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燃爆餐饮圈!老乡鸡、喜家德之后,和府捞面也坐不住了!
酒这个好东西,为何成了头部品牌纷纷争抢的“万能利器”?
中餐品牌入局“微醺风”
趋势越发明显
五一前后,和府捞面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小酒馆:“和府小面小酒”,并喊出“小面小酒,越喝越有”的口号。
和原有品牌具体的变化,体现在几点:
1、氛围升级,国潮风十足。恍惚间仿佛进入了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邸,红扇、漆椅、石狮古韵十足……
2、原创酒饮丰富,主打奶酒、米酒、黄酒、气泡酒等微醺系列,精美独立包装,可堂食也可外带。
3、增加互动感,门店玩起了“悄悄话”的社交互动游戏:在小酒瓶上留言,店家随机赠送给之后的客人,就像漂流瓶一样,增加趣味性和期待感。
4、产品配套升级,增加了很多“野性十足”的江湖菜,比如200℃的鞭炮鱼、铜锅毛血旺等。并增加烧烤炸物等,全面配合“微醺”场景。
大众点评上,这家店人均消费60元,高于原有和府捞面的46元人均。据悉,开业当日,这家店营收突破4W。
开小酒馆,和府捞面不是第一个,从桂满陇到老乡鸡深,从眉州东到喜家德、和府捞面……“微醺”这阵风,逐步向中餐企业蔓延。
酒这个“好东西”,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百搭神器。
乐凯撒Bar
餐饮企业纷纷布局酒馆背后,是五个经营逻辑:
1、 成熟品牌需要“新的活力”。头部品牌在某个赛道中聚焦、升级、扩展,发展到某个阶段之后,必然要尝试新的模式,为品牌注入活力。比如老乡鸡,突破了原有中式快餐的标准模式,从“经济适用男”摇身变为“雅痞风”。
中烹协总厨委常务副主席、智资参创创始人郭晓东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很多想法,小酒馆这个风口,目前市场中以丰富的形式存在着,每个城市也有一些代表品牌。而餐饮品牌入局,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社交场景”的尝试,同时,人效高、利润可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哪一种经营模式,都会存在“硬币的正反两面”。郭晓东认为,有一些品类,原本具备“酒”基因,比如江湖菜、饺子、火锅、烤串、日料等,这种品牌在布局酒馆的时候,和原有顾客的重叠率高,市场接纳程度会更高。而一些基因完全不占优势的品类,想要入局,则需要更多考量。
布局酒馆生意,要注意什么?内参君整合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为大家总结一二:
1、餐酒要“两不误”。很多门店打着“酒馆”的招牌,试图用酒拉动利润,却不重视菜品。殊不知,餐+酒,餐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贰麻酒馆能够飞速发展,从成都走向全国且口碑较好,得益于其对餐品品质的把控。出品的独有性,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竞争。
2、考虑组合产品的“契合度”。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十分看好和府捞面的“小面小串小酒”,原因是,这三个产品,原本都是可以独立的爆品,组合在一起,能够形成“王炸效应”,是互相加分的。
喜家德,主线产品是饺子,“饺子配酒”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饮食文化;眉州东坡,则在原有的川菜、小吃基因中,切入小酒,“小吃小喝”的配比,也算相得益彰。
3、氛围需要配套升级。酒馆生意绝不是说加就加的,“老树开新花”也需要先改造老树。在这方面,经营者不能“偷懒”,要明白喝酒需要“氛围配套”,需要全方位升级。还是拿和府捞面来举例,新店通过小桥流水、红灯笼等,不仅增加了“聚会休闲”的场景感,更增加社交互动的氛围,围绕“微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和原有的面馆有较大差别。氛围需要配套升级。
4、品牌不够成熟,不要轻易入局。喜家德600+店,老乡鸡800+店,和府捞面300+店……这些头部品牌已有强势的行业根基,所以可以“借势”母品牌,大胆创新和尝试。但对于大多数小品牌来说,如果原有的品牌势能较小,或者尚在探索中,则更应该谨慎入局。
未来可期?
谁会是最后的大赢家?
酒馆的兴盛,得益于几点:一是消费升级大趋势,这里说的不是价格升级,而是生活品味的升级,吃点+喝点,更具情调;二是客群年轻化,酒文化也悄然变化,变得时尚、克制、重点在“微醺”而非“大醉”;三是女性经济崛起,这群更加“讲究”的人群,让小酒馆应运而生,为年轻女性打造正当且合理的饮酒场景。
数据显示,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从2015年到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8.7%,预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1839亿元人民币。
上个月,连锁酒馆“海伦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的举动“引爆”行业,发掘小酒馆业态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各个餐饮品牌也开始蠢蠢欲动。
不过,小酒馆经济的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即刻下定论。
湊湊方面曾公开表示,目前湊湊在三里屯店,加入小酒馆模式的新店还做不到复制,需要继续观察并调整酒水产品的菜单;一向严谨的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也向内参君坦言,小酒馆能不能成为增长点,还需要在其他城市进行更多尝试。
你看好这一赛道吗?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