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在“特异功能”状态下的第二个“意识”(二)
我们都知道,“常态意识”是在不断进步的,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标志,是从最古老的一种“原始思维”,到社会不断发展后的“思维进化”,表现形式为人更加“聪明”,比如人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大脑“常态意识”进步的表现。物质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是“常态意识”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也是如此。就拿交通工具来说,人类从最原始的直立行走,到独轮车的出现,然后有了两轮车、四轮车、马车,再后来就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不仅说明人的“常态意识”进步了、聪明了,更重要的是,人类把聪明变成了智慧。
从古至今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也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延续的,只是因为社会的进步,人类“常态意识”的不断进化,导致“超常意识”越来越少,应该说是一种“退化”,但却从来不曾消失。
那么,“常态意识”与“超长意识”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想从我们双眼的“看”字说起。
记得我曾经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在静下来的时候闭上眼睛,然后看看自己的脚心,自己的肚脐,自己的腰眼,自己的屁股蛋(屁股蛋的皮肤很粗糙,颜色也偏重)。我在讲课时,讲到人体自然科学的时候,一时兴起,就让大家“看”这些部位,大家基本看不到,刚开始还觉得有些奇怪,后来又试了很多的人,都说看不到,我才发现是自己太奇怪了。
我现在想说说这个“看”字。
你此刻轻轻闭上双眼,然后把两只手从体侧慢慢向两边抬起,用手指慢慢的抓挠,能看到自己手指的动作吗?应该说很多的人看不到,有些人隐隐约约有些异样的感觉。好了,有感觉的朋友(哪怕有一点),你觉得你是“看到的”,还是“感觉到的”?说不清楚吧!好了,如果不是很明显,那么晚上天黑的时候,你在自己的房子里,关上灯再试试看,是不是会更清晰一点。什么感觉?这次是“看到的”,还是“感觉到的”?还是说不清楚吧!好了,继续,把手放下来,注意你的双脚,十个脚趾轻轻地抓挠一下,认真“看”,能“看到”或者能“感觉”到吗?好像迟钝一点,没有手指那么明显。再“看”脚心,能“看到”或者“感觉”到吗?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对吧!很清晰的就是敏感的,有一点感觉的就是有一点敏感的成份,没有感觉的就是迟钝的。我的认识就是:“形象性思维”的人基本都属于“敏感型”的,“逻辑性思维”的人基本都属于“不敏感型”的。那么什么是“形象性思维”的人呢,比如演员、作家,从事文艺、体育行业的,有人说,我们都不从事这些行业啊,那么你就听一段故事,如果在听到有关山水的描述时,你能“看到”(在脑子里)景象的,那就是“形象型思维”,平时表现的特点是爱激动,看电视爱流泪,遇见一点不随心的事情就情绪低落,有时为一点小事情爱发脾气,买东西很即兴;如果在听到有关山水的描述时,你能“看到”(在脑子里)的是文字,平时做事情就很理智,看电视不激动,买东西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绝不会因为别人的“忽悠”而增加你的购买欲,这就是“逻辑型思维”,这种思维的人,很多都是科技工作者,领导干部;其他思维类型双方面都有一点的,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
关于是“看到的”,还是“感觉到的”实际很难彻底分辨清楚,我这样描述吧:手指在动的时候,是脑子里在“感觉”,然后又好像能够“看见”,慢慢体会,最后的结论,好像两者“都有”,而且最大的特征是,这些能够“看到”、能够“感觉到”的,都是全方位的,不是一个平面。好了,问题就来了:“看”是一条直线,视线是不会拐弯的,那么你“看”的时候,是从哪个角度看的?比如“看”自己的脚心,眼睛是从脚底板下面往上“看”的,还是从别的角度“看”的?如果是从脚底板往上“看”到的,就是“常态意识”,而实际上这个“看”是一个三维空间,是“超常意识”,“常态意识”是根本“看”不到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