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其媚于奥(3-13)

臣民僭礼越礼,家人下属干政,在孔子时期的诸侯各国已司空见惯。孔子无力改变,只能自己苦苦坚守着初心和底线。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

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媚,谄媚、巴结、奉承。

奥,室内的西南角,为尊长者居之。这里指位居西南方的家神,可以理解为代指卫灵公。

灶,烧火做饭的设施。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可以理解为代指当权之人。

天,上天,这里隐喻代指君王。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们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那祈祷什么神也没有用的。”

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关于祭神的问题,实际上隐喻着一个深奥的道理。话还得从两头说。

先说灶与奥。灶就是灶神、灶王爷。灶王爷是管吃饭的神,过去每家都在厨房供有灶神。中国传统习俗里,农历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称为小年,也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这天,灶王爷要回到天上述职汇报,到正月初四(一说正月十五)再回到人间。人们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就用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让他“上天言好事”。所以,每家每户过小年都吃麻糖、粘糖瓜,所以有歌谣“二十三,糖瓜粘,打发灶王爷上了天”。奥的方位表示尊长,有如家庭的当家人,奥神自然就相当于家神。

再说卫灵公与王孙贾。卫灵公当政之时,政权被南子、弥子瑕等人操纵。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原为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生性淫乱,与宋国公子朝私通。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呆了多年,卫灵公对他很好,很想起用他。南子也想拉拢利用孔子,与孔子隔帐见面。南子叩头还礼时,身上佩饰发出清脆响声,孔子学生子路对此颇为不满。王孙贾和弥子瑕都是卫灵公的权臣,南子为卫灵公的宠妃,这三人都能影响卫灵公给孔子入仕提供机会。所以,王孙贾以“奥”隐喻卫灵公,以“灶”隐喻卫灵公身边的大臣(也可能是指南子、王孙贾本人等),所以劝诫孔子与其只与君王交好,不如结交君王身边的大臣,大臣可以在君王面美言,否则君王也不会任用孔子。

(电影《孔子》剧照:孔子与南子)

孔子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一切都按“礼”行事。孔子强调如果不按礼行事,得罪了上天,向谁祈祷也没有用。此观的弦外之音在于,孔子借此委婉地告诉王孙贾,“我肯定是不会采用不正当的方法依靠你(你们)得以入仕”。正因为如此,尽管卫灵公想重用孔子,但身边大臣却以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一旦有不忠不诚之心,将会严重影响到卫灵公的统治为由,极力劝阻卫灵公,终未能起用孔子。

本章充分表明了孔子对“礼”的坚守和为人为政的价值观。祷告的实质不在于求得神灵、祖先的保佑,根本目的在于守护自己的良心、初心和道德底线,坚持做一个坦荡荡的正人君子!一个人如果突破了道德底线,终会无可救药。当然,我们也由此发现,卫灵公时期的政治生态非常恶劣,家人下属僭礼干政的不良风气漫延成灾,要管好身边的人已是为政之要,可是当时的卫灵公已经无能为力了。

(0)

相关推荐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6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八佾第三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 ...

  • 媚奥媚灶皆是媚——《论语》悟读【52】

    媚奥媚灶皆是媚,不亢不卑真名士--题记 <论语>第三篇第十三章: [原文] 王孙贾(卫国权臣)问曰:"与其媚于奥(奥,家中西南隅,尊者居之,是五祀中的中溜神),宁媚于灶(灶神,主 ...

  • 论语解读:获罪于天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名言故事 王孙贾是春秋时 ...

  • 视频·每日读论语卫灵公15.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荀卿庠读书会每天读论语]卫灵公15.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翻译]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 ...

  •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第13期(附精彩视音频)

    [传统文化讲堂]<论语>(上) 一.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二.<四书反身录>:世间多事多起于争,文人争名,细人争利, ...

  •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1名正言顺上好礼义民皆敬服

    题文诗: 子路问政,子曰以身,先之劳之,先劳无倦. 仲弓也者,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各有司, 赦其小过,举贤才也.问曰焉知,贤才而举? 曰举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问曰: 倘卫之君,待子为政,子 ...

  •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题文诗: 子曰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有曰:鲁卫之政,似兄弟也.孔子之谓, 卫公子荆:其善居室,始有财时,曰苟合矣; ...

  •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3欲速不达言信行果中行狂狷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3欲速不达言信行果中行狂狷 题文诗: 叶公问政,孔子答曰:使近者悦,远者来附. 为政以德,仁至义尽,至服心服,心悦诚服. 子夏也者,为莒父宰,问政子曰:使无欲速, ...

  •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4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刚毅木讷君子悦道

    题文诗: 子曰善夫,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作巫医.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恒有一德, 损以远害.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也者, 同而不和.君子积善,小人积恶.子贡问曰: 乡人也皆,好之何如?子 ...

  • 石老师带你读《论语》(13)

     语文何必"为王"? 北京课外辅导情况分析--您的慧眼不应朦胧 真实青春自芬芳--献给行走在青春路上的同学们 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整理版(带重点标记) 北京各区模拟题中有关< ...

  • 三读论语.学而13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礼.义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两个字,前边说礼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而<礼运>中说"礼义以为纪&qu ...

  • 再读论语滋味长13

    (一) <大学>一共1753个字, 其中经205个字,传1548个字 1548个字是用来解释205个字 201个字是用来解释4个字 那四个字叫: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三 有子曰(1):"信近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