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映射下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比较复杂、微妙而又比较难以处理的一对关系。夫妻关系也是在心理咨询中占比比较大的一个话题。
很多人正是因为爱进入婚姻,但在婚姻中不懂得经营爱,把婚姻变成了没有爱的婚姻。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看似夫妻的问题,实质不是夫妻问题,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
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成为一种“病症”,而不是“病根”。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
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例如:家中排行、成长背景、内在誓言、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等。
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
你与父母的关系
影响着你的夫妻关系
据调查显示,个性、价值观不同,是导致离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谐。
所谓价值观不同,就是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人的个性、价值观是在原生家庭形成的,特别是我们中国人。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
如果女孩在小的时候看到母亲在家中经常很强势,脾气很大,气势很强,特别喜欢在家里说一不二,父亲在家中唯唯诺诺没有地位。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
那在女孩的头脑中,父亲的懦弱会给她造成很深的影响,女孩长大后,很有可能就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个相对强势的人。
故而在女孩之后的婚姻中,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女儿也会成长第二个强悍的妻子。
因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结”,会在成长后在夫妻相处中不受意识控制地重复出现。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让在日后的夫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行为、认知、情绪等也起了连锁反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被我们的配偶引爆了这种内在情绪。
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
学会从原生情结中剥离出来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关系模式、家庭规则方面自然不同。
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家庭的影子组成新的家庭,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也处理不好这种差异的话,上演的不是两败俱伤,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剧。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就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
这就需要我们要潜意识主宰状态转成意识主宰状态,了解过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如何从“原生情结”中剥离出来。
夫妻双方各自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带来不同的规则。如何把两个家庭版本的规则变成一个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课。
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种种陷阱,利用好拥有的资源,制定出一个我行我素、边走边退的双边协议,最后成功实施双方达成的协议。
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着某些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人际杀伤力特强的“痛点”,这些“痛点”往往最容易被亲近的人引爆。
许多人在外面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但一回到家就会大发雷霆。
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事或情境产生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别强烈,又一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掩藏着“原生家庭”里的“原生情结”。
一种强烈情绪宣泄出来后,要留意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题发挥的,属于过去的。
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丈夫或妻子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过去和现在的情绪之间设一道防火墙,不让过去的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里。
与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等等。我们的小家庭缺什么补什么,多什么去什么。
丈夫自己仅有的价值感、成就感不够,还需要妻子的欣赏,妻子就给他一点;丈夫想成为决策者,就送他点权力;他想成为父亲那样的权威者,就多给他点面子……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家庭,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形象、性格,还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
有反省能力的人,会对这些模式进行修改、取舍。他们的生活也就会过得有滋有味。
另外,再生家庭与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状态。
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婚姻顺利与否,通常并非某一种原因导致,往往是由许多因素积累造成。
如果婚姻问题困难重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尝试做婚姻治疗,即在夫妻双方都参与的情况下,就夫妻之间各种已失调的婚姻关系问题,通过婚姻治疗技术予以调整而达到夫妻和睦的治疗方式。
不仅可以重点发现和解决夫妻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更可以促进良好的配偶关系,从责备逃避的恶性循环模式中走出来,有效的解决家庭功能失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