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不咸的盐
颍湄脞録︱不咸的盐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盐都是咸的。这是人们的生活常识。有没有“不咸的盐”?
上网搜索,还真有个“益盐不咸”。它是宋代学者李昉撰写的一个小故事。原文不长,兹录于后——
人有斫羮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後复尝之向杓中者,故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咸。因以为怪。
它的意思说,有个烧汤的人,用勺子舀起汤汁品尝,觉得盐放少了,就加了点盐。后来又尝了原来勺子里的汤,感觉还是盐不够。就这样,往汤里加了有一升的盐。但品尝原来勺子里的汤,还不够咸,于是认为很奇怪。
但过去颍上人说的“不咸的盐”,跟这个意思八竿子都打不着。它说的是,一个人或者一户人家,为人不够热情,处事不够热心,尤其是待从前的旧识旧友。总之,给人家品尝的,是个“淡”滋味。
举例来说。有的家族中出了“干景”的人,从农村走到了城里。这该是“家窝子”的荣耀。少不了有人弄些自己地里的土产品,给他送去。这多少有些套近乎的意思。但“干景”的那一家人待客并不热情。言语举止之间,不是嫌乡下人一身土气,就是嫌人家不体面。给人的印象,亲情、友情、感情都是淡淡的。回到村里说起来,人就说那“送礼”者吃了“不咸的盐”。
从此以后,哪怕“家窝子”中人,一般都很少登他家的门,再不吃他那“不咸的盐”了。
赞 (0)