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做好一台完美的椎体成形术,这份详细操作攻略请收好!
(一)概 述
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由Deramond于1984年首先应用,他以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的方法对1例C2椎体血管瘤患者进行了治疗。
1988年,Duqusnal等首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1989年,Kaemmerlen利用PVP治疗脊椎转移瘤。
(二)适应症
(1)椎体肿瘤: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的使用对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适用对象主要有: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椎体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部分椎体良性肿瘤。
(2)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最佳适应症。
(3)椎体的其它病理性骨折,如: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椎体转移瘤。
(三)椎体成形术
(1)镇痛机制
1)固定椎体内微骨折,使力学稳定,防止微动;
2)骨水泥聚合过程产热毁坏椎体感觉神经末梢;
3)骨水泥部分承担椎体负重,降低椎体负荷;
4)PKP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畸形,使力学平衡。
(2)PVP
1)高压向盲端注入低粘度骨水泥;
2)“井喷效应” 具有一定危险性;
3)渗漏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4)不能将骨折复位。
(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PKP则是将一个可膨胀性球囊导管置入椎体,加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扩张,将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复位并制造出一个安全空间,放出造影剂后退出球囊,在低压状态下注入骨水泥。1999年,由美国发明生产。
PKP工作原理
(4)PKP
1)内扩张,升举上终板,矫正后凸畸形 ;
2)产生空腔, 并将松质骨挤压致密;
3)低压注入粘稠填充物,规避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四)禁忌症
1)相对禁忌症:椎体后壁破坏者(因骨折或肿瘤)、成骨性肿瘤、椎体压缩>75%。
2)绝对禁忌症:未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体质的患者、严重心肺疾患者、椎体或进针点急性感染者、对手术所需要的任何物品过敏、无症状的稳定骨折 。
(五)手术技术
(1)手术工具
(2)造影剂
离子型:泛影葡胺 须做碘过敏试验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可不做碘过敏试验
(3)C型臂(最好2个)
(4)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必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需仔细查体,确定压痛或者叩痛椎体,是否和影像学检查相吻合。
2)术前必须行压脂像MRI检查,明确定位新鲜骨折的椎体。因为骨质疏松骨折的病人往往存在多处骨折,X线上变扁的椎体并不一定就是新鲜骨折的椎体,也可能是陈旧的,需要MRI鉴别。
T1低信号,T2与STIR高信号,提示新鲜骨折
3)必须定位准确,尤其对于胸椎骨折的病人。做错节段并不少见!
4)疼痛部位:疼痛部位总是低于骨折的部位;
上胸椎骨折--胸腰段或者下胸段,可伴有肋间痛;
下胸椎骨折--上腰段,可伴有季肋部疼痛。
5)怀疑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患者,需与原发或继发椎体肿瘤鉴别,必要时准备活检。
6)术前行X线、CT、MRI检查,定位骨折的椎体;充分评估:压缩程度、椎体后壁完整性、上下终板完整性、是否存在开合征、kumell病、是否存在神经压迫等。
(5)围手术期评估
影像学评估:X-ray,MRI,CT
1)椎体骨质疏松程度;
2)椎体压缩程度;
3)骨折时间估计;
4)骨折性质;
5)椎弓根立体解剖学评估。
(6)术中要点
体位:俯卧位 。
局部浸润麻醉(0.25%-0.5%利多卡因)。
单双侧选择:单侧选择压缩严重侧。
骨水泥稠度选择:
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椎体后壁骨折者:稠;
2)血管瘤椎体皮质骨完整者:稀
(7)定位技术
1. 术前预定位(很必要,有误差):透视定位并标记病椎椎弓根体表投影
1)减少术中盲目穿刺;
2)避免椎体选择错误;
3)减少椎体附件损伤。
目标椎体定位
2.长针定位(准确)
1)创伤小;
2)时间短;
3)操作简单;
4)注意深度。
(8)穿刺进针技巧
选点:根据麻醉长针头的位置、方向进针。
正位透视,穿刺点位于椎弓根10-11点或1-2点位置,注意正侧位上椎弓根内侧壁与椎体后缘的对应关系,宁上勿下,宁外勿内;
初试深度不宜超过5mm,目的:
1)便于入点和方向调整;
2)减少椎弓根破坏及神经脊髓误伤。
(9)穿刺针置入技术
1)松质骨落空感提示在骨质内;
2)置入困难提示选点或方向错误;
3)注意控制力度(锤击法),避免过深误伤血管。
直线瞄准法
取出穿刺针芯 放入导丝
放入导丝后 透视确认位置
导丝导引下 放入工作通道(锤击法)
用钻头扩椎 建立球囊的椎体内通道。
用骨水泥推杆插入通道使之光滑。
防止球囊工作时被刺破。
(10)骨水泥注入
时间:过短则稀,过长影响注入
在正侧位透视引导下将合适粘稠度的PMMA注入椎体内,注意避免PMMA外漏;
注入量:5ml±,(管道内1.5-2ml)
速度:先快后慢,随时透视
尾丝控制:插入推杆,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工作通道和套管。
停止注射:
1)感到阻力增大
2)骨水泥到达椎体边缘
3)有渗漏迹象。
(六)术后处理
1.切口不缝或缝合1针;
2.5分钟后搬动患者;
3.特殊患者用止血药物;
4.术后第二天早期活动,必要时佩戴腰围或支具;
5.术后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或内科治疗)。
(1)重点强调
1)在侧位透视下,穿刺针尖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之前,正位透视下针尖绝不可以越过椎弓根内缘;
2)椎弓根的内缘是穿刺过程中最重要的骨性标志,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切勿侵犯该结构,以免造成椎弓根内壁骨折,引起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2)并发症
1)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穿刺伤或骨水泥渗漏);
2)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3)毗邻椎体骨折;
4)心血管系统反应;
5)腰背痛复发。
骨水泥的渗漏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1)直接渗漏到椎旁软组织中,包括进入椎旁软组织、椎间盘、椎间孔、椎管内,进入椎旁软组织、椎间盘一般不会引起临床症状,而进入椎间孔、椎管内,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
2)注入椎体中央静脉后进入各级静脉血管引起血管栓塞及肺栓塞。
骨水泥渗漏:椎旁、椎间盘、椎管、静脉
防治渗漏的技巧:
1)工作通道的安放:建议用锤击的方法将工作通道置入椎体。因为用手推进的方法会出现通道的摇摆和晃动,从而使骨道与金属通道间出现间隙,导致渗漏。
2)分期、分批注入骨水泥:先将少量骨水泥(稠)注入至椎体的薄弱处,稍后,再另外调和骨水泥(稀)注入椎体。
3)明胶海绵的应用。
4)骨水泥推进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正侧位图像,一旦出现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
(七)几大常见问题
(1)单侧还是双侧注射?
目前尚无定论,可以通过调整进针角度,采用单侧注射多可获得较好的双侧分布,如单侧注射弥散效果差,可行双侧注射。
对于压缩骨折偏向一侧的患者,MRI显示骨髓水肿信号偏向一侧,可采用单侧注射。
实际应用中,可先对把握较大的一侧穿刺,然后根据骨水泥分布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对侧穿刺。
骨水泥至少要越过椎体中线,否则应再次对侧穿刺。在单侧穿刺时,应尽量加大外展角,而使骨水泥能填充到椎体对侧。
加大穿刺外展角意味着增加破坏椎弓根内侧壁的风险。因此,手术不应刻意追求外展角的增加,而应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
(2)PVP还是PKP?
PKP(Percutaneous Kyphoplasty),属于PVP的改进技术,适用于OVCF。在注入骨水泥前,椎体内形成一个骨腔,因此注入骨水泥时可以减少注射压力,降低骨水泥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安全性较高 。
PVP费用较低,操作相对简单,但PVP是在高压力的条件下向无空间的椎体内注射稀薄的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1%-76%),需要透视下密切观察。
手术医生自身的经验可以避免骨水泥渗漏。
如果病例选择适当,严格操作技术,PVP目前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瑞士Heini总结2000多例PVP经验,并发症很低。
(3)注入骨水泥的量?
研究显示,骨水泥的注射量与镇痛效果无直接关系。近年文献报道骨水泥注射量(4~6ml)较以前(8~12ml)有减少的趋势,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渗漏的发生。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原课件作者侯勇老师,仅用于学习交流,更全面详细的视频讲解,可前往好医术app观看!
侯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