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教育孩子,要从其可塑性方面去培养
◆ ◆ ◆ ◆ ◆
孩子们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知道孩子的性向。
注意,我们人的生命存在两个东西,性跟情。
这个性情是什么呢?人性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问题,生命科学问题……
我们先看《大学》、《中庸》。
性在学理上叫做禀性。
禀性这个“禀”字有写成“秉”的,这两个通用。
禀是什么?孩子生来自己带来的,不是父母遗传的。
不但是人,甚至一条狗、一只猫,或者一只老鼠,每个生物的禀性都不同的,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个性不同。
你们办教育,大家只晓得讲,哎呀!这个人个性很坏啊。
但教育家就要是个科学家!个性不同是怎么来的?你教育一百个孩子,一百个个性都不同,这个禀性是哪里来的?要研究了。
禀性分两个方面,有些是生理上来的,身体有问题,譬如内在有病的,有的会非常忧郁,有的会非常狂放;有些是思想情绪来的,和我们大人一样,情绪是科学的问题,也是医学的问题。
我们人内部的生理,心肝脾肺肾,哪一部分不健康,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譬如这个人很忧郁、很内向,可能是肝的部分有问题,并不是指肝上长东西哦!
而且这个机能有时是另外一种形态,譬如脾气特别坏的,也是肝的问题,影响了他的脾胃。
性跟情这两个一研究起来不得了,是大科学,科学家不能不懂,教育家也不能不知道……
现在教育最难的是什么?大家说是怎么教孩子记忆。
那么记忆力究竟在脑子还是不在脑子?记忆跟思想有什么不同?思想跟情绪有什么不同?管教育的这些问题都没有弄清楚,光是在功课、知识上教,那完全不对了。
所以教育非常非常难的,第一个就是禀赋问题,这不只是对心理学的了解,西方也不懂的。
那么禀赋是遗传来的吗?也不对。
我们中国古人有句土话,“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同一个妈妈生九个十个兄弟姊妹,每个个性都不同,聪明与笨也不同,都是一对父母遗传的啊!所以说禀赋完全是由基因遗传来的,也不完全对。
佛法、佛学讲得很清楚,禀赋是自己本身带来的种子,佛学名称把这个禀赋叫种性,他自己本身带来的种子。
例如尧舜是圣人,也是帝王,但尧的儿子不行,舜的爸爸不好。
优秀的父母生的儿女不一定好,很笨很差的父母生个儿女却非常了不起,现在解释说是基因问题,那基因怎么分类?
怎么遗传来的?我常常告诉研究生理学的医生,基因不是究竟,后面还有东西,慢慢去研究吧!
所以是本身的种性带来禀性,而父母的遗传、家庭、时代、社会、教育的影响都叫做增上缘,增上缘是影响那个种性发展的一种助力。(《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现代对于儿童的教育,有所谓性向的测验,以决定其“可塑性”。
例如有的小孩喜欢在墙上乱画,有的小孩欢喜玩机械,看见手表的指针会走动,觉得稀奇,就拿小螺丝刀去拆开来玩。
有些讲究性向问题的家长、老师们,就让他去拆,认为这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可是,假如我是这孩子的家长,则不一定让他去拆,最多是破旧不堪的废弃物,才让他去拆。
因为小孩子天生有一种破坏性,人性中是具有反动成分的;尤其小孩好动,看见稀奇的东西,非打烂来看看不可。
不过也有人生来想当领袖的,也有人生来想当和尚或神父的,这就是性向问题。
所以教育孩子,要从其可塑性方面去培养。
有时候父母看到子女是不可造就的,就要赶快给予他职业教育,使他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能够有饭吃;对于造就不了的,如果一定要他有很高深的学问,出人头地,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的成功,各有各的道理,不一定要书读得多,这就如中国的谚语:“行行出状元”,也就是现代的理论,要注意性向问题。(《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短处也是长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东西,用之不当就是短处,用之中和就是长处,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教导部下和子弟也是这样的,性向一定要认清楚,一个天生内向的人,不能要求他做豪放的事;一个生性豪放的人,不能要求他规规矩矩坐在办公室。
要知道他的长处,还要告诉他,帮助他去发挥。
(《论语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