字在书坛上可谓是如雷贯耳。

姜立纲从小就是闻名乡里的神童,7岁那年就以“能书”出名,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他的书法,初学黄蒙黄养正,后学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等人,而后自成一家,他尤其擅长楷书,其点画雅健,体度浑厚,清劲方正,在当时颇有一番盛名。

在明朝天顺、成化、弘治三代,姜立纲的书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皇宫大内的匾额、碑文,以及皇帝的诏令,都是出自姜立纲之手,他的字在当时被称为“姜字”,已经是可以开宗立派的存在,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以能得到姜立纲的书法为荣耀,这股风气曾一度导致很多不良书贩子专门造假,用姜立纲的字来行骗。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在《评书·弇州山人稿》中曾评价道:“成、弘以来,尚正书,姜立纲端正、凝重,世顾好之,迭相宗习。”

那么到了,1338年,日本进入室町幕府时代,京都再次成为日本首都,当时的执政者想要重修国门,效仿强盛的大明朝,在国门上题字,但是在日本国内找了个遍,都没有一位书法家能够担此重任,于是乎,便远渡重洋,找到了姜立纲。这就是姜立纲为日本国门题字的由来,题完字之后,日本国民非常高兴,常常说道:“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可见,姜立纲在当时是名扬海内外。他的笔下有一幅楷书作品,名为《东铭册》,此文本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所撰《正蒙》中《东铭》篇,后被姜立纲用精美的书法抄录了一遍。纵览全篇,楷体书写,用笔劲健方正,结体紧密,笔墨厚重,点画雅健,既有赵体的舒展之姿,又有欧楷的险峻,还不失颜体字的浑厚之感,仔细看去还有些柳体楷书的意味,真可谓是集诸家精髓于一体。

难怪,在乾隆着人编撰的《三希堂法帖》中,这幅楷书作品能够被收录其中,并得到乾隆与嘉庆两代帝王的喜爱。当代书法家陈振濂曾评价姜立纲:“姜立纲名声比不过,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但他却是难得的学习承传颜真卿的典型。学习承传他的方法、理解、分析、掌控,都是卓尔不群的。过去我们重视的都是“创新”的典范,而姜立纲树立了一个“继承”的典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