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心灵的诗
《红楼梦》中十二钗美得各有特色,但最欣赏的或许只有一个;大自然中灿烂的花很多,或许最喜欢的也就一种。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特别的偏爱。那么多古诗词,我对清朝袁枚的《苔》情有独钟,因为它最贴近我的心灵。
《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们动情地演唱后,今年春节非常火。我没有看到电视,几天来,由于朋友圈刷屏才听到,听这首歌时,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这首诗被冷漠了三百年,在以前的小学版《千家诗》收录过,但仍旧默默无闻。《苔》这首诗与自然界中的苔一样,有着相同的命运。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这首《苔》有着不怨不卑的灵魂。总有一些人卑微地活着,孤独寂寞地活着,不被理解,不被注意,像青苔一样在冷僻潮湿的角落默默地生长着。在偏僻的地区生活着的人,分享不到都市的文明、资源,像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还有那个“冰花”男孩,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屈不挠,没有怨天忧人,在别人忽视的地方,度自己的寻常岁月,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倔强的信仰,默默绽放自己的花朵,谱写自己的乐章。他们就是人格化的苔。
多少人从小读唐诗宋词,这些散发着光华的诗篇,却未必渗透到灵魂深处,甚至只是叶公好龙。席慕蓉说:“你不爱那样的歌,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苔》与美国诗人马拉赫的诗《做一个最好的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丛小灌木,不能成为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夕阳荒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袁枚倡导“性灵说”,他的许多诗有着异于前代的美学感受。特殊的意象属于特殊的人,《苔》是属于袁枚的,也是属于梁俊和他的学生的,《苔》是属于梁俊和我这一类人的诗。我在自己的诗文也里多次吟咏:“给冷森的丑石绣上花朵,让枯死的老树长出绿叶……”我歌唱着我的青苔:“没有阳光照耀,仍然拥有生命,仍然绿化花草鄙弃的处所;没有歌喉献给脚下的土地,仍然时时亲吻着它……”
我所注意的也许是你忽略的,我所喜欢的也许是你疏远的,我所迷恋的也许是你鄙夷的,你可以有你骄傲的富丽,我有我欣慰的清浅。
“蜂蝶飞越过,谁写腹中词?”我是我自己,我做我自己,春天啊,我不会辜负你!
作者简介:
齐川红,70后,河南新野人。诗文散发于《农家女》《黄河黄土黄种人》、《现代青年》、《半月谈》、《南方周末》、《演讲与口才》、《法制文萃报》、《人之初》《看天下》《新传奇》、《乡土·野马渡》、《南阳日报》、《襄阳晚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快乐老人报》、《老年日报》、《佛山文艺》、《躬耕》、《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等纸质媒体及网络平台。手机(微信):1503875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