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要退出年级家长群?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我为何退出年级家长群
文/杨春林
在我看来,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应该是出于对学校的信任,也是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作为老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每一届年级QQ群组建之后,我都会主动加人,接受家长的咨询,给予耐心细致的服务。
但今日,我从年级家长群退出了,原因很简单,有家长热衷于发一些关于高考改革的负面评价文章,不慎其烦! 不论是老师,还是其他家长,都曾进行善意的提醒,但习惯的力量、思维的惯性确实非常强大。高三的任务本来就重,我索性选择眼不见为净。
要在群里呆着,保持和谐其实不难,自动屏蔽呗。最终选择退出,我只想表明我的态度和价值。退群容易,但心绪久久不平,引发了我三点思考。
一、新高考怎么看?
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时代的选择,我们浙江省的高考改革,“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顺应时代的呼声,代表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可以选择”的伟大转变。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顶层设计,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浙江和上海先行试点。试点,本来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发现一些问题,暴露一些问题,为其它省市高考改革积累经验。试点,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试点自然存在风险。近日,浙江省高考录取工作顺利完成,平稳落地,基本完成试点的使命。
当然,改革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瑕疵,也是客观现实。 比如说学科失衡问题,比如配套经费跟不上问题,比如说综合素质评定的科学性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和高考改革迈出关键的一步相比,应该是瑕不掩瑜。
浙江高考改革遭受质疑,在我看来,有五个方面的因素。第一,高考改革浩大工程,很多细节当初可能确实没有想到,还有待完善。第二,从老师的这个角度来讲,有点不习惯,改变习惯是痛苦的,有的老师还面临转岗。第三,从学校和家长的角度看,高考改革应该是利益的再分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总感觉自己吃亏了。第四,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力度,可能还不是很充分到位;第五,和民众的集体无意识有关。现在有一种现象很不好,批评的反对的,往往更有市场。
2014年浙江高考改革以来,质疑声就没有间断过。三年一轮改革尘埃落定,静下来看看,我们会清晰地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有些问题过去是问题,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当然,也有的问题比较棘手,目前还没有能被广泛认同的解决方案,还走在寻找对策的路上。不过我比较乐观,八年抗战的困难度过来了,抗美援朝的困难都过来啦,问题最终都会得到妥善解决,对此我充满信心。
高考没改革,社会上骂声一片;高考改革了,依旧骂声一片。让我们少一分批判,多一份建设,好吗?当初小平同志坚持改革开放,摸着石子过河,何尝不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难道,一定要等十全十美的方案出台再改革吗?这样的方案能等到吗?若是如此,改革永远在纸上。试着往前走在总是好的,至少比待在原地等死要强,你说呢?
有人肯定不满了,凭什么我的孩子要成小白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人毕竟是利己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亏。不过理性来看,每个历史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如我们的先辈经历战争,经历动乱,谁也跨越不了,谁也逃脱不了。不是经历这个,就是经历那个,区别仅此而已。淡定!
二、家长应该怎么办?
据我所知,浙江省政府、省教育厅都在努力,或座谈、或研讨、或会诊,在“大稳定,小调整”的指导思想下,倾听各方意见积极优化。不过无论如何,2018届学生延续2017年高考,已经成为定局,谈太多的负面 评价意义不大,充其量让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这一点,我是有切身感受的。我正热情澎湃干革命,猛不丁来一句“浙江高考胡闹”,想想看,那是啥感受?
对2018届高三学生来讲,所需要的是师生、家校同心,在现有的考试政策之下,在已经完成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而家长的使命,应该是想方设法做好参谋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未必准确的观点和随意的评论上面。
有人可能会说,群嘛,本来就应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话自然是对的,我也不至于这么点包容心也没有,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选择正能量的,更有益于孩子发展,更有益群体发展的内容进行分享。
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做一个乐观的人,做一个豁达的人,做一个往前看的人,榜样示范是最好的教育,为什么不经意间,我们总有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走在相反的路径上呢?我们经常去批评的孩子消极被动,为什么成人自己不尝试改变,行为上做些调整呢?有人曾说,我在孩子面前我不怎么表达的,在孩子面前不会这么表现的,做起来真能像说这么轻巧吗?我们不要忘了,很多事情习惯成自然,思维方式是可以复制的,无形当中就形成习惯。
2017年秋,北京、天津、山东等四个省将加入了新高考的阵营,2018年将会有更多的省份推进新高考,从他们出台的政策来看,还是以上海浙江的经验为蓝本的。所以,我们的使命不是停留在固有问题上悲悲戚戚,而是做更多的努力去破局,去化解,让浙江的高考方案更优化。正如,一个学生表现不好,你天天骂他不好有用吗?只有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帮他做点什么,帮着解决点什么问题,这才是应该选择的方向。
那么,我们家长,特别是高三家长,在群里到底应该干点什么呢?我想,我们家长可以做三件事。一是给孩子加油呐喊助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二是收集信息,了解政策,明确改革的方向,关注志愿的填报,让孩子少走弯路 。三是为了让孩子更有竞争力,在高考的拼杀中占有优势,可以去了解兄弟学校应对新高考的好做法,好经验,引进到学校来,让每一个孩子受益。
三、折射了怎样的忧思?
据我多年的经验,家长的主流还是理性成熟,充满正能量的,他们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默默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我们也注意到,也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前面讲的“批判型”,热衷于传播负能量的东西;还有一类,我称之为“羡慕派”。
这里重点讲讲“羡慕派”。对“羡慕派”而言,别人的,别人学校的,都是好的,忽略了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特色。追慕美好的事物,是人之常情,但眼中更多是他人,而忽略了当下,那就大大不妥了。典型表现是,别的学校风吹草动都很关注,表现得特别羡慕,某某学校考了多少北大,考了多少清华,都让他异常兴奋。说句不客气的话,考北大和清华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有点关系的话,我们要看北大清华怎么考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可值得借鉴。
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暑假作业都不能督促孩子让他保质保量完成,羡慕人家北大清华干啥呢?孩子表现不好,难道仅仅只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吗?难道没有我们自己基因不强,教育能力比较低下,对孩子没有控制能力的因素吗?话不好听,我还是想做皇帝新装中的小男孩,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真话。多建设少批判,多行动少空话,这才是我们所要倡导跟追求的。
我经常跟学生讲,一个群体好,那也是由群体中的每个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不好,也是这其中的每个人组成,自己所在的这个群体就是最好的群体。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对所在团队应有的态度。要像热爱生命一样去热爱它,维护它,有篇文章传播甚广,意思是善待你的单位,我想表达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对当下不满意,那你换个更好的群体当中去,关键是你有能力去吗?既然还不具备那能力,你想那么多干嘛呢,你羡慕别人有用吗?
不论是“批判型”的,还是“羡慕派”,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注意力,或者说灵魂,都在他处,没有投身当下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与突破,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如果要推敲起来,更多的是不满和失落。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希望我们不经意的行为,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一孔之见,权当交流,得罪之处请多包涵。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寄希望通过和朋友探讨,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和家长朋友一样,深爱着我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退群也是为着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状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三年不至于虚度,理解万岁!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喜欢本文,可识别下列二维码向作者打赏 ▼
▼▼▼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 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