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招术 成高手--《跃迁》读书笔记

[缘起]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自己就是个标题党,而且爱玩见词思义的游戏。

自以为《跃迁》无非是量变引发质变、重在坚持、厚积薄发的老生常谈。

因此,将这本书一再错过。

直到看到副标题“成为高手的技术”。

对成为高手的向往,让我下意识地去翻了翻这本书,然后.......

然后,边打脸边自省:见词思义、“自以为”的游戏以后还是少玩为妙。

[基本介绍]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古典。著有《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着力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商业教练领域,新精英生涯的创造人、董事长。

作者认为,时代高手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上升,是恰当运用规律放大努力的结果。《跃迁》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作者在此书中试图呈现隐蔽个人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具体来说,就是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等。

全书共有五章:

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的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成长。

第二章: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第三章: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人和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第四章: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掌握系统,才能破局。

第五章: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学习感受]

1.此书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在认知层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为什么会受到冲击?“细分-分析”的单维思维模式为什么会逐渐失效?因为价值观、方法论也都是有适用范围的。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原来适用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方法论很多会不适用于当下。既然我们现在是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信息时代、一个连接时代,我们就应该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运用这个时代的新玩法:只做头部、联机大脑,终身提问、理解系统,让它们成为我们全新的人生模式。

2.这个时代需要认知方式、思考方式的改变。要从记忆知识到调用知识、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独立思考。调用知识这一点,我做得不错,而联机思考,我做得远远不够。

作者说有三种时代溺水者:一是无法掌握注意力的人;二是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三是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对我而言,要尽力避免的是成为第三种溺水者。

为此,我得去学习超越个体努力、借助社会杠杆成长的高手战略;学习停止单机式学习、成为联机式学习者的知识IPO法则;学习跳出平面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3.作者例举了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三个阶段。一是线下教育时代。一名培训师的核心技能是现场演绎,“线下教育时代有点儿像话剧时代--老师是好的话剧演员,演100场《茶馆》,那是大师”。“你讲得和当年一模一样,你知道我有多感动吗?10年前我就是听了这个讲座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这是线下教育时代对老师的极高赞誉。二是当下的在线教育时代。知识更新快、课堂变得无限大,相当于进入了培训界的电影时代--培训师的核心技能从表达演绎变成了研发。现在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顶尖老师,都是该领域的一线实战高手或专业研究者,而不再是“专业”培训师。三是未来的无边界时代。教育培训、出版、传媒等边界会开始模糊。未来的老师将是掌握了最新呈现方式的各领域专家,他们用大数据理解知识盲点,用联机专家完成教研。工作在培训条线,我对线下教育转为在线教育的种种变化,是有感同身受的。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服务一线,专业赋能。

4.作者以其亲身经历,描述了新东方名师的崛起路径。他们经历了三次跃迁:一是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先学会“教师之轮”各个子模块的20%的精华,整体形成个人优势 。二是利用系统放大名气。通过占领核心科目最大的班级,通过平台和学生的放大,快速形成个人品牌。三是与最优秀大脑互联。新东方精神让最优秀的20%的老师形成互联的小圈子,整体形成企业气质。除了气质相投,更重要的是情感连接和信任积累。他们结成朋友、伙伴,乃至成为未来创业的合伙人。所以,高手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5.所谓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我们可以用“投入产出最高的20%的赛场”定义高价值,用“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定义高优势。通过高价值-低价值、高优势-低优势四个维度就可以画出头部矩阵。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会陷入几个误区,其中之一就是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而作者认为,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入场才知道。核心优势不是在地图上定下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不上场,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核心优势。而且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所以,作者提出“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的原则。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6.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没有目标,方法再多,能力再强,也没有用。成人学习,无论是读书,还是实战,讲求的都是“为我所用”。

今天,真正串联起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我们不能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如果一个知识不能被用来解决问题,就不值得学习。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我们需要建立的不是知识树,而是问题树。别列书单,列问题单。专注于你的问题,调用多元知识。在目标上专注,在手段上多元。

7.教育学家梅尔提出:如果遇到一个问题,不妨从5个角度去思考。一是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二是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三是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这种模式?四是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五是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8.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源头-知识晶体-联机思考-问题导向。这是一个让知识产生价值的完整体系。具体地说:一是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二是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更多晶体。三是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四是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9.知识IPO,是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例如,彼得·德鲁克的生产模式是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