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细节令人着迷,120帧的镜头刷三遍也不够

李安,是个很特别的人,

温和谦虚,一副歉疚的笑容,好像打心里怕你不满意似的。

他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导演,他的电影总能让你卸去心防的事物,让你接受起来毫不抵触,但又在高潮处给你重重一击。

带着东方传统伦理的哲学色彩与严格的追求视觉效果与观影体验,

这让很多影迷,对他的作品,欲罢不能!

最近,李安又有新电影上映了一部并不普通的类型动作片——《双子杀手》。

对于我来说,这部新技术+人性的探究包裹的电影,真的是一次很棒的观影体验。

其实,观众对李安的预期一直都停留在《卧虎藏龙》、《饮食男女》这种画面美学与剧情过硬的准则上,但他给自己的预期并不是如此。

这一次,他要挑战目前的电影技术极限——技术造人。

其实,这个技术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之前很多经典电影实现自我对战的剧情,都是“一人分饰两角”或者是运用电脑画面技术合成。

细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瑕疵,直到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利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完成了《泰坦尼克号》的部分剧情,这个技术才真的被运用到电影中。

可其中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中被CG做出来的人并不像真人,很有虚假感。

这一个技术难关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突破,直到遇到李安的攻克,在电影《双子杀手》中,出现了一个完全用CG技术做成的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与之前电影几分钟的片段不同,年轻版与年老板的威尔·史密斯进行了相当长的对手戏。

就连李安自己都说:

“这次能够跟威尔·史密斯来合作这部新片,是一个非常特殊和美妙的经验,因为要感谢最新的科技,能够让我不只是跟一位威尔·史密斯、而是跟两位同时地合作”

那么,李安是如何完成这项令人称赞的技术挑战呢?

首先,明白技术造人并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要做到对角色的最全的动态捕捉,通过与好莱坞著名的特效工作室——维塔工作室的合作,他们几乎找全了威尔·史密斯年轻时所有的影像视频资料。

然后,特效师会根据模具校准角色脸上所有的跟踪点,再通过精确的计算与对面部表情演化,这才有了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达到了百分百的逼真效果。

当然,在《双子杀手》的观感上,惊喜绝对不止这些。

比如4K技术的运用,可能很多人已经体验过了,相比较传统的2K电影观看体验,4K显得更加的清晰逼真。

但是,当这个4K技术遇到了120帧的拍摄技术,那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就不是简单的1+1>2的效果了。

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在电影开头的部分,威尔·史密斯作为个专业的特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在他的瞄准镜里面看到的画面,列车的高速移动,在镜头中都显得非常清晰。

如果用传统的拍摄理论“24帧就是电影”的手法展示,就是这样的:

两者有着很明显的对比,那就是清晰与模糊,这种120帧的拍摄手法,让电影更加的清晰。

除此之外,电影的打斗场景更加的清晰,真的是拳拳到肉,尤其是年轻版与年老版的威尔·史密斯的摩托车追逐戏,真实感让人瞬间热血沸腾。

最精彩的就是一场机枪扫射的场景,120帧+3D+4K技术,让视觉效果最大化,甚至在观看的时候,你都能看到子弹的轨迹。

这样的视觉体验,真的值得让你去电影院亲自体验,当然对于李安来说,这不是第一次高帧+动态捕捉技术的运用,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已经开始尝试了,只是这部《双子杀手》运用的更加成熟。

当然,《双子杀手》中,视觉永远只是这部“好电影”的标配,它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上的探究,比如对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其实他的悲剧并不是血缘,又或者是身份,而是对自我价值的丧失和自由意志的不确定感,他的心理与生存动力完全依赖他的“父亲”给他的一切,所以所以他害怕违背自己的身份,即使是牺牲自由。

这种探究更像是对现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模仿与纠葛的深度挖掘,很多人如同生活在的其他人,在努力的路上,渐渐失去自我,他们记住了自己的“身份”,即便是牺牲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东西,但最后却迷失了本性。

这么看,《双子杀手》不仅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好看”的动作科幻片,它依旧是一部值得去深看、去思考的影片。在与《双子杀手》电影独家合作的播客电台日谈公园,我听了他们的见解,再三刷《双子杀手》时,我发现我更爱李安导演了。

我们能从电影里面看出他对原有动作片俗套的“叛逆”,对他来说,生活化的改造就是一种突破,与其同时,他也加入了高科技下的人性思考。

所以,李安,还是那个擅长平衡、肯细化挖掘现状背后本质思想的李安,

只是,他在前进的路上,加入了更多的元素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