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视角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1、购买服务支出,包括聘请分类指导员、监督员的成本支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支出,或者引进社会组织或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支出。
2、鼓励分类支出,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需要地方财政支出。2019年9月,深圳市率先出台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要求各区财政每年按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共6250万元)。
3、兜底责任支出,在生活垃圾收费标准和征收率不能满足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需求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在分类、收运、处置各个环节安排兜底性支出。而且,地方政府应当对低收入群体在垃圾处理费上兜底安排。
五.投资制度
自2002年我国建立起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机制后,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填埋或焚烧)已经市场化经营。然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垃圾分类项目投资性质不明,但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分类计量收费”的政策法规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属于经营性项目。
(一)投资方式
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支出主要在于“社会学”成本及配套的设施成本。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以“管理责任人”制度为主,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辅。如果“管理责任人”制度有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则失去“固定资产”的投资根基,也不存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当前,“管理责任人”的“配置容器、监督报告”责任尚无法有效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依靠“政府购买服务”推进。
社会投资生活垃圾分类,地方立法各有不同。1、北京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会投资进入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及循环利用等领域,并不包括垃圾分类。2、广州不同,规定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或者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居住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并要求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以及回收利用等。3、上海、厦门、杭州、深圳和广州基本相同,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垃圾管理活动。
(二)回报机制
生活垃圾处理费,尤其是“分类计量收费”是社会投资生活垃圾产业(含分类、清运、处置)的回报来源和机制保障。当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低、征收率低的情况下,投资生活垃圾产业的回报来源主要靠地方财政支出。
据不完全了解,在处置环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每吨需要补贴100元左右,厨余垃圾处理费用每吨需要200元左右;分类、清运环节,据某教授核算,分出一吨湿垃圾成本最低也在1000元左右;其中,监督环节,管理责任人制度尚未明确该费用是否来源于物业费,据国金证券分析,垃圾分类前端监督服务成本人均120元/年,折算每吨垃圾分类费用为390元/吨。粗略分析,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整体成本在1500元/吨左右。
以成都为例,生活垃圾处理费定额征收标准:8元/户/月。假定3人户,人均产废1kg/天,即人均生活垃圾费支出0.09元/天,3000人小区每天产生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2.5吨左右(回收物占15%计算),而缴纳的生活垃圾处理费约270元/天。为此,地方财政“购买服务”的支出缺口巨大。
(三)投资变革
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和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唯一的途径就是落实“分类计量收费”制度,这不仅符合我国国情,也有利于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保产业。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是一种短期、引导行为。如何“分类计量收费”,这有待于中国智慧和技术创新。
六.政策环境
自2000年以来,我国建立了生活垃圾产业制度,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落实困难,尤其收费机制尚不畅通,除了政府需要加大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外,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策法律环境。
(一)强化污染者责任宣传
宣导生活垃圾分类时,应当及时澄清社会上一些“误传”,避免夸大生活垃圾的资源属性,这和居民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承担“污染者责任”的宣传相背离。近期,厦门市加大了“污染者付费”宣传的做法值得肯定。
(二)理顺垃圾分类制度关系
地方法规创设了“管理责任人”的倒逼机制,完善了“垃圾分类计量”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规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员制度。我们认为,首先,管理责任人制度如果有效落实,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必然形成,但是让“民事协议”的双方落实具有“行政属性”的垃圾分类制度,该制度创设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次,“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依赖地方财政支出,可持续性显然不足;最后,管理责任人的“监督报告”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报告”的制度重叠,为此,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责任人”和社会资本“指导员”之间的利益机制,反思“民事协议”主体之间行政责任的制度创设。
(三)加大“分类计量收费”装备的研究
我国生活垃圾“袋装”管理有一定实践,但与“随袋收费”结合并没有那么密切,“分类计量收费”是“随袋”计量收费、还是“排污水量折算系数法”计量收费?
当前,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机器视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完全监督、计量收费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分类计量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活垃圾分类,大幅降低生活垃圾放分类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编辑: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