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桩又是闲事?

01.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觉得这六世达赖喇嘛实在苛刻,浮生近百,此间精彩,怎么就被他用一句诗给全盘抹去了呢。

我知生而为人,一代代前仆后继,像不断循环运作的程序:出生、学走路、说话、上幼儿园、读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甚至读博,热恋、分手、再相亲、结婚、生子、中年危机、嫁女/收儿媳、带孙子/外孙、生病、住院、下葬。

02.

似乎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呵,但试问:这其中,哪一桩又是闲事?

都不是。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又穿插了多少偶然与必然。掐头去尾过后,剩下的过程,并不是闲事。

03.

2017年末,看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救命”,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心脏终究太软太脆,无法直面血淋淋的手术台和冷冰冰的生与死。

2018伊始,新的生命年轮又画出崭新的一轮,还是点开未完待续的剧集。这一次,我没有按暂停,也没有流泪,只轻轻地叹息。

我想,2018年了,要成熟些了,稳重些了,许多东西,也要学着去举重若轻了。

比如逃不掉的生死,逃不了的告别,逃不了的得与失。

直面它们,然后更加积极地生活。

此之谓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看,依然热爱生活。

而生与死,本来就是生活的全部真相。没有人逃得掉。

04.

去年看记录片时一直唉声叹气,说太残忍太凛冽又太煽情,实在看不下去。它不是让观众困在普天同庆的万物晴好里长梦不醒,而是固执地伸出手去撕开生活的内核,血溅出来,泪涌出来,然后告诉我们:尽管如此,你还是要试着去相信和热爱点什么。

Z曾嗔我,何苦折磨自己,我答,感知生活。她恨铁不成钢地训我:感知生活未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吧。

也许吧。可惜我生活的半径太小,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但许多东西,生而为人,无法回避。

日子渐趋平稳,我怕自己,满目只见学校红墙绿瓦下的蓝天、绿草,只操心今天的考试明天的论文,有气无力地高唱乐观主义旋律,却忘记了,象牙塔之外的真实生活。

05.

我当然知道,媒体作品必定经过后期特殊处理剪辑,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客观,为了迎合看点,纪录片肯定具有不同程度的导向性,但就像教授今日上课说的:人本来就带有主体性,从来就是主观的。

而我也不知道,当剥离了所有情绪过后,剩下的所谓真实,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敬畏一切带着温度和脉搏的画面:不管是扬着笑的脸,还是流着泪的眼。

这让我觉得,自己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很真切地活着,而且很用力地活着。

这世间,没有谁比谁活得更容易,难能可贵的是,纵使诸多困难,我们还是一代代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06.

是的,如今再看这些悲伤的真相,比如人必须生老病死,必须要和什么人告别,必须忍受疼痛和折磨,不再像以往一样只知巴巴地掉眼泪,而是学着,更加积极地道一声:热爱生命。

都不是闲事。

最近想明白许多东西,于生命、于生活、于未来。

想起Vee那日说,当你去了很多的地方,就会看到很多种可能,也就会明白,原来世上还有人这样生活,还有人有这样的喜怒哀乐,然后你就会变得更加宽容。

——这便是我期待的2018,更加勇敢地迈向更大的天地,去看看这个世界,去看看不一样的生活,邂逅不一样的生命,沉淀得更加宽容和从容。

07.

越来越发现,某种程度上而言,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感动人心的人与事越来越多,但打动人心的,却日渐少了。

而感动和打动,终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那日有人问我,梦和梦想有什么区别。我想也没想答,区别太多,第一便是,梦不可控,梦想可控。

尽管常常会为人缤纷多彩的梦境感动,但真正打动我的,却是那些天马行空依然坚持不懈的梦想。

08.

2018,要去寻找那些打动我的人与事,热爱它们,珍惜它们,相聚时珍惜,分别不痴缠,同时也铭记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动。

生死不等闲;余下的,也不是闲事。

热爱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