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控制不了情绪,怎么过好这一生
一只骆驼在沙漠行走,正午的大太阳照的它焦躁万分。
此时,骆驼踩到了一块玻璃的拐角,脚被硌了一下。
骆驼很生气,它随即把玻璃片踢向一旁,一用力,脚被玻璃片划了个大口子。
骆驼气急败坏,拖着受伤流血的脚一步步继续前进,却引来了一排秃鹰。
它狂奔起来,想躲过秃鹭的注意,脚上的血腥味引来了沙漠中的野狼。
骆驼恐慌地四处乱窜,竟闯入了一个食人蚁的洞口,食人蚁们对骆驼发起了进攻,最后骆驼死了。
到死骆驼都不知道,害死它的不是蚂蚁,而是自己的情绪。
01 你控制不了情绪,它就会吞噬你
梁兵和芳芳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随着时间推移,两个人的婚姻激情早已淡化。
芳芳是在职妈妈,下班回到家,除了带娃还要做家务,而梁兵下班回来就知道玩游戏,两人因心态失衡而争吵不休。
“你就不能帮我看会儿孩子吗?”看到梁兵在那“葛优躺”的靳珊开始发作。
“我累了放松下怎么了?我上一天班了。”梁兵有点恼火。
“我也上班,回到家还不是带孩子干家务?”芳芳也着急叫嚷起来。
梁兵完全不理会,依旧玩游戏。
争吵过去一个星期,两个人又因为速溶咖啡包装袋扔进垃圾桶还是留在桌上发生争执。
一个说对方邋里邋遢,一个说对方多管闲事,火药味十足,七天前的家务事又在争吵过程中被翻出来。
后来,两人双方的咄咄逼人,离婚了。
夫妻之间原本就存在着生活方式、为人处世的不同,有矛盾是难免的。
做好情绪管理,好好沟通就像是春风拂面一样,让人舒服;
情绪若不加以控制,任其肆意发展,就会像洪水猛兽,吞噬人所有美好与幸福。
02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情绪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只有10%的事情是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都是由亲历者对此事件的认知所引起的,它是可以改变的。
甲乙两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
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甲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他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
乙却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他忧心忡忡,思前想后,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认知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其创始者埃利斯认为:
我们的情绪不是由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决定,而是由我们对该事件的认知所决定的。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我们对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决定了我们有怎样的情绪。
03 管理情绪,就是管理人生
人有七情六欲,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控制不当,就会出事。
所以我们需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它奴役。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法,来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1.拒绝完美主义,允许自己犯点错误
好奇心不一定能害死猫,但完美主义一定能害死人。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这是完美主义者本人都知道的事实,然而他们不愿接受。
他们甚至在朋友圈里发图片,都一定要凑“九宫格”。
说服一个完美主义者的难度不亚于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的事实。
此外,完美主义者往往过分看重结果,如果他们预想到结果不乐观,便会打退堂鼓,同时也会备受打击,所以要试着享受过程,奖励自己的辛勤付出。
追求完美,会给精神带来繁重压力,卸下完美就会发现那些自认为的压力其实都是庸人自扰。
2.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论做什么事情,拥有兴趣都非常重要。
兴趣让人表现出极大热情,并带动身体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还伴有心理上的极大愉悦感。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不得不做,这是情绪爆发的来源。此时,不妨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不用在意结果,这不必成为以后的专业。
只要随心、随意,就好。
3.好好睡觉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压力、情绪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内心对事物念念不忘,患得患失,日思夜想而不可得。
此时,大家会习惯性地忠告:“什么都别想,睡一觉醒来就都好了。”
很多人只知道累了就睡觉,这似乎成了一种常识。
其实睡眠除了可以保障身体健康,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能够调节内心积攒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白天积攒的压力和不满,都会在睡觉时以梦的形式得到充分宣泄,让情绪缓和下来。
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梦中能够实现自己心中所想,有时候一个好梦会让新的一天精神百倍,而做梦,本身就是身体自我放松的过程。
既然睡觉对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是有效果的,那么心情不好时,好好睡觉,醒来,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