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张“忘忧方”!去烦、忘忧、解愁,治焦虑失眠,请收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医醇剩义》、《中医食疗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在我们中国人的神话故事里,永远都有一个角色,叫做“孟婆”。

人在往生极乐的时候,会路过她的身旁。她从怀里递过来一碗汤。喝下去,上辈子的所有记忆,包括烦忧、痛苦、不快,全都忘记了。然后,干干净净、心无杂念地去过下辈子。

这就是孟婆汤。

我常常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碗类似的忘忧汤,该多好。毕竟,人活一世,谁还没有个烦恼、苦闷、忧愁?这些东西多了,影响和遏制了体内气机的运行,久而久之,就成了病根儿。

这些年,我受工作之便,可以对古往今来中医单验方进行系统研究和统计。在浏览古籍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张方子。它号称“萱草忘忧汤”。

看到这个名字,我眼前一亮。接下来,越琢磨,越觉得有价值。

它也许就是,可以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寻得片刻安然的忘忧汤吧。

所以,我在今天,将它分享给你。

这张萱草忘忧汤的方子,记载于《医醇剩义》。《医醇剩义》是清代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的著作。费伯雄最初有一部书,叫做《医醇》。后来,这部书不幸泯灭于战火中。费伯雄后来凭记忆,将《医醇》中的内容重新出版。但是由于内容远远不及原著,故而叫做《医醇剩义》。

萱草忘忧汤的方子,是这样的——

桂枝五分,白芍一钱半,甘草五分,郁金二钱,合欢花二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贝母二钱,茯神二钱,柏子仁二钱,金针菜一两,煎汤代水服用。

这里的金针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花菜。

这个方子,原著记载,治的是“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主要功能,就在于“除烦解郁,安神益智”。

就是说啊,如果一个人,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忧愁焦虑,并发阵阵畏寒,胃胀腹满,食欲不振,多痰欲呕,这个时候,可以用这个方子。其中,桂枝、白芍配甘草,有桂枝汤的意思,调和营卫,缓解畏寒怕冷的事儿。贝母、半夏、陈皮,则健脾理胃化痰,促进中焦运化。其他的,比如郁金、合欢花、茯神、柏子仁、金针菜等,就有解郁安神助眠的作用,可以改善人的情志和睡眠质量。

这就是这张古方子的基本意图。

但是,说实话,这个配伍多少还是复杂了一点。它所针对的病症,即所谓“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在生活中也不算特别多见。因此,我喜欢化繁就简,将它改造成适合更多人来应用的简单配伍。我的改装是这样的——

准备黄花菜30克,中药合欢花10克,大枣9枚(掰开)。黄花菜洗净,泡好,去掉苦味。然后将黄花菜和合欢花一起下锅来煮,去药渣,取药汁。再用药汁来炖大枣。最后吃枣喝汤。这里头加入蜂蜜调味也可,但最好是不加。

注意,黄花菜,必须是干品。鲜品黄花菜,是有毒的。我们一般在市场上看到的,可食用的,多数是干品。

这个,基本算是取原方的精华,简化而用了。

有人可能会想,这东西如此简单,会有用吗?你啊,还真就别“不拿豆包当干粮”。这办法是有价值的。

这里头的黄花菜,古人叫“忘忧草”、“萱草”。它是在《诗经》里头就曾记载过的良药。中医将其视作药材, 一般叫做“金针菜”。传统中药学理论认为,这个东西可以除烦、解除胸膈烦闷之感,促进睡眠。《本草图经》认为它可以“安五藏,利心智”。

其中的合欢花,也是传统中药,善于安神解郁、对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是有治疗效果的。

两者配合,加上安养心脾的大枣,效果自然更好。

我用这个小办法,帮助过一个邻居。

这个人,60多岁,儿媳妇因乳腺癌去世了。虽然说婆婆和媳妇,永远都是“冤家”,但是一时之间,老人家心里还是闪了一下,闷闷不乐好几天,夜里睡觉也受影响。

有一回,她见到我,聊起了这件事儿。我当时就建议他,用黄花菜和合欢花熬水,再用这个水来煮大枣来服用。老人家用过之后,当天晚上就睡了一个好觉。她也不知道,是方子起了作用,还是心理暗示因素起了作用。总之,从那以后,她的状态一天天好转,最终从苦闷中走了出来。

这算一个不大不小的成功案例吧。我写出来,供您参考。我个人认为,这个小办法,对于因故导致的忧愁失眠、焦虑失眠是有改善作用的。患者主要问题,就是连续多日有心事,犯愁,睡不着觉,甚至因此而精神恍惚,胡思乱想。睡眠不好,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作为诱因。

总之,我们中国人,心思细腻,性格内敛含蓄,是容易多愁善感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在神话故事中,捏造出一个孟婆来,然后请她为我们送上一碗孟婆汤。

实际上,在中医的浩瀚海洋里,类似的以解郁安眠为主要作用的配伍,是有不少的。人间自有忘忧汤,何苦偏向阴间寻?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多涉猎,多学习,多体会,把中医的精髓学到手,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