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丨周传瑛:谈昆曲小生表演艺术 2024-08-04 02:27:58 专一、专注 就 等 你 来 关 注 不急不躁做文化的践行者 昆曲文化 每天早上辰时 07:45 按时送达 在我们昆曲中,有一套分得相当精细的表演艺术。像小生这一门,就分做官生(又称纱帽生)、巾生、雉尾生(又称鸡毛生)、鞋皮生(又叫苦生)、黑褶子小生和娃娃生等。在歌唱上,各种生角都有不同的唱法,而最突出的,是在表演艺术各有很大的差别。官生,有大官生、小官生之别。如《长生殿》中的李隆基、《惊鸿记·吟诗脱靴》中的李太白,都是由大官生来扮演的;《贩马记》中的赵宠、《白罗衫》中的徐继祖、《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荆钗记》中的王十朋等,都是由小官生来扮演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简单地说,凡是戴髯口的官员均属大官生,而青年官员则属小官生呢?不是的,这是比较笼统的、硬性的说法。因为戏中的人物,由于年龄、经历、处境的演变,他的性格与思想感情也是处在转变状态之中。如《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就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在《称庆》《南浦》中,他是一个未得第的读书人,以巾生来扮演比较适宜,并且还带有一些黑褶子小生的演法;在《请郎花烛》至《赏荷》、《盘夫》中,则以小官生的手法来表演;到《书馆》这一场戏,他已是位重身贵,而且在戏剧矛盾上也发展到最高潮,就要完全用大官生的手法来表演了这样才会更符合他的气势。 由于时间处境的特殊,演员可以灵活地参用各种不同的生角演技。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谈一谈《贩马记》中赵宠的演法。在《写状》中,剧情是发生在内室,而且是青年夫妻之间的事情,因而赵宠在坐立行方面,都略带有巾生的身段和动作。如他在听桂枝叙述身世时,作“搁脚”的姿态,这个身段看起来很随便,然而也有很多可注意和研究的地方。首先是要把衣服后面拉平,然后坐下,把小腿肚搁在另一腿的膝部上面,搁起的那只脚尖要跷起,这是要用脚踝的劲力,同时腰身要挺直,避免弯背。坐定之后,还要将前面的衬衣拉齐,再把“帔”的两角也拉齐,这样,才能美观;要是有一面帔角落在地上,即使你坐得很正确,看去也是很不顺眼。又如在执笔写状之际,状纸上要写他夫人的名字,他问:“夫人,你叫什么名字?与我讲!”这是要带点俏皮的语气,惯例还要作“揩鼻”的动作(小生在愉快、得意时常常要用到的一种动作)。这一个小动作的做法是:左手甩袖,右手稍作兰花指,食指挺直从左眉梢角起向右转很敏捷地打一小圆圈,然后指略一弯由鼻孔口擦过,再指向旁边的桂枝的面部。这完全要用手腕柔软的功夫,要是不加注意,如手指没有打圆圈就用手臂转动向右一指,那就成了小孩子揩鼻涕的样子,一点也不美观了(无论哪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熟练地掌握并使它产生美的感觉)。 在《三拉团圆》中,是赵宠在参谒上司的时候,按照封建时代的官场礼仪,他就应该做到很稳重。当桂枝被新按院扶入后堂,这突如其来的事,使他莫名其妙,引起了他的惊慌失措。他急奔上场,向左右二次探望,以及被胡老爷阻挡的“三照面”,这些都是繁复的身段,特别是在下场前连说三声“我要闯!”时的身段,用的是三个“穿甩袖”连带“三踢脚”,手臂要甩得圆,身子要稳,踢出去的脚也与武生的不同,略带“跨腿”的动作(有点像小学生踢毽子的样子)。闯进院门用的是“下跪”动作。一般的做法是:打恭下去时双手撩起袍角,脚尖向上一跃,膝盖与脚尖同时落地成个“跌扑”的姿势,并且要使后面的袍角齐平。当按院问他:“这告状的是你何人?”这一问使他很迫,他只说个“这!”字,在一这瞬之间,他的身子转向下场角,成“倒脱靴”的姿势。我从前学习这个动作是:左手穿袖带甩,右腿跨起,只运用左膝盖的功夫向左转身面向下场角。这个动作较难做,不经过长期锻炼是难以做好的。但我个人以为这一身段有些卖弄技巧,如将“跌扑”改为“猛跪”,似乎更符合于当时情况。这里有一个小动作值得注意,就是翻身是从右手转过来,本来双膝下跪,现在一转身成左腿弯、右腿挺直,臂部着地,在左手穿袖带甩同时必须用右手将右面的袍角一撩才可坐下,否则就有跌倒可能,甚或扯破衣服。另外,纱帽翅的功夫也很重要,如在上述的一转身之后,紧接着就是保童把他扶到椅子上的“抖索”身段,他没有坐稳,只是靠着椅垫,双手放下,且两脚尖还是点起,这时要使二帽翅抖得灵活,而且不宜摇头。这完全是靠浑身哆嗦的功夫。这里是表现赵宠的惊慌失措,这与他在《写状》中的抖法以及李太白在《吟诗脱靴》中酒醉得意时的抖法是截然不同的。《长生殿》中的李隆基,通常是用大官生来扮演的,它与小官生的演法有许多不同。但我在实际表演中是这样运用的:《定情》《惊变》《埋玉》中完全用的是大官生表演形式;在《密誓》《小宴》(《小宴》原属《惊变》一出戏的前部,但剧场惯例是把它分做两出来演),因为是执扇上场,为要加强舞蹈性,所以要略带巾生的形态。如在《密誓》中有二次看天的表演:第一次,李隆基说:“牛郎织女隔断银河,一年才得一度,这相逢真非容易也!”是开扇笃右脚而眼望空,表示望到了银河;第二次,他在盟誓时说:“在天愿作比翼鸟。”是左手反膀右手折扇指天望空,这是想象着天空中比翼并飞的鸟,形容他和杨玉环的爱情。由于曲意不同,故二者身段设计也不同。又如在《小宴》中李隆基唱:“携手向花间……”是他与杨玉环共同在欣赏御园的秋色,二人载歌载舞地描述着园中的景色,是完全用身段来向观众解释“曲意”说明当时的情景。这也就是昆曲在表演风格上的特色。这几场戏虽然也是执扇表演,但与《玉簪记·琴挑》中的潘必正(巾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紧拉《小宴》之后杨玉环酒醉被扶入场,突然鼓声大震,进入了悲剧的紧张阶段,此时,隆基用“单执袖”来表现他的惊慌(“执袖”与“甩袖”的动作是不同的,前者是袖子向里执后者是袖子向外执,手心向外)。下面唱《扑灯蛾》曲子时,身段很难做,主要是要表达心绪不宁的状态,如唱到“萧萧飒飒,西风送晚……”时,双手一起一伏地动着,他的外形要结合内心的恐慌、感叹不安的情绪。以上谈的是官生,其次谈一谈巾生。巾生扮演的是文质彬彬的书生辈,是一些“风雅人物”,如《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玉簪记》中的潘必正、《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白蛇传》中的许仙、《狮吼记》中的陈季常、《西楼记》中的于叔夜以及《花魁记》中的秦钟等。但是,我认为千篇一律地运用“风雅”的手法来表现还是不够的。像许仙是个药材店员,秦钟是个卖油郎难以完全列在“风雅”之林。就许仙这一人物来说,至少也要分三个不同的阶段:在《借伞》时,要体现出他的朴质诚实,否则,白娘子不会对他起爱慕之心;到了“保和堂”之后,由于沾染上了一些仰求利息的商人气质,多少减弱了他的诚朴本质;到《断桥》《合钵》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没有主见的软弱无能的人了。在《断桥》一戏中,“爱”和“怕”在许仙的心底起了激烈的冲突,的心情异常的复杂,他一方面想到平时白氏对他的忠实相待而有动于衷,另一方面又受了法海的惑言,不能不对白氏起怀疑和畏惧心理。到断桥时,猝然听到她们的声音,他不及思虑就向前跑。这一逃下场的步伐,舞台术语叫作“小窜步”。它的做法是在上场角起正步形,双膝向前一屈,同时身子向前微倾,双手只用三个指头在膝盖上拎起褶子,先是左脚向前一点,脚尖向前一跷,趟个圆形仍踏原处;接着右脚也同样作这个动作,然后起步。在走的时候要带惊慌的状态,要走得快,而且越走越快,步伐就越跨得小;否则,走两三步即下了场失去了舞姿的优美。这里的要点是:上身挺直不可动摇,要使背后的褶子下摆,像微风吹动荷叶似的摆动。“小窜步”并不是仅在《断桥》中有,如《西厢记·惊艳》中张生追踪莺莺时的下场、《牡丹亭·惊梦》中柳梦梅跟随杜丽娘的下场等都是,但由于戏剧情节、人物感情状态的不同,在表演上、步伐上也不同,或紧张,或潇洒,或轻松愉快所以,创造一个人物,除开掌握一套表演形式或技术以外,还要善于掌握剧中人的性格与思想感情,要使“内才”和表演艺术“外形”做到有机地融合,这样才能达到正确地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任务。 现在还是继续谈许仙。接着许仙再上场。仍是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中,一出场就跌了一跤,这身段叫作“双脱靴”,跌法是:双足同时向前一滑坐下。如果做不好上身挺直和双手向后撑住,那就有跌倒仰卧的危险。下面小青与他做斗争时,他在处处躲避中还有三个跌坐的姿势,一身段舞台术语叫作“单脱靴”。由于这场戏的中心是由三个人物构成的,所以在动作上,三个人要起共鸣、相互衬托,只在一个人松弛一点,那就没有劲儿,使画面减色。雉尾生,一般习惯称为鸡毛生,如《花荡》中的周瑜、《小宴》《梳妆·掷戟》中的吕布、《出猎·回猎》中的咬脐郎都是。由于他们头上装束着两支雉鸡毛(我们叫它翎子),所以有这样的称呼。就以周瑜、吕布、咬脐郎三人来说,在表演艺术上也互有不同。譬如同样是“云手”,周瑜是大都督身份,要做得稳重而大方;吕布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要做得活泼而爽利;咬脐郎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尺度不宜过大,只要像“盘手”似的一转,但要显得天真活泼。这种角色,除了运用武生的动作以外,更要有翎子功夫。“掏翎虽然只有单双之分,然而其中变化多端。例如《连环记·小宴》中王允在筵席之间问及吕布在虎牢关交战的情况,吕布就竭力夸张自己的威武,很得意地做了个“双掏翎”,但同样的“双掏翎”,在《挡马》中的杨八姐的做法就有两样,因为人物性格和内心情绪极不一样,表演时就有所区别。又如王允命貂蝉“奉敬温侯一杯”时,吕布右手接杯,左手作“单掏翎”,表示感到十分高兴,就与杨八姐在听焦光普说是焦家的后代之时,她右手指腰牌左手掏翎的姿态也有不同。这完全要依靠演员对人物的体会,然后恰当地运用它。除此,还有“甩翎子”,要用颈和腰部的柔软功夫,才能甩得圆、稳。 苦生为什么又叫作鞋皮生呢?因为是穿黑褶子或“富贵衣'的穷秀才,很少有穿高底靴的,所以称为鞋皮生。如《绣襦记·卖兴·当巾》中的郑元和、《评雪辩踪》中的吕蒙正、《拜月亭·踏伞》中的蒋世隆等都是。但是穿黑褶子的小生并不都属于鞋皮生,如《牡丹亭·叫画》中的柳梦梅,以前演出也是穿黑褶子的,而他则不包括在鞋皮生之内。也许有人说,这类穷书生,在表演上不会有更多的身段(如京剧《鸿鸾禧》中的莫稽就很少身段)。可是,在昆曲的表演艺术中,每一种角色都有它独特的表演方法,甚至有此身段只有某一出戏的某一个角色所专有,在别的戏中是看不到的。如《当巾》第一场,郑元和遭受鸨儿的欺骗,不但化掉了全部资装,甚至把书童来兴也卖掉(前场是《卖兴》),他再度去找李亚仙,不料她们已经搬走,他很沉闷地去投宿客店,独自一人在饮酒时唱一支《普天乐》曲子,唱时他是拿着筷子来作身段的。当他想念到心上人李亚仙不知去向,心不在焉地把筷子碰倒酒壶,在慌张中把酒壶盖盖到壶底上去,这个动作形容了他在穷愁无聊时的可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昆曲表演艺术的多样性。又如在第一场,郑元和欲到贾二妈家寻找亚仙,误入崔相府中(原是被贾所谎指的地点),遇见了卖掉的书童来兴;来兴(在崔相府他改叫七叔)看到旧主人衣衫褴楼不堪(穿的是“富贵衣”,即是红一块、绿一块补丁的这件褶子),为了尽当日主仆之谊,将自己的黑褶子脱给元和。二人正在谈话之时,不料后堂把来兴叫进去,这时却走来一个喝醉酒的崔府家人,把郑元和当作是小偷,并认出了身上所穿的衣服是府内七叔的,就上去剥衣服。这个“脱衣”身段,是在别的戏中所少见的动作:二人打了个“照面”,元和身子向前一弯,同时双手把后面褶子往上一撩,恰好家人在对面接着褶子下摆的二角而“倒脱”下来。舞台上二人的动作要搭档得好,否则是不容易脱下的;并且在撩起褶子时,不可把里面的“富贵衣'一同带起。娃娃生其实就是扮演小孩子的角色,如《浣纱记·寄子》中的伍员之子、《慈悲愿·胖姑》中的王留儿等。就是像咬脐郎这个角色,在《出猎·回猎》中也完全是小孩的气味。这行角色,年岁稍大此的演员都是怕表演的,因为难以掌握角色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性格。记得1954年我们在上海光华戏院公演时,由华传浩饰老者,张传芳饰胖姑,方传芸饰王留儿,三位合演了一出《胖姑》。戏完之后,有一位观众碰见我,他说“你们世字辈学员的艺术真不差,《胖姑》中的两个小孩子确实演得非常玲珑活泼……”当时我还没有开口,旁边一个人抢着说:“刚才舞台上是两个小孩吗?嘿!下装以后也许有人会叫他们老头子了!”(方守中整理)录自《戏剧报》1958年7期 赞 (0) 相关推荐 汉剧演员那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客都原创】 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粤剧.潮剧.汉剧)之一,作为国粹,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l ... 梅兰芳对昆曲《断桥》《瑶台》的改革创造,成为定型,流传至今 我开始认识梅兰芳先生在1913年:梅先生第一次来沪演出,我以观众身份,由丹桂第一台经理许少卿介绍相识.梅先生第一.第二两次来沪,所演均为京剧.1916年第三次来沪,在天蟾舞台演出,以首创的古装新戏与观 ... 沈传芷来自昆剧世家的名角名师 <苏州日报>2021年09月25日 B01版 冀洪雪 清光绪初年,一位名叫沈寿林的昆剧名伶活跃于苏沪一带,他的四个儿子都是苏州昆班的名角,人们称沈氏为"沈当然",意指苏 ... 戈宝栋:戏曲是怎么失传的? 戏曲是怎么失传的?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昆曲"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那么,在"十伍贯"以前,我国的昆曲已经面临着消亡的命运了.许多剧目面临失传."失传 ... 忆梅师 祖国的艺术事业遭到了无可补偿的损失,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二十年来曾经旦夕相从的敬爱的老师--梅兰芳先生,竟突然地离开了我们,这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当我在青岛休假中,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悲痛和震惊 ... 【戏曲教程】上海音像资料馆资料:(昆曲)专题 昆曲表演艺术教材《旦角的扇子与汗巾》 【戏曲教程】上海音像资料馆资料:(昆曲)专题 昆曲表演艺术教材《旦角的扇子与汗巾》 蒋勋谈昆曲: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 在明代戏剧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汤显祖都被比作莎士比亚一样的人物.汤显祖的<牡丹亭>里其实隐藏了比较多情的部分,情甚至可以使人死而复生.杜丽娘曾经梦到柳梦梅,并在梦里和他发生了情感 ... 快讯丨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因病在沪去世,曾提出“五美”滑稽 刚刚收到的消息称,5月28日23点21分,上海滑稽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童双春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8岁. 童双春师从滑稽艺术大师姚慕双.周柏春,被誉为"双字辈"领军人物, ... 从哭与笑的的表演看当今的影视艺术 ——兼谈“微相表演” 肖旭 "什么是微相表演"?欧泽纯在<影视微相艺术>中,把面部为主(包括眼睛)的微相称谓主微相,人体的肌体包括手势.步态.站姿.坐姿称谓副微相.微相是随着电影的发展和影视 ... 李麟童:精湛的表演艺术 谈唐韵笙《闹朝扑犬》 本期原刊于:1959.8.20 <辽宁日报> 编辑:薛麟郎 "闹朝扑犬"是唐韵笙先生独有的保留剧目,故事取材于列国志.东周时,晋灵公(夷皋)无道,贪恋酒色,不理朝政,上 ... 展讯丨霓裳雅韵——昆曲戏衣收藏展 六百余年来,昆曲历经了兴盛.衰落和复兴,传承不绝,始终与发源地苏州维系物质和精神的紧密关联.吴地文人学者传扬昆曲的清雅风尚,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成为婉转细腻的昆腔不可或缺的演绎场所和景观依托,以&quo ... 老师课堂 | 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 竹笛虽然在昆曲伴奏中和江南丝竹乐演奏中都是一件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但由于所处地位不同,遵循的原则不一样,所以在演奏方法上也是有区别的.弄清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出其共性是竹笛演奏者把握住两种演奏风格的前提 ... 俞平伯谈昆曲的保存:“即谓中国文化全部在崩溃中,亦非过言也” 世或谓昆曲为雅音非也,以昆曲为古音亦非也,以昆曲为国乐亦非也.雅乐不存久矣.唐代所用之燕乐,胡乐也,其宫调则苏祗婆之琵琶也,而词曲者燕乐之余,而昆曲者词曲之末也.北曲兴而词亡,磨调盛而北曲亦衰.今之昆 ... 昆曲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腔之美 传承昆曲文化和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