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散语】侯月兰︱爱心、孝心、感恩心
文/侯月兰
最近和几个好朋友相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们,为子女活的那么累。
这是因为我们这代人,大多出生在贫穷的年代,吃尽了人间的苦,在父辈“百善孝为先”的言传身教中长大。那时因贫困、加之社会变故。我们没读什么书、也没什么文化,但无论是对父母、对家人,对社会,我们这代人都知道一个“爱”怎么写,也更明白“感恩”这个词的含意。特别是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们更加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这代人用自己当之无愧的孝心,送走了父辈后,自己也走进了爷爷、奶奶辈的行列。然而我们后辈有些孩子,出生后便是独生子女年代,在对孩子宠爱有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孩子“百善孝为先”培养与教育,而使得有些孩子从小被宠惯、溺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造成了这些孩子不但感情脆弱,且唯我独尊,任何事都只想到自己,而缺乏了那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有很多老人,为了解决孩子的婚姻问题,不惜卖掉了住了几十年的老宅,给待婚的儿女购房、购物。而当儿女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没住处的老两口,带着工资住进了儿子、或女儿家,一个做饭、一个带孩子,并包揽了全部的家务。原以为下了班的儿女,到家吃着热饭菜时,会对父母说上句一两句感恩的话语,然而没想到的是,子女们仿佛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父母当作佣人的生活。吃过饭碗一推,抬腿走进自己的房间,各持手机继续无言地刷屏。全然不顾及父母身心疲惫及心灵的感受。有时做不好,还会吹毛求疵地对父母数落不休。使得这些当年在单位,或社会中,也曾有过诸多成绩与辉煌的老人,生活如履薄冰,言语也不能自由。每当夜深人静,这些身受委曲的老人,只得无奈地把苦涩的泪,深深地藏于心底。
在社会上同样的一群人中,我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上天给了我两个孝顺的孪生女儿,当她们长大成家后,大女儿的孩子由她爷爷、奶奶带大,我们老两口带小外孙女至今。生活中虽然有时也有两代人的想法和分岐,但文静的小女儿,从不会对父母大吼大叫。大女儿更是个非常孝顺,大外孙女出生后,我们一天没带。有时我们大家庭聚会,兄弟妹妹们还会调侃地说我偏心,只给二女儿带孩子,而亏待了大外孙女。善解人意的大女儿听说后,气着说:“妈妈!你别听他们乱说,我从来没怪我妈没给我带孩子!嘉嘉由她爷爷、奶奶带的不是蛮好的吗!再说了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已属不易!我们无权要求父母,非得给我们带孩子,老人给我们带孩子是情份,不带也是本份!这些人也会瞎操心!”听了女儿善解人意的话语,说真的我这个做妈也特别的感动。特别是平时女儿工作再忙,都会打电话,嘘寒问暖地关心着我们老两口。逢年过节,或我们谁过生日,女儿也都不忘把钱与食物送来。有时我会想,一生能有这样懂事的女儿,也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其实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对父母还是比较尊重与孝敬的。但也有少数不孝、不敬、不懂事的儿女,他们无论落在哪个家庭,我想都是我们同龄人的悲哀。在此,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同事们,人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女做瓦屋!”生活中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怎么做,谁也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因此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常怀感恩之心, 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作者
:
侯
月
兰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