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街”国际研讨会
辗转反侧,为从哪个角度入手犯愁:十分壮观的作者队伍,共同描绘“当下”的《清明上河图》;《坡子街》是百姓大舞台,常玫瑰们圆了文学梦;华学诚作品,将成为泰州文学爱好者的必备工具书;司马小萌的语言独特……
《泰州晚报》早更名为《坡子街》。《坡子街》已用多国语言出版。作者微信群分语种建立。与老伴住在南京坡子街养老院。《拜老婆为师》反映的老人生活,那是过去的故事。手机振动,邀我参加“'坡子街’文学现象命名国际研讨会”,地址在王鸿卫设计的泰州坡子街国际饭店,用餐是刘春龙指导的“鱼宴”,倪高扬学生学生的学生还要向健在的首批作者献花。
外孙女高兴地开车送我,得意地让外曾外孙女看《我和外孙女》。
刘治为大会忙碌。翟明身体还很硬朗。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王玉兰拄着拐杖。有好多未曾谋面,不同肤色,但名字熟悉的作者。见到白发苍苍的陈铭,又让我想起《战友聚会》中的往事。
大会主题是“'坡子街’文学现象”命名问题,“泰州派”、“坡子街文学”、“翟明派”,供参会者讨论。我忘带助听器了,急得满头大汗……
急醒了。
2021.3.1.晨于南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