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之高眉

近日翻阅《兰溪棹歌》,发现第25首:

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原注 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其中提到我市境内的两个地点,高眉(山)和阁老亭(我猜是告天台)。告天台位于城区,关于它和赵阁老的故事已经被广大文史爱好者挖掘,而高眉山坐落在山林深处,地处偏僻,少有人知晓。

前些年我和几位户外爱好者一起,几次登顶高眉山,从没有想到它竟然出现在汪启淑先生编著的《兰溪棹歌》中。感谢汪启淑先生,他让默默无闻的高眉山在地方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汪启淑(1728-1799)字秀峰,号讱庵,一字慎仪。清代著名金石学家、藏书 家、篆刻家。在乾隆三十六年秋至三十八年(公元 1771 至 1773 ),汪启淑避居兰溪,写成了《兰溪棹歌》一册(含七言古诗 100 首)。

我想了解高眉更多,几经辗转见到一位原居民---童撮狗老伯。他说,高眉最早居民为童姓,最早的定居地是在西山寺村附近的一座山-----童坡岭,后来村里人觉得不方便,准备搬迁到白坑对面的一座山头,因面对石灰宕,风水不好,最后才选择高眉这个地方。

据《洞源村志》记载,髙眉主要童姓、盛姓、戴姓为主.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女埠泽基村童永满迁居高眉村;盛姓,于民国二年(1913年)从新岩迁居高眉;戴姓,余姚县人戴挺相,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来洞源帮工,住高眉;叶姓,仙居人叶老三,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来洞源为财主在高眉守护山林而定居。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童姓确实是高眉最早的居民。

高眉山为什么叫高眉?童老伯说是因为这座山相对周边地势最高,就像人的眉毛在身体很高的部位。

这个说法也在古籍中得到验证,附近的山都以高眉为参照物。《光绪兰溪县志》:天峰岭在高眉山东北高五百丈余;茶山一名云雾山,在高眉山左,山谷深窈、草木森蔚蓝而多茶,故名。

关于它的人文典故,童老伯和他的亲戚戴良松先生一起回忆了“打汤瓶”的故事:高眉村的地形类似“燕窝”,童姓家族请了一个风水先生看这个地形,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风水极好。托风水先生的福,后来童姓兄弟九个,个个在外做大官。

高眉村人为了感谢风水先生,就留他在村里住下,一直养着他,他每天要吃一只鸡,村里人也满足他。后来风水先生眼睛瞎了,村里有人把一只曾经掉在粪缸里的死鸡捞出来,洗干净给他吃了。但是事情被那天来这边玩的风水先生外甥知道了。

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高眉地势高,人们外出需翻山越岭,当时主要通道是从上洞寺(又名栖真寺)下山过山岗进进出出。就着这条通道,风水先生想了一个计谋。

有一天他问村里的女人说:“你们的男人都在外做官,是希望他们回家好,还是在外面好?”

“回家好。”女人们回答。

“那就这样,我们村里重新修一条更加方便回家的道路,不要从原来的老路进出。”

于是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村里另外沿着溪边修建了一条山路,比原来老路返家近很多,但也陡峭很多。盘旋迂回,弯弯曲曲,再加上山脊处的台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盘在大山深处。

说也奇怪,就从这条路修好之后,朝里的皇帝做了一个梦,名叫“九龙抄殿”,皇帝请国师一算,觉得形势不妙,有人要谋反,最后追查到童姓九兄弟身上。

九兄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村里人终于明白,因为被风水先生捉弄,风水逆转了。风水先生的计谋名“白蛇归燕窝”,这条路象征着“白蛇”,他们村的形状像“燕窝”,路修好意味着“白蛇”回家,把“燕窝”里的“燕子”都吃掉了。

为了破这个风水,村民出谋划策,在“蛇头”的地方敲破一个“汤瓶”,把“蛇”打晕。以后村里每年打一个“汤瓶”,确保好运连连。

当然那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查阅《光绪兰溪县志》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岭、每一个村都变得鲜活起来,茶山、脖罗山,红坑、樵坞、梅坞口、玲珑岩、鸟窠岩,这些地方都在高眉附近。

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高眉山西北有穆澄源,关于它的传说,《光绪兰溪县志》载:“东源之东山上有棋盘石,世俗传为赤松子(黄初平)弈棋之所;西源之表,有巨石高二丈余,中有锯迹者三,俗传为仙人锯石岩,西源外又有怪石高三丈,广无丈,状若灵龟浮架水口谓之龟石焉。”

高眉山西南有甘露源,《光绪兰溪县志》载:

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暇投名山好,窈窈人深谷。

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余花炫春暮,芳草萋涧绿。

寻源既回环,陟经亦迂曲。

藓翠对岩牖,潴清绕山麓

危條怯经吹,锐颖捷警目

朅来见鸡犬,偶尔散麈俗。

柴门延归客,欣遇古人瞩。

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夜久息群喧,理静适所欲。

微言寄欢悰,道惬心自足。

继游甘露源诗

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高眉山西北又有湛里源(今称大里源):

“其源虽不及木沈亦有东西两源各深十余里,茶笋出焉,明徐用检卜筑于源之

高眉山最近的源则是灵洞源。

(明朝)方太古写有

古灵洞源诗

每倚西风怀旧贤,洞源深处重凄然。

青山乱峙秋千点,古树独留春半边。

慌塚有情添客泪,石泉无主锁寒烟。

载寻相对洞门宅,一塌野苔人已田。

髙眉山地势高耸,附近群山连绵,“源”代表溪水的发源地,所以在水草丰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渐渐聚集,最终形成村落,这些带“源”字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新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1,明宣德年间,年号(1426-1935)p13,此处应该是(1426-1435)

2、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8,民国二年(1913)P14。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3、明方太古的诗第二句的“栖然”p231,应改为“凄然”.栖“停留;“凄”,悲伤,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

附二:童老伯还讲了一个”灭天下“的老故事,髙眉原住民盛培新先生留言提到”打汤瓶“老故事,今天终于补充完整。

(0)

相关推荐

  • 杨棣良║七磜行

    庚子六月六日,应韩世任先生之邀,本邑王乡贤及平远县诗联协会部分会员一行,到仁居镇七礤村作客. 七磜村位于红色古镇仁居西南面,距离圩镇仅四公里,是一个高山环绕,绿树成荫的盆地,仅有几十户人家,是典型的小 ...

  • 【每日一村】走进建德姜山村

    走进建德姜山村 由于我是黄店镇刘家村的缘故,在我20岁左右,曾来到过姜山村,那时,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就嫁在姜山村.我是同我父亲.哥哥三人来到姜山村的,那时由于家里造新房子,需要杉树,因此必须到姜山去购买 ...

  • 【乡土兰溪】 三峰殿口村的风水结构

    三峰殿口村的风水结构 三峰殿口村前临芝堰溪河道,后靠三峰山,其三个自然村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三峰山下,晋代时期,葛洪来到三峰山炼丹,现其遗址保存完好.三峰山状如三子拜母,因本地于宋朝时期出了陈天隐.董少 ...

  • 【兰溪雅韵】 白露山镜潭:有其景有其人

            白露山镜潭:有其景有其人   风景秀丽的白露山南麓的露峰下面,王家村西北侧,有泉水飞出,名为白露山南麓的露峰下面镜潭,潭水清澈可鉴.潭上边有一庵堂,叫"筑子瑞庵". ...

  • 【金华古村】虹霓山村古井

    虹霓山村古井 兰溪虹霓山村,位于省级风景旅游名胜白露山南麓.村前甘溪河道蜿蜒穿越,北倚白露山,景色清幽,山上千年古刹"慧教禅寺"潜藏山腹,松篁蔽天,晨钟暮鼓. 据虹霓山<黄冈 ...

  • 村名与文化|太贾村

    太贾村,位于万荣县城正北,东临北张户,西至万和,北与里望乡上井村接壤.地势平坦,紧临万通线,与邻村全部通油路,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县办国营化肥厂建驻该村. 太贾村是解店镇政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唐·戴叔伦《兰溪棹歌》、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3首写景的千古名作,各有一个千古名句,第一首曾被誉为七律压卷

    唐诗之中,一直不乏写景的名句,我们在感叹诗人巧妙构思的同时,也沉浸在他们所创造的绝美意境中,让人心灵变得放松.澄澈.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此处"漠漠"表示广阔 ...

  • 《兰溪棹歌》戴叔伦 |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

  • 古柏垣、能仁院-----兰溪棹歌第五十二首考证

    古柏垣中春已深,枝头姑恶逞鸮音. 东风零落能仁院,草没香台不可闻. 原注 杨溪桥东有徐用检所结瞻庵,中有古柏垣,相传为宋.元所植.明太祖取婺时, 曾驻师其下,有方姓老人拜伏曰:此圣天子也!喜而赐之诗, ...

  • 兰溪棹歌[ 唐 ]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

    兰溪棹歌 [ 唐 ]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兰溪棹歌】汇潭边上椒石山

    汇潭边上椒石山 汪诗编号 64: 跳珠溅玉汇成潭,椒石山前水染蓝.漫道武夷峰九曲,侬家相较更多三. 原注 椒石潭在县西北,椒石山下十二曲.山去县三十里上有飞瀑布如帘,冬夏不竭. 笺注 椒石:即焦石,在 ...

  • 【兰溪棹歌】 大仙故里有仙踪 葛洪炼丹在三峰

    大仙故里有仙踪  葛洪炼丹在三峰 汪诗24 黄湓闻说有仙踪, 我亦年来学饵松. 休道飞升安可望, 稚川丹井在三峰. 解释:在兰溪市云山街道的黄湓村,听说有晋代黄大仙的仙踪.黄湓为晋代叱石成羊的黄初平( ...

  • 【兰溪棹歌】忠孝克全三孝子

    忠孝克全三孝子              刘鑫 汪诗编号78 乞云有应陈天隐,祷雨无需金景文.忠孝克全从古少,董君节操更超群. 在黄店镇一带,古代属兰溪望云乡,宋代有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事母 ...

  • 【兰溪棹歌】溪头佳句缅杨公

    溪头佳句缅杨公    刘鑫 汪诗编号 73: 溪头佳句缅杨公,为问遗文剩几通.若问神明贤邑令,风流犹有杖牛翁. 原注 杨与立,浦城人,家于兰溪.受业朱子之门,有溪头诗云:"溪头石磴坐盘桓,时 ...

  • 【兰溪棹歌】应家赐笏有余光

    应家赐笏有余光 刘鑫 汪诗编号 62: 寻秋在在稻花香,信是江东一富疆.闲数前朝文物盛,应家赐笏有余光. 原注 邑多良田,故产米最广.横山乡应氏蔵其祖登第时,有赐笏.上刻云:"皇帝御集英殿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