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是一个业务型公司还是一个技术型公司?

时间 主题
7.9(周二)14:00  Python基础之面向对象编程
7.9(周二)20:00 小白也能做接口
7.10(周三)20:00 Django web开发

从2017年甚至更早,云层就一直在敏捷和DevOps的圈子里扑腾了,一直想着突破测试这道坎子,做点更靠前的事情。

一个多月前,看到“DevOps案例深度研究计划”,立马义无反顾的报名了。在提交申请、等待了评后,"Google敏捷核心"这个话题落在我的头上 ,受大家的信任还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

既兴奋又紧张,毕竟要在4周的时间内交付一个深入研究的话题。

按照云层我的一贯作风,先和团队组员交流了一下,然后一起开始准备资料。这个时候发现困难来了——Google敏捷的核心是啥?Google怎么做敏捷?团队里没有任何人知道,没有任何资料,没有可以参考的实践,甚至没有办法做困难探针!

似乎什么都没干,第一周就结束了,召开周会得到结果是:没看到Google和敏捷的相关内容。

Sprint 1 over!

Sprint 2 眼看就开始,似乎没有任何进展。别的先不说——SOS会议中提出困难。

遇到同样问题的不止我一个组,于是幕后专hei家shou给了些建议,略微改变了一下目标,于是《冲刺设计》和《重新定义团队》成为了核心研究对象。

内容这么多,时间应该如何规划?具体又应该如何实施?

经过一番讨论,结果如下:

Sprint 2 先做思维导图确定范围

Sprint 3 做PPT和简单试讲思路沟通

Sprint 4 优化PPT

经过SOS会议,后续的迭代过程,虽然似乎按照计划进行着,但是遇到的问题也不少。

整个团体因为是完全自治而且又是远程团队,所以进度控制其实是很难的。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完成,回到家要带孩子、要看书、要写总结。基于网络的沟通也存在很多问题。万幸的是就这一次来说,我的放任自治管理是失败的,但在整个团队组员来说应该是成功的。

刚开始大家最大的疑问是不知道自己要做啥,因为我只规定了结果,没有明确过程,包括未来几周的计划可能都没明确。作为组员在遇到没有明确量化的任务,经常一脸懵逼的。就和写周报一样,这周要完成些什么不知道,怎么算完成不知道,一周结束做了什么似乎也不知道。(这时候云层在想,要是大家坐一块儿,有块实体看板该多好)

直到第3个迭代开始,大家慢慢找到了感觉,特别是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在根据PPT介绍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突然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再进一步之后,就开始始意识到逻辑的不清晰和表述方式的“不说人话”。

4个迭代结束,在团队一致的努力下,7月7日在北京的JD上海作战基地,我们提交并给大家展示了关于“Google敏捷核心”的研究成果,算是完成了最后的交付。

交付了一个我觉得可以打60分的内容,有20分扣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把Google如何做测试的内容彻底整理并描述清楚且自成体系,还有20分是在整个过程中有点浮于表面,找了许多基于客观的借口。

最后感谢冬哥,SRE徐磊,立杰老师,辛苦组织这次会议,而JD的单冰老师、广印老师的场地以及中间协调,能够和那么多团队一起分享沟通,受益匪浅。

对于这类活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DevOps黑客马拉松活动

TestOps|测试运维

精益技术 赋能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