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 杨贵妃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专权,政局混乱。

最后,皇后和安乐公主下毒,毒死李显。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编造李显的遗诏,让皇后听政。

宗楚客等人也劝皇后即位,并想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

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早就积聚了一批人。李隆基就与太平公主等人商议,要抢先下手。

这天夜里,流星如雪,李隆基带人杀死皇后,安乐公主正在照镜画眉,也被杀死。上官婉儿去迎接李隆基,为自己申辩,李隆基仍将其杀死。皇后一家和党羽也都被杀死。

天亮时,李隆基去见李旦,因自己擅自行动而请罪。李旦抱着李隆基哭着说:“保住李家天下,是你的功劳啊!”

宗楚客逃到城门,守门人说你是宗尚书,将其抓住杀死。

武氏宗族,有的被杀,有的逃跑,几乎绝迹。

太平公主让李旦即位,李旦推辞。李隆基等人一再相劝,李旦方才同意即位,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忌惮李隆基的强势,想选一个柔弱的人代替,就不断向李旦进谗,李隆基于是感到不安。

李旦要传位给李隆基,李隆基听说以后,飞马来见李旦,竭力推辞。李旦说:“你是孝子,何必要等我死了以后才即位呢?”随即传位给李隆基,就是唐玄宗。

李旦做了太上皇。四年后,李旦去世。

李隆基即位后,随即开始将太平公主的一些党羽流放。

太平公主仍然专权,大部分大臣依附太平公主,于是与李隆基矛盾加深。这些人开始谋反,并准备向李隆基下毒。

王琚、张说、崔日用等人劝李隆基及早动手,李隆基于是大开杀戒,太平公主被赐死,其家产不计其数。清理太平公主的党羽,一年也没清理完毕。对此,李旦一律不参与。

此前,高力士极力为李隆基效力,此时,高力士被升职,宦官的势力开始强大。

一次,姚元之问官吏的事情,李隆基抬头看着屋顶,不予回答,姚元之问了几次,李隆基都不回答,姚元之心里忐忑,退出大殿。之后,高力士说,您怎么不回答他呢?李隆基说:“大事他可以说,像今天这样的小事,还用得着都来问我吗?”高力士就告诉了姚元之,姚元之这才心安。

之后,李隆基称开元神武皇帝,姚元之为避讳,改回自己原来的名字,叫姚崇。

姚崇的儿子去世,因此他十多天没办公,等恢复办公时,不一会就把积压的事情处理完了,很是得意,就问齐澣:“我可以和古代的谁相比?可以和管仲、晏子相比吗?”齐澣说:“他们两人所用的办法在当时是可行的,但您的方法随时变化,好像比不上他们。您应该算是救急的宰相。” 姚崇听了很高兴,把笔一扔,说:“救急的宰相也不好找啊!”

后来,姚崇推荐宋璟代替自己。宋璟敢于冒犯李隆基,李隆基对其又敬又怕,有时虽然宋璟说的不合自己的心思,也勉强听从。

姚崇患病时,李隆基一天派人去问候几十次。源干曜暂时代替姚崇,上奏符合李隆基心思时,李隆基就说这一定是姚崇的意思,如果不符合心思,李隆基就说:“怎么不和姚崇商量?”

整个唐朝时期的宰相,以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为一流,无人能比。

李世民时候,大臣上奏,都必须有谏官、史官跟着,所以欺瞒之事较少发生。到许敬宗、李义府专权的时候,开始密奏。武后时候,密奏更加明显。

此时,在宋璟建议下,恢复了李世民时候的做法。

一次,李隆基在楼梯上向下看,看见一个卫士把吃剩的食物扔到洞里,大怒,要将其杀死。李宪说:“您这样偷偷看见了别人的过失,就要把他杀死,大家都会恐惧的。”李隆基就把卫士放了。

陆象先为政简约,宽以待人,对犯了过错的,总是批评之后就放了。有人说:“您不用刑罚,怎么树立权威呢?” 陆象先说:“我说的话,他们不会不懂的。如果一定要树立权威,我就从你开始!”

有大臣犯罪,张嘉贞建议处以棒刑,张说表示反对:“刑不上大夫,是为了保护其廉耻之心,所以说士可杀不可辱。如果有罪,可以判死罪或流放,最好不要行刑。”李隆基同意。张嘉贞很不高兴,出来后责怪张说:“你怎么说得这么严重?”张说回答:“时运来了,才能做宰相。如果大臣们都可以随意被行刑,那么将来也可能落到我们身上。我不是为他开脱,是为了所有的人。”

李隆基对自己的兄弟十分友爱,弟弟李业患病,李隆基亲自熬药,把自己的胡子都烧着了。所以,即使有人想离间,也没有机会。但李隆基不给弟兄们权力,也不让他们与大臣交往。

李隆基逐渐不喜欢皇后,就与姜皎商量要废黜皇后,姜皎却把消息泄露了出去。李隆基大怒,将姜皎流放。

这时,李隆基给自己的儿子们改名,原来的名字都是三点水旁,现在都改成了王字旁。

突厥人屡次向唐朝求婚而没被同意,很不高兴,对使者说:“吐蕃、奚、契丹,都娶到了公主,我们怎么没被批准呢?的确,那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女儿,但谁又会在意呢?我们得不到批准,是很没有脸面的。”

李隆基宠幸王毛仲,大臣们因此也常依附于王毛仲。王毛仲的女儿结婚,李隆基问还需要什么,王毛仲说就是缺客人。李隆基问:“张说、源干曜他们不去吗?”王毛仲说这些人会去。李隆基说:“我知道,有一个人你是请不到的,就是宋璟。” 王毛仲说是的。李隆基笑了:“明天我替你张罗。”

第二天,李隆基就对宋璟说了这件事。婚礼时,大家都不敢动筷子,就等着宋璟来。宋璟好半天才到,没喝一杯酒,就称肚子疼离开。宋璟刚正不阿,而且越老越执着。

齐澣劝李隆基警惕奸臣,又让李隆基对自己的话保密,但自己却对麻察说了,麻察就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大怒,斥责齐澣说:“你让我保密,你却对别人说?而且你不知道麻察是什么样的人吗?”将齐澣、麻察一起贬职。

宇文融善于敛财,得到李隆基宠信。在宇文融的影响下,李隆基和大臣们逐渐堕落。

后来,宇文融被贬。等需要用钱的时候,李隆基却又想起宇文融,对大臣们说:“你们说宇文融不好,现在缺钱了怎么办?你们能帮助我吗?”大臣们吓得不敢回答。

隋末时候,国内的马都被盗贼和外族掠去,唐初只得到三千匹马,交给张万岁管理,到此时,已经繁衍到七十万匹。

此时,李隆基宠信宦官,杨思勖、高力士为其中的佼佼者,但同样得宠的王毛仲却看不起宦官,高力士等人对其敢怒不敢言。

这时,王毛仲生子,李隆基让高力士去赐给很多礼物,并封王毛仲的儿子做五品官。高力士回来之后,李隆基问:“王毛仲高兴吗?”高力士说:“他抱着儿子说,这孩子做不了三品官吗?”李隆基大怒,不久将王毛仲贬职后赐死。

此后,高力士更加得势,奏书先到高力士这里,然后再给李隆基看,小事高力士就直接处理了。

李隆基去泰山封禅,之后才发现,此前派人去各地考核官吏,得到的结论与自己最新看见的相差很多。

李隆基让萧嵩推荐人才,萧嵩认为韩休性格和缓,就推荐了韩休。没想到韩休上任后刚直不阿,萧嵩就逐渐开始不喜欢他。但宋璟赞叹说:“没想到韩休能做到这样!”

一次,李隆基去游玩,问手下:“韩休知道我在游玩吗?”话音刚落,韩休的劝谏奏书就到了。

一天,李隆基看着镜子,默然不语。手下说:“韩休上任后,您都瘦了,怎么不撤了他?”李隆基长叹说:“我瘦了,天下才能肥。萧嵩常常顺着我,但我心里没底。韩休虽然总是跟我争执,但我心安。”

韩休多次与萧嵩在李隆基面前争论,一点也不给萧嵩留面子。萧嵩就请求退休,李隆基说:“我并没有厌弃你,你怎么就要走呢?” 萧嵩说:“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安稳回家。如果您厌弃我了,恐怕我的命都保不住了。”说着说着就哭了。李隆基也被感动了,说:“我再慢慢想想。”不久,萧嵩和韩休都被贬官。

李隆基喜欢一个侏儒,经常拿他当扶手使用。一天,这人来晚了,李隆基问他为什么来晚了,这人说:“有大臣跟我争道,我把他掀下了马,所以来晚了。”李隆基说:“如果没人追究,你就没事。”不一会,诉状就到了。李隆基立刻喝令其退下,最后这人被处死。

李隆基精晓音乐,亲自在梨园给乐工上课,当时人称“皇帝梨园弟子”。

一次,李隆基宴请百官,喝醉的就用轿子抬回家,最后路上的轿子一个接一个。

李隆基自己种了一些小麦,然后对手下说:“我看外面种的很多长得不好,所以自己种一点试试。”

李隆基去五凤楼游玩,让周围的官员都带着歌舞来比赛。百姓蜂拥来看,人声鼎沸,李隆基连音乐都听不见,虽加以驱赶,也无法堵住人群。高力士向李隆基推荐严安之,严安之来了之后,用手板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说:“进圈者死!”三天之内,人们指着圈子互相提醒,没人敢进。

李林甫到处探听李隆基的消息,所以每次上奏都很让李隆基高兴。

李隆基听说牛仙客有能力,想提拔他,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名望不够,坚决不同意。李隆基大怒:“事情都得由你决定吗?”张九龄说:“这是我的职责。”李隆基说:“你说牛仙客名望不够,那你有什么名望?”李林甫又在旁边敲边鼓,最后牛仙客被提拔。

李隆基曾经想让李林甫做宰相,就问张九龄。张九龄说:“这人恐怕是以后的祸患。”李隆基不听。

这时,李隆基在位时间长了,逐渐奢侈,政务也关注得少了。李林甫善于察言观色,并经常诬陷张九龄,所以张九龄逐渐被疏远。

李隆基宠爱武惠妃,想废黜太子,张九龄反对。

安禄山是外族,跟史窣干成为朋友。

安禄山战败,本应处死,李隆基却予以赦免,张九龄说:“安禄山本应处死,而且他带有反相,是个后患。”但李隆基不听。

史窣干上奏时,得到李隆基的喜欢,赐名思明。

这些事加起来,最后,李隆基将张九龄贬职。此后,大臣们都明哲保身,不敢说话了。

但李隆基始终还是看重张九龄的。之后每次有人推荐人才,李隆基都问:“风度赶得上张九龄不?”

李林甫善于隐藏自己,当面对人好言好语,背后偷偷加以中伤。对李隆基喜欢的人,李林甫先是与之友善,然后慢慢用计,令其与李隆基逐渐疏远。当时人称李林甫为“口蜜腹剑”。

李隆基曾经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做什么?这人是可以用的。”李林甫就偷偷告诉严挺之,说皇上想见你,你可以说回京看病,就可以见到皇上了。严挺之信以为真。回头,李林甫就对李隆基说:“严挺之衰老有病,适合做闲职,方便治疗。”李隆基叹息不已,就按李林甫说的做了。

一次选举人才,备选的人有上万人,六十四人入选,这时张倚刚被李隆基宠幸,李林甫的党羽宋遥、苗晋卿就将张倚的儿子选为第一,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安禄山,安禄山就去和李隆基说了。李隆基于是把这些人召来面试,张倚的儿子一天也没写出一个字。最后,宋遥、苗晋卿和张倚都被贬。

李隆基提拔杨慎矜,杨慎矜因为自己没通过李林甫而被提拔,竟没敢接受。

李隆基想选拔人才,李林甫故意严格考试,最后竟没有一个人合格。李林甫反倒向李隆基祝贺,说人才都已得到使用,外面已经没有遗漏了。

这时,李隆基问高力士:“现在天下无事,我想把政事都交给李林甫,怎么样?”高力士表示反对,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从此高力士不敢多言了。

李林甫诬陷李适之,吉温施诡计取得证词。

此前,有人推荐吉温,李隆基见了吉温之后,说:“这人不是好人,我不用他。”后来,李林甫见了吉温,大为高兴。吉温与罗希奭从此成为李林甫的爪牙,审讯严酷,当时人称“罗钳吉网”。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很为未来担忧,一次,李岫指着役夫对李林甫说:“您结仇太多,如果祸患来临,您即使只是想做一个役夫,能如愿吗?”李林甫听了很不高兴:“事情已经到了今天,又能怎么办?”

每天,李林甫早早就下班回家,大臣们有事,就都到李林甫家里去汇报。

以前的宰相,随从很少,外出时也不回避百姓。到李林甫的时候,很怕有人行刺,带着很多护卫,外出还要清街,回到家里也是一道门加一道门,一道墙加一道墙,地面铺石板,一晚要换几个住处,连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

之前,唐朝的边帅都用忠厚的名臣,功劳显著的往往能做宰相。

此时,李林甫怕这些人进京影响自己的位置,就对李隆基说:“边将不如用外族人,又能打仗,又没有党羽。”所以安禄山等人都得到重用。

李隆基将太子废黜,不久将其赐死。

太子死后,李隆基犹豫了一年多,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最后高力士建议立长子,于是李玙被立为太子。后改名为李绍、李亨。

武惠妃去世后,后宫里没有李隆基满意的人。有人说李隆基的儿子寿王的妃子杨氏很美,李隆基见到之后很是满意,就让杨氏自己请求做女官,名为杨太真。然后给寿王又娶了一个妃子。李隆基自己偷偷把杨太真接入宫里。

杨太真被封为贵妃。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因此腾达,分别称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三人势力强大,受贿无数。

杨贵妃得宠,很多人来进献财物。杨贵妃想吃鲜荔枝,从岭南飞马运来,色味不变。民间因此有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一次,杨贵妃大闹脾气,李隆基大怒,下令把杨贵妃送走。这天,李隆基很不高兴,不想吃饭,动不动就打手下的人。高力士见状,请求把杨贵妃接回,从此杨贵妃更受宠幸。

杨贵妃又一次触犯李隆基,又被送回家。不久李隆基又后悔了,派人去给杨贵妃送吃的,杨贵妃哭着对来人表达自己的忠心,并剪下一缕头发送回代表心意。李隆基马上让高力士去把杨贵妃接回,宠爱比以前更深。

安禄山善于处事,同时上下贿赂,很多人都夸奖他,李隆基因此认为他有才能。

安禄山十分肥胖,肚子垂过膝盖,说自己腹重三百斤。他表面上老实,实际上很狡黠。他让人长期在京城为其通报消息,同时自己源源不断地向上献礼物。

在李隆基面前,安禄山善于应对,又很幽默。李隆基曾经指着安禄山的肚子说:“这里面是什么?这么大?”安禄山说是赤心。安禄山又假装不拜太子,称只知有天子一人。这些都让李隆基十分高兴,于是让安禄山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称为兄弟。安禄山借机拜杨贵妃为母亲。

杨贵妃的族兄杨钊与李林甫一起陷害了很多人。李林甫还想陷害太子,但有高力士保护,太子才得以安全。

李隆基给杨钊赐名叫杨国忠。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住宅挨着,两人昼夜往来,毫不隐晦。

李隆基派人给安禄山修建府宅,府里的器物超过皇宫。李隆基还常吩咐一定要用好的东西,免得让安禄山笑话自己。李隆基每当有好吃的,都要送安禄山一份,致使送去的东西接连不断。

安禄山能随意出入皇宫,能和杨贵妃一桌吃饭,有时通宵不出皇宫,对此外面有很多传言,李隆基也不怀疑。

但安禄山只惧怕李林甫,李林甫能猜透安禄山的心思,常常一语道破,安禄山十分惊讶,即使寒冬时见了李林甫,安禄山都汗流浃背。

此时,高力士也威望很高,太子称之为哥哥,诸侯王称之为翁,驸马辈称之为爷。但高力士性格和缓,大臣们也不恨他。

此时,国内富裕安定,人们到处行走都不用带兵器。国内富庶,李隆基因此不在乎钱,用钱无度。这时皇亲国戚都以美食为时尚,李隆基派专人负责食物,动辄准备几千盘食物,一盘就相当于十个普通人家的家产。

但边境士兵越来越多,耗费加大,百姓开始受苦。善于敛财的官员得到赏识。

军队方面,士兵减少后,也不添加,军资耗用殆尽,边将则侵吞士兵钱财,所以天下人以当兵为耻,军队下层官员晋升无望,也没人愿做,少数想当兵的,都是市井无赖,从不练武,军力几乎为零,仅有的精兵良将,都在西北。

安禄山见唐朝军力荒废,开始逐渐藐视唐朝,并积聚了八千多壮士,战马数万匹,武器无数。

李林甫病死,杨国忠接任。

杨国忠为了树立名望,遇事总是先询问别人的想法,于是得到很多赞誉。

安禄山见李林甫已死,丝毫没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就多次向李隆基说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不听。

其他说安禄山要造反的人,都被李隆基处罚,所以虽然人人心里有数,但都不敢说。

李隆基要进攻南诏,百姓们怕南诏的瘟疫,不敢应征,杨国忠强行征兵,百姓怨声载道。结果全军覆没。杨国忠谎称战胜,继续派兵前往,士兵前后死亡二十万人,但没人敢说。

李隆基却对高力士说:“我老了,政事有宰相,边境有将领,还怕什么呢?”高力士说:“我听说南诏几次失败,而且边将军力强盛,您将来怎么管制他们呢?”李隆基说:“你不要再说了,我慢慢想想。”

天降大雨,李隆基怕庄稼受影响,杨国忠挑最好的禾苗给李隆基看,说:“雨虽然大,但庄稼没事。”其他人也不敢说灾荒的事。

李隆基问高力士:“雨下个不停,有什么情况你可以说。”高力士说:“您把权力给了宰相,赏罚无度,我哪里敢说?”李隆基听了,默然不语。

杨国忠等人再次称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派人去看安禄山的动静,这人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说安禄山是一片忠心。

李隆基终于对安禄山有所怀疑,再次派人去看,回报说安禄山已经肆无忌惮了。

杨国忠见李隆基仍然对安禄山没死心,就多次去刺激安禄山,安禄山终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义起兵。

但刚开始,李隆基听说安禄山起兵,仍然认为是有人诬陷安禄山。

安禄山所向披靡,只有颜真卿联合周围的人固守,李隆基听说之后大喜:“我还不知道颜真卿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能做到这样?”

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人也对安禄山开始阻击。

杨国忠建议逃往蜀地,李隆基带着亲近仓皇出城,大臣们不知道,还来上朝,见宫里乱糟糟的,不知道李隆基去哪里了,于是大家四散奔逃。

李隆基逃到咸阳,当地官员已经逃走,李隆基要吃饭,当地人没人回应。到了中午,李隆基还没吃上饭,杨国忠只好去买饼回来。这时百姓也来献上粗茶淡饭,皇孙们抢着用手抓着吃,不一会就吃没了。李隆基哭着给百姓们饭钱。有百姓说:“安禄山谋反之心已久,您却不听劝谏,要不是事情到了今天,我们哪有机会见到您,来说这些事呢?”

李隆基继续前行,随从不断逃走,中途休息的时候,连灯也没有,大家胡乱躺下,也无法辨别身边人身份的贵贱了。

这天,李隆基逃到马嵬驿,将士们又累又饿,愤怒异常。陈玄礼请求太子杀了杨国忠,太子还在犹豫。

这时,吐蕃二十多个使者向杨国忠要食物,军士就大喊:“杨国忠要和吐蕃人造反!”于是奋起杀死杨国忠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李隆基听见动静,出来安抚士兵,士兵们要求杀了杨贵妃。李隆基听了,走进门去,扶着拐杖,低头不语。外面还在催促不止,李隆基说:“杨贵妃在宫里,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高力士说:“杨国忠已被杀死,以后贵妃在您身边也不会安宁。您好好想想,士兵们稳定,您才能安全啊。”李隆基才让人勒死杨贵妃。这时外面的人方才谢罪。虢国夫人等人逃走,中途被人杀死。

这时大家说去哪里的都有,李隆基想去蜀地,但怕大家不同意,竟不敢开口。众人力劝太子杀回京城,李隆基等了太子半天,不见太子跟上来,等听说了原委,就说:“这是天意啊!”于是让太子即位,并派人跟随太子,自己继续前行。

跟着李隆基的士兵们不愿继续前行,仍然喧哗不休,正好这里有很多丝绸,李隆基就把丝绸摆出来,哭着说,如果有不想继续前行了,可以拿着丝绸回家。士兵们也哭了,情绪这才稳定下来。

李隆基逃到咸阳,问高力士:“大臣们谁会追随我来呢?”高力士说:“张均、张垍会来,房管不会来。”李隆基说不一定。不久,房管来了,张均、张垍没来,李隆基对高力士说:“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起初,李隆基答应张垍的女婿做宰相,最后却没任命,张垍就有些不高兴。对此,李隆基心里也明白。

此时,太子即位,就是唐肃宗。李隆基做了太上皇。

李隆基传令天下。之前,大家都不知道李隆基去了哪里,此时方才知道。

此时,李隆基才想起张九龄的先见之明,痛哭流涕,派人去祭奠张九龄。

唐肃宗把李泌找来说:“我已经上书请太上皇归位了,我还是做太子。” 李泌问:“还能追回来吗?”唐肃宗说不能了,李泌说那太上皇不会来的,唐肃宗问为什么,李泌说,按情理就是这样的。唐肃宗问那怎么办,李泌说你再以大臣们的名义上书吧,就说请太上皇回来,您尽孝敬之情。

不久,唐肃宗先接到李隆基的信,说不回来了,唐肃宗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接着使者又来报告说,李隆基接到第一封信,来回彷徨,饭也不吃,接到第二封信,就高兴起来,边吃饭边听音乐,还定下了回京的时间。唐肃宗对李泌说:“这都是你的功劳!”

此时,张良娣和李辅国专权,李隆基身边的人都看不起李辅国,李辅国就对唐肃宗说,李隆基和高力士等人经常跟外人沟通,对唐肃宗不利,唐肃宗置之不理。李辅国就偷偷减少了李隆基那边的马匹,李隆基见状,对高力士说:“我儿被李辅国蛊惑了。”

李辅国又派人请求把李隆基接回皇宫,唐肃宗不同意。正好赶上唐肃宗患病,李辅国就假称唐肃宗的命令,带人全副武装去请李隆基,吓得李隆基差点跌下马,幸亏高力士断喝:“李辅国何得无礼!”李辅国才有所收敛,但李隆基身边的侍卫只给留下几十人,还不让高力士等人留在身边。

事后,李辅国带着将领去向唐肃宗谢罪,唐肃宗见众将也在,就稀里糊涂默认了。

不久,高力士被流放,李隆基身边的其他人也被遣散。

之后,唐肃宗有些后悔,想杀了李辅国,又因为李辅国手握兵权,而犹豫不决。唐肃宗又惧怕张良娣,不敢去看望李隆基。

不久,李隆基就去世了。

(0)

相关推荐

  • 173篇:为什么会有人给李林甫翻案?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73篇 为什么会有人给李林甫翻案? 和堂妹勾搭上的杨国忠,转过身就撞了 ...

  • 杨玉环: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贵妃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在讲述杨贵妃之前,我想先说一个曾在小学任教的经历. 那是小镇上唯一的小学,仅有的十位女老师中却有两位名 ...

  • 闲坐说玄宗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玄宗在位45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人生轨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惨不忍 ...

  • 此物最相思(第339章)

    当长安被叛军铁蹄践踏后,曾经的繁华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血流成河,是白骨森森.就连长安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 "杀人魔头"孙孝哲指挥叛军在长安残酷暴虐,仅 ...

  • 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谁是“马嵬驿事变”的幕后主谋?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哥舒翰等人降敌,潼关失守.玄宗"西巡"避祸途中,杨国忠.魏方进等人被禁军杀害,杨贵妃也被下令缢死,这就是著名的"马嵬驿事变&qu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吴起的一生

    吴起,最早在鲁国做官. 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大将去和齐国交战,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让鲁国人不敢相信吴起. 吴起为了取得信任,杀死了妻子,被封为大将,把齐军打得大败. 有人因此在鲁国国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商鞅变法

    商鞅,原名公孙鞅,因被秦国封于商於,而被称为商鞅. 公孙鞅开始在魏国的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公孙鞅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就重病不起.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问到身后之事,公叔痤说:"希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 增兵减灶

    孙膑是和庞涓在一起学的兵法. 庞涓到魏国做将军,想借助孙膑的能力,便把孙膑请来,又怕孙膑得势,就设计砍断了孙膑的双脚,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 后来,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时,孙膑偷偷与他相见,说服了齐国使者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苏秦和张仪

    苏秦向秦王献策取天下,秦王不采纳,苏秦就去游说燕.赵和其他国家联合抗秦. 这时秦国攻打魏国,又要进攻赵国.苏秦担心这会挫败联合各国的计划,于是挑动张仪去秦国用计. 张仪和苏秦曾经一起在鬼谷门下学习合纵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孟尝君田文 鸡鸣狗盗

    齐国的田婴有个儿子叫田文.田文建议田婴广散钱财,蓄养门客.田婴便让田文主持这件事. 田婴死后,田文接班,号为孟尝君.他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孟尝君的名声传遍天下. 秦王听说孟尝君的名望,邀请孟尝君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乐毅伐齐 千金买骨

    燕昭王励志图强,想用重金招募人才.他向郭隗说:"您如果见到人才,我一定重用." 郭隗说:"古时候有个君主派人去买千里马,那个人找到一匹已死的千里马,买下马头带回来.君主大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田单与火牛阵

    正当乐毅攻打齐国时,齐国的一个小官田单在忙着让家人用铁皮包上车轴外端. 燕军大军压境,人们争相涌出城门,人车挤成一团. 木制的车轴因此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只能眼睁睁被燕军俘获. 只见到田单家族的铁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通过与胡人的交往,认识到中原战车和步兵的局限性.于是开始倡议借鉴胡人的短装,学习骑马射箭. 这个认识是跨时代的.直到后来的元朝,胡服骑射的威力才得到最大的展现. 赵武灵王说:"愚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